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完颜承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完颜承裕金将领。本名胡沙。熟读孙、吴兵书。以宗室子充符宝祇侯。任中都左警巡副使,通括户籍,迁殿中侍御史,改任右警巡使、彰德军节度副使,刑部员外郎,改东北路招讨副使,西南招讨副使。泰和六年(1206年),伐宋。屯驻成纪,与秦州防御使完颜璘共同击败宋吴曦军,克城州等地。八年,罢兵,迁河南东路统军使,兼知归德府事,改知临潢府事。大安初,召为御史中丞。三年(1211年),拜参知政事,与平章政事独吉思忠行省戍边,北御蒙古。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之役,失利。蒙古军进至野狐岭,不敢迎战,退至宣平。会河川(今河北万全)之战,又遭惨败,退回宣德,士气不可复振。崇庆元年(1212年),起为陕西安抚使。至宁元年(1213年),迁元帅右监军,兼咸平府路兵马都总管,又败于耶律留哥。改同判大睦亲府事、辽东宣抚使。贞祐初为临海军节度使。 完颜承裕金末大将。女真族。本名胡沙。泰和六年(1206)金兵南下攻宋,任陕西路统军副使,旋改通远军节度使,陕西兵马都统副使,大败宋兵。八年,罢兵,迁河南东路统军使,兼知归德府事,旋改知临潢府事。大安三年(1211)拜参知政事,与平章政事独吉思忠行省戍边。七月在乌沙堡之役失利, 独吉思忠被解职, 他主持兵事。同年八月在野狐岭和浍河堡又被蒙古军打败,主力尽丧,逃亡宣德。崇庆元年(1212)为陕西安抚使。至宁元年(1213)迁元帅右监军, 兼咸平府路兵马都总管,与契丹留可战,失利。改辽东宣抚使。贞祐(1213—1217)初,为临海军节度使,卒。 完颜承裕金代将领。本名胡沙。以宗室子充符宝祗候。任中都左警巡副使,通括户籍,迁殿中侍御史,改任右警巡使、彰德军节度副使,刑部员外郎,改东北路招讨副使、西南路招讨副使。泰和六年(1206年),伐宋。屯驻成纪,与秦州防御使完颜殣共同击败宋吴曦军,克城州等地。八年,罢兵,迁河南东路统军使,兼知归德府事,改知临潢府事。大安初,召为御史中丞。三年(1211年),拜参知政事,与平章政事独吉思忠行省戍边,北御蒙古。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之役,失利。蒙古军进至野狐岭,不敢迎战,退至宣平。会河堡(今河北万全西)之战, 又遭惨败,退回宣德,士气不可复振。崇庆元年(1212年),起为陕西安抚使。至宁元年(1213年),迁元帅右都监,兼咸平府路兵马都总管,又败于耶律留哥。改同判大睦亲府事、辽东宣抚使。贞祐初为临海军节度使。 完颜承裕?—1213金大臣。本名胡沙,又作忽沙。女真族。完颜氏。颇知孙、吴兵书。初以宗室充符宝祗候,历任中都左警巡副使、殿中侍御史、右警巡使、彰德军节度副使、刑部员外郎、郎中。迁会州、惠州刺史、同知临潢府事、东北路、西南路招讨副使。泰和六年(1206),攻宋,迁陕西路统军副使,改通元军节度使、陕西兵马都统副使,屯兵成纪(今甘肃天水市)。败宋将吴曦5万兵对秦州的进攻,继败宋将冯兴步骑8千于赤谷,追至皂郊城,斩杨雄、李挐,进克成州。八年(1208),罢兵,迁河南东路统军使,兼知归德府事,改知临潢府事。大安元年(1209),召为御史中丞。三年(1211),拜参知政事,与平章政事独吉思忠(一名千家奴)行省戍边,北御成吉思汗蒙古兵。因失备,遭袭击,兵败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独吉思忠被解职,受命主兵事。同年八月,蒙古兵至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膳房堡北)。他虽拥兵40万,却畏敌不敢拒战,坐失良机,遭蒙古兵进击,大败,“死者蔽野塞川”。退至会河堡(今河北怀安东),复大败,金军精锐尽失,只身逃入宣德。卫绍王轻其罪,只除名。崇庆元年(1212),起为陕西安抚使。至宁元年(1213),迁元帅右监军,兼咸平府路兵马都总管,又败于契丹耶律留哥。改同判大睦亲府事、辽东宣抚使。贞祐元年(1213),改临海军节度使。不久,卒。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