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价格双轨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价格双轨制

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中国工业生产资料双轨制是在1979年价格改革以来逐步发生与发展的。国务院于1981年批准对超过基数生产的原油,允许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984年批准工业生产资料的超产部分可在加价20%以内出售。

价格双轨制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所采取的一种渐进式的价格改革方式。在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严重扭曲的价格体系无法一揽子全部调整和改革的情况下,国家对同一种产品(主要是生产资料)的计划内和计划外部分,分别实行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由此形成价格双轨制。这种对传统价格体系的渐进改革,在逐步调整计划价格的同时,放开部分产品的市场价格,从而形成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并存、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过渡性价格体制。价格双轨制打破僵化、扭曲的计划价格体制,对促进生产发展、扩大流通、搞活经济、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它还不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如不符合同质同价、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也存在一些弊病。许多企业利用双轨价差,把需要的原材料设法挤进指令性的分配计划,生产的产品在没有完成国家供货合同的情况下,就擅自以市场价自销。这样,不仅指令性物资分配计划难以缩小,而且造成企业生产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使企业经济效益难以正确评估,产生苦乐不均的情况,资源也难以实现有效配置。价格双轨制还是形成寻租和产生腐败的一种客观条件。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手中的权力,采取各种合法和非法手段套购计划内紧缺物资,倒买倒卖,从中牟利。因此,随着各种条件的成熟,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价格双轨制已向由市场调节的价格体系过渡。

价格双轨制

价格双轨制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所采取的一种渐进式的价格改革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严重扭曲的价格体系无法一揽子全部调整和改革的情况下,国家对同一种产品 (主要是生产资料) 的计划内和计划外部分,分别实行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由此形成价格双轨制。

☚ 价格欺诈   价格连锁反应 ☛
价格双轨制

价格双轨制

同种商品国家统一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价格管理制度。因同时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运行机制而形成。主要涉及粮食价格及生产资料价格。粮食收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后,国家规定“倒三七”比例价格收购,属于国家定价,合同定购以外的粮食,由农民和粮食部门协商制定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 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后,属于计划调拨或计划统一分配的,由国家统一定价,继续实行指令性计划价格,而把计划内生产的允许自销的一定比例及超产部分的生产资料价格放开,实行市场调节价格。(参见“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

☚ 价格形式   国家定价 ☛
000033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