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宗喀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宗喀巴1357—1419

西藏喇嘛教黄教(格鲁派)创始者。本名罗桑扎巴,又名罗布藏扎克巴,生于青海湟中。藏族称湟中为“宗喀”,故称宗喀巴。幼出家,其师为噶当派名僧达玛仁钦,从学显密教法十年。十六岁入藏学经,得噶当萨迦诸大师指导,深研五明、五论,很有收获。洞悉当时红衣教(红教)教徒生活放荡,不遵戒律,发愿改革。他摈除红教所谓能呼风雨、令人致死的邪说,主张以噶当派教义为立说之本,以善道化人,以忠孝劝勉徒众,严立僧人戒规,加强寺院组织,规定修行次第。形成一代新的宗风。有大弟子二人,一即达赖喇嘛一世,一为班禅额尔德尼一世。帕竹地方统治集团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资助他在拉萨创办并主持大祈愿法会(即传召大会),并为他兴建甘丹寺,让他创新教派。他规定僧人着黄衣,以别于红衣教,故称黄教。他的诸大弟子纷纷在各地建寺弘法,黄教逐渐为藏蒙地区人民信奉。后在蒙古和硕特部及清政府支持下,遂成为执政教派格鲁派,陆续建立哲蚌、色拉、扎什仑布等寺。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通次第广论》等。

宗喀巴1357-1419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著名佛学大师和宗教改革家。本名罗桑扎巴,藏族,1357年生于今青海湟中县鲁沙尔镇。七岁时于今青海化隆县夏琼寺出家,拜噶当派高僧顿朱仁钦(1309—1385)为师,开始系统学习显密经典。十六岁入西藏深造,遍访各派名师求教,对于因明、般若、中观、俱舍、律学诸论无不博通。同时,全面了解了其它各派典籍教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体系。在西藏成名之后,针对当时藏传佛教凌微,僧人戒律松弛现象,立志于宗教改革,倡导僧人严守戒律,阐扬显密二宗关系,规定学佛次第,制定僧人生活规范、寺院组织系统等。1402和1406年,先后著成《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二书,为创立格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1409年藏历正月于拉萨大昭寺首次发起大型祈愿法会“默朗钦摩”(汉语称之为“传大召”或“传召大会”),声势浩大,并从此形成传统。会后在拉萨建成甘丹寺以作自己及弟子传法根本寺院,从而形成格鲁派。传召法会及创建甘丹寺是格鲁派正式创立的标志。1419年于甘丹寺圆寂。

宗喀巴1357—1419

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青海湟中人。本名罗桑扎巴。藏语称“湟中”一带为“宗喀”,故称其为“宗喀巴”。父鲁布木格, 元末官达鲁花赤。元至正十九年(1359)三岁时从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四世活佛乳必多吉受近事戒。二十三年从噶当派名僧顿珠仁钦出家于甲琼寺(在今青海循化)学习显密教法十年。明洪武五年(1372)进藏学经,八年师事萨迦派仁达哇·宣奴罗追,学习各教派显密教法。十八年从楚臣仁钦受比丘戒。针对当时喇嘛教戒律松弛,于二十一年时改戴黄色僧帽, 表示坚持戒律, 大力进行宗教改革。提倡僧人守戒,规定僧人学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增强喇嘛教的社会职能, 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永乐七年(1409)初,在明封*阐化王的帕竹·扎巴坚赞及其属下贵族的支援下,于拉萨发起大祈愿法会,并在拉萨东北汪古日山,主持修建甘丹寺,在噶丹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意为善规)派。因此派僧人戴黄色僧帽,又称黄帽派,俗称黄教。卒于甘丹寺,由其首席弟子*贾曹杰·达玛仁钦继承法位。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书。

宗喀巴

宗喀巴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1357年出生。7岁出家为僧,受沙弥戒。17岁赴西藏求法学经,29岁受比丘戒。32岁时大力进行宗教改革,著书立说,创立格鲁派的理论基础。在1409年维修了大昭寺并在拉萨建立甘丹寺,标志格鲁派的体系业已形成。1419年10月25日卒于甘丹寺,时年62岁。一生著有18卷巨著,160余种,主要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中观学正文之注释》和《了义和不了义精要》。

