心性文明中国近代孙中山提出的概念。语出《建国方略》第一部分《心理建设》:“物质文明和心性文明相对待,而后能进步”,“机器与钱币之用,在物质文明方面,所以使人安适繁华;而文字之用,则以助人类心性文明之发达”。心性文明是同物质文明相对的,大致是指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精神文明。他认为由于“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进步,因之心性文明之进步亦为之稽迟”,所以“治本为先,救穷宜急,衣食足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实业发达,民生畅遂,此时普及教育乃可实行矣”。这里包含着伦理道德、教育等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唯物主义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