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州dàng zhōu《本草纲目》草部第14卷当归(4)。地名。今甘肃宕昌县东南。 宕州 宕州在今宕昌县城关,即汉代羌道县地。为宕昌羌所居。北魏时宕昌羌内附,封宕昌王。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 于其地置宕州。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年)改为宕昌郡。唐武德元年 (618年)复为宕州。后改为宕昌郡,移郡治于怀道县,即今舟曲县城西。管怀道、良恭2县。 ☚ 常芬县 怀道县 ☛ 宕州又作宕昌。州、郡名。原为宕昌羌所据之地,并建宕昌政权。其境域自仇池以西,东西千里,席水(今甘肃天水市)以南,南北800里。后归吐谷浑。北周保定四年(564),武帝宇文邕遣大将军田弘略其地,灭宕昌国,于天和元年(566)置州。天和五年(570),置宕昌郡,治所阳宕(今甘肃宕昌县良恭镇),辖境相当今甘肃宕昌、舟曲二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大业(605—618)初,复改宕州为宕昌郡。唐武德元年(618),废郡,改置宕州,领怀道、良恭、和戎三县。天宝元年(742),改为怀道郡。乾元元年(758),复改宕州,后没于吐蕃。北宋熙宁七年(1074)置宕昌寨,后改置宕昌驿。初,宋人运蜀茶市马于岷(甘肃岷县),及金人据洮州,乃置蕃市于此。 宕州❶北周天和元年(566年)置,治所在宕昌郡(今甘肃宕昌县西)。隋大业初废。
❷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所在怀道县(今甘肃宕昌县西南)。贞观元年(627年)移治今甘肃舟曲县西北。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怀道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宕州,广德后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