宗喀巴

宗喀巴1357—1419

明代藏传佛教高僧,*格鲁派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青海湟中人。湟中一带,吐蕃时期被藏族称为“宗喀”,罗桑扎巴成名后,人们为了表示对他的尊崇,称他为“宗喀巴”。其父是元朝地方官——达鲁花赤。宗喀巴幼年出家,十几岁即离开青海,赴西藏深造。他深入研究了《俱舍论》、《量释论》、《入中论》等经论。后来又系统学习了密宗教法,研究了迦当派的教法和《菩提道次第》、《圣教次第》等经典。他以10多年时间,系统学习了西藏佛教显密各派教义教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体系,为以后吸收各派教义,实行“宗教改革”打下了基础。西藏佛教历来传奉小乘“说一切有部”律。当时各派戒律废弛,教风败坏。宗喀巴开始改授大乘戒律,规定僧侣必须常住寺院,严守戒律,不得娶妻生子,他本人守戒严谨,身体力行。公元1388年他改戴黄色僧帽,作为严守戒律的标志。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得到了封建领主和地方政权的支持。公元1409年在拉萨举行了大规模祈愿法会(传召大会),奠定了他作为西藏佛教界领袖人物的地位。传召大会后他在地方政府和贵族的支持资助下,在拉萨东建迦登寺,标志着格鲁派的创立。其著作很多,无论申经释论、提要钩玄,不但文义显明,而且抉择精当。最重要的有《菩提道次第》、《密宗道次第》以及《辩了不了义论》和《五次第明灯》等。63岁时圆寂于迦登寺。

☚ 绛钦却杰   罗桑扎巴 ☛
宗喀巴

宗喀巴1357—1419

明代藏传佛教高僧,*格鲁派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青海湟中人。湟中一带,吐蕃时期被藏族称为“宗喀”,罗桑扎巴成名后,人们为了表示对他的尊崇,称他为“宗喀巴”。其父是元朝地方官——达鲁花赤。宗喀巴幼年出家,十几岁即离开青海,赴西藏深造。他深入研究了《俱舍论》、《量释论》、《入中论》等经论。后来又系统学习了密宗教法,研究了迦当派的教法和《菩提道次第》、《圣教次第》等经典。他以10多年时间,系统学习了西藏佛教显密各派教义教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体系,为以后吸收各派教义,实行“宗教改革”打下了基础。西藏佛教历来传奉小乘“说一切有部”律。当时各派戒律废弛,教风败坏。宗喀巴开始改授大乘戒律,规定僧侣必须常住寺院,严守戒律,不得娶妻生子,他本人守戒严谨,身体力行。公元1388年他改戴黄色僧帽,作为严守戒律的标志。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得到了封建领主和地方政权的支持。公元1409年在拉萨举行了大规模祈愿法会(传召大会),奠定了他作为西藏佛教界领袖人物的地位。传召大会后他在地方政府和贵族的支持资助下,在拉萨东建迦登寺,标志着格鲁派的创立。其著作很多,无论申经释论、提要钩玄,不但文义显明,而且抉择精当。最重要的有《菩提道次第》、《密宗道次第》以及《辩了不了义论》和《五次第明灯》等。63岁时圆寂于迦登寺。

☚ 绛钦却杰   罗桑扎巴 ☛
宗喀巴

144 宗喀巴1357—1419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立者,佛教理论家。原名罗桑扎巴,青海湟中人。藏语称湟中(今塔尔寺一带)为“宗喀”,故被尊称为宗喀巴。出身于佛教家庭。3岁从敦珠仁钦学习经论并受密教灌顶,密号为不空金刚。7岁受沙弥戒正式出家。16岁前往西藏深造。先后从阿仁波且、义贤、仁达巴等听闻经论。25岁时已深入研究了“弥勒五论”、《俱舍论》、《量释论》、《入中论》及律藏、五明等,并在寺院立宗答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振兴戒律,改戴持律者所戴的黄色僧帽,弟子们也随着戴黄帽,因此形成黄帽派。以噶当教义为立说之本,结合自己的见解,建立体系。提倡不分显密都必须恪守戒律,形成一代宗风,正式创立格鲁派。1409年,在帕竹地方政权的资助下,于拉萨大昭寺发起大祈愿法会,遂成为西藏佛教界的领袖,格鲁派成为西藏第一大教派。嗣后弟子纷纷在各地建寺弘法,以其逝世日10月25日为宗教节日。著述甚多,藏文拉萨版全集共18帙,160多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著名弟子有贾曹杰、克主杰、绛央却杰、绛钦却杰、根敦主等。

☚ 布敦仁钦朱   三世达赖 ☛
宗喀巴

宗喀巴1357—1419

明代僧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生于宗喀(今青海湟中一带),故称宗喀巴。藏族。父亲元末官至达鲁花赤。七岁赴甲琼寺出家,从噶当派名僧达玛仁钦(即顿珠仁钦)学藏文与显密法。十六岁赴西藏深造,先后师事噶当、萨迦诸派大师,研习五论、五明,兼通显密。二十九岁时受比丘戒。以后汲取噶当派的精神,加上自己对密经论的造诣,形成独特的体系。他鉴于佛教戒行废弛,某些僧侣生活淫靡、占有农奴、追逐利禄、享有特权,因以维护佛教的社会影响和僧人的名誉地位为己任,倡导宗教改革,整肃僧人纪律,严格寺院组织,禁止喇嘛娶妻等。此举得到明廷所封阐化王的支持,受到一些正直的佛徒支持。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拉萨大昭寺创办大祈愿法会,并创建甘丹寺于拉萨东郊。人称“甘丹派”,音变为“格鲁派”。其弟子陆续在各地建哲蚌、色拉等寺弘法。十二年(1414年),应明成祖之邀,派弟子释迦也失赴京,得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他也成为明封大国师之师,格鲁派的势力愈为发展。十七年(1419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卒,法徒奉此为宗教节日。著有《宗喀巴全集》。格鲁派后来在蒙古和硕特部及清朝支持下,成为西藏地区的执政教派。其法嗣达赖、班禅也实行转世相承制,影响至今不衰。

☚ 八思巴   莲池 ☛

宗喀巴1357—1419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生于青海湟中。自幼出家,后赴西藏系统学习藏传佛教显密教法。1409年在拉萨东建立甘丹寺,形成格鲁派体系。又以阿底峡《菩提道灯论》为中心,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阐明显密两宗修行方法,成为格鲁派的理论基础。他所奠定的教法,为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继承,对西藏社会政治和宗教生活影响深远。

宗喀巴

宗喀巴

原名罗桑扎巴,藏传佛教格鲁派 (黄教)创始人。1357年生于青海湟中,湟中一带被藏族称为宗喀,故尊称宗喀巴。父为元朝地方官“达鲁花赤”。7岁在甲琼寺出家,从噶当派僧人顿珠仁钦学经,精通显密经论。9年后赴西藏研习显密各派教法达10年。鉴于当地各派戒律废弛,教风败坏,遂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结合自己见解,进行宗教改革。强调显密修习次第,提倡严守戒律。1409年拉萨举行大规模祈愿法会,奠定了他作为西藏佛教界领袖的地位。同年亲创甘丹寺,标志着格鲁派的形成。此后其弟子在各地建寺传法,使该派成为藏传佛教中最大的宗派,并掌管西藏政教大权。1419年去世。其著作主要有《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

☚ 宗主教   宝莲寺 ☛
宗喀巴

宗喀巴1357年—1419年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出生在今青海湟中县塔尔寺地方,这一带藏语称“宗喀”,他成名后,其信徒遂尊称他为“宗喀巴”,意为“宗喀地方的上人”。他本名罗桑扎巴(一说罗桑扎巴为从噶当派高僧敦珠仁钦受沙弥戒时所起的法名),父名鲁布木格,属藏族默氏家族,有记载说他曾是元末当地的达鲁花赤,母名香萨阿切,生子女6人,宗喀巴排行第四。宗喀巴7岁受沙弥戒,学习显密教法,16岁赴西藏深造。他学习时博采众长,显密兼备,先显后密。1385年,宗喀巴在雅隆地区的南杰拉康寺从克什米尔僧人楚臣仁钦受比丘戒。他鉴于当时佛教戒律废弛,僧侣生活腐化,遂立志进行改革。他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结合自己的见解,著《菩提道次第广喻》、《密宗道次第广喻》等书,阐明显密两宗修行次第。他大力提倡大乘戒律,因为当时西藏佛教各派戒律都是由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僧人来传授。一些僧人不愿受253条比丘戒律的约束,便借口自己是学大乘佛教的,不应受小乘佛教戒律的约束。宗喀巴讲大乘戒律,就是要求僧人不分大、小、显、密,都必须严守戒律。1388年,宗喀巴改戴受比丘戒时戒师楚臣仁钦那一派所戴黄帽,表明他严守戒师所传戒律的决心。宗喀巴的改革主张,适应了封建主加强思想统治的要求,受到一些地方封建领主的支持。1409年,在帕竹地方政权阐化王扎巴坚参资助下,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主持召开了全藏各教派参加的大祈祷会,这就确立了宗喀巴在全藏佛教中的领袖地位。会后,宗喀巴以帕竹属下贵族仁钦贝和仁钦伦布父子为主要施主,在拉萨东50里旺古尔山旁创建甘丹寺,宗喀巴以甘丹寺为主寺传播他的主张,一个新的教派——格鲁派开始形成。

☚ 噶举派   格鲁派 ☛

宗喀巴1357~1419

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本名罗桑扎巴,生于青海省湟中县,藏语称湟中为“宗喀”,故被称为宗喀巴,幼年从噶当派名僧达玛仁钦出家,学习显密教法10年。16岁(1435年)赴西藏深造,先后在前后藏多地投师求法,精研各种藏传佛经,兼通显密,造诣很深。针对当时当地佛教戒律松弛,僧侣放荡,就决心以噶当派教义立说,从严格戒律入手,改革佛教,形成一宗新风。由于宗喀巴及其弟子们的努力,加之清政府及广大藏传佛教徒的支持,格鲁派遂成为在西藏地方执政的教派,并在藏蒙地区广为流传,成为藏传佛教中最大的教派。在其诞生处所建的塔尔寺,是格鲁派最大的寺院之一。

宗喀巴zong ka ba

Zong ka ba(1357~1419),founder of Gelugpa of Tibetan Buddhism

宗喀巴1357—1419

西藏佛教史上著名宗教改革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本名罗桑札巴贝。青海西宁西南宗喀人,故名宗喀巴。藏族。父伦本格元末官达鲁花赤(镇守官)。元至正十九年(1359),3岁随父谒噶玛噶举黑帽系四世活佛乳必多吉,受近事戒,取名贡噶宁布。二十三年(1363),7岁由父母送至甲琼寺出家,从噶当派高僧顿珠仁钦学经,受沙弥戒,取名罗桑札巴贝(通称罗桑札巴),精研藏文、密法、显教经论等。明洪武五年(1372),继续深造,访师求道。九年(1376),开始攻读显教重要论著,向萨迦派仁达瓦学《俱舍论》、《集论》、《入中论》、《量释论》,向顿桑瓦学《量释论》,在觉摩陇跟罗赛瓦学经文,研读邬由巴的《量释论译注》等。十四年(1381),返前藏,先后至止贡、桑朴、孜塘等寺进行立宗答辩。十八年(1385),向布敦弟子学密宗的经典注疏。居前后藏共20余年,学问精进,博通显密,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著有《建立次第广论》、《菩萨戒品释》、《事师五十颂释》、《密宗十四根本戒释》、《中论广释》、《辩了不了义论》等多种著作。在藏期间,对萨迦、噶举等教派上层享有各种特权,占有农奴,追逐利禄、生活淫靡、压迫剥削人民等弊端深为不满。为恢复佛教的纯洁性,倡议对宗教进行改革,严行戒律,要求喇嘛重苦行,持戒律,禁娶妻。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吸收其它教派教义的一些内容,创建格鲁派,因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又称黄帽派,俗称黄教。永乐六年(1408),应阐化王札巴坚赞所请,到仲不垅为各寺僧众讲授《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著作。七年,在西藏帕竹地方政权支持下,在拉萨大昭寺举办大祈愿会,俗称传大昭。同年,在拉萨东修建甘丹寺,驻锡此寺,弘扬教理。十三年(1415),应明成祖邀,派亲近弟子释迦也失赴明都朝谒,加强了西藏与中央王朝的联系。十七年(1419),授意释迦也失主持兴建色拉寺。弟子众多,最著名者有扎希贝丹、释迦也失、根敦主巴等。卒于拉萨甘丹寺。一生著述颇丰,均收入《宗喀巴全集》。所创黄教对藏传佛教影响极深,逐渐成为诸派中最得势者。

宗喀巴?—1419

即罗卜藏札克巴。喇嘛黄教创始者。初名阿劫,蒙古族。生于青海宗喀地区(今塔尔寺)。八岁出家,后赴西宁。有二大弟子: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

宗喀巴1357—1419

明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名罗桑扎巴,幼名阿劫。湟中(今属青海)人。蒙古族。洪武五年(1372)入藏求佛法。一四○九年藏历正月初一日至十五日,在拉萨主持了罕见的大祈愿会(即传召大会),众至万余。会后在拉萨之东旺古尔山旁创建甘丹寺,创立以他为中心的新教派,即格鲁派。规定喇嘛不得娶妻,严守戒律,制订学经次第,严密寺院组织。宗喀巴死后,按照宗教说法,他的两个大弟子世世转生,称“呼毕勒罕” (藏语意为化生即转世),传其衣钵,此即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后这一教派成为西藏的执政教派,陆续建立哲蚌、色拉、扎什仑布等寺。(参考图5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