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本建设计划rural capital construc-tion plan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安排。其任务在于增加农业生产的设施和技术装备,增强防御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制订农村基本建设计划遵循的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恰当安排农村基本建设的项目和规模;根据各地区的特点和经济优势,合理分配农业各部门、各地区基本建设的投资;采用新的技术成果,不断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程度;充分发挥基本建设投资的效果,提高固定资产动用系数。 农村基本建设计划的内容包括:❶农村基本建设投资额计划; ❷农村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计划; ❸农村基本建设项目计划; ❹农村新增生产能力计划; ❺农村建筑工程计划。农村基本建设投资额计划是农村基本建设工程总量的货币表现,是农村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以及改造自然条件的规模和速度的体现。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来源是国家拨款、信贷基金和企业自筹资金,其数量以不超过现有物质条件为限,以不妨碍社会扩大再生产和人民生活为度。投资额大小受计划期内农村建设任务、现有固定资产利用程度、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计划期内未完工程投资额占有数的制约。投资额的安排应从中、长期计划入手,并以年度计划具体落实中、长期指标。农村基本建设投资分配计划指农村各部门、各地区和农业再生产的各方面基本建设投资比例的合理安排。农村内部基本建设投资比例主要有:农业内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以及水利、农垦、农业气象等建设投资的分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建造、购置、更新的投资分配和用于为发展科学技术与提高文化、生活水平的物质设施的投资的分配;农村基本建设投资在地区间(如平原、山区,或农区、牧区、渔区,或各行政区)的分配。农村基本建设项目计划,是对总体设计范围内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一个或几个单项工程的安排。按性质分为更新改造、改建、扩建和新建项目;按范围分为大型、中型、小型项目。为集中使用资金、提高投资效果,应首先安排在建工程,特别是收尾工程项目,然后再安排新建项目。对新建项目要遵循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建成一批、再建一批的原则安排。农村新增生产能力计划指对计划期内应竣工投产的固定资产(或工程项目)的安排。计划期交付使用的新的生产能力越大,固定资产动用越多,劳动生产率可能提高得越快,农村基本建设的投资效果越好。农村建筑工程计划,指对有关农业生产、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和农民生活的各种工程的安排。主要内容包括:农业动力和农业机械的设计,农业建筑和环境控制的设计和施工,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的设计和施工,农业电气化设施和农村其他能源的建筑设施,农村土地的利用和整治,农副产品的加工、储藏、运输等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等。 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的估算,一般采用的指标有:❶固定资产动用系数 即计划期内竣工投产的固定资产(或工程项目)与固定资产(或工程项目)建设总规模之比,可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大、中型建设项目投产率,生产能力形成率来表示。 ❷单位生产能力(或效益)投资额。指计划期内投产的项目(或单位工程)的单位生产能力所花费的投资。 ❸投资效果系数。是单位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除以国民收入增加额所得的商表示。 ❹投资回收期(年)。指计划期每一投资项目投资额与该项目投资后的年计划利润和税收总额的对比。 ❺建设工期。即进行农村工程建设所需时间。缩短建设工期,可提前使用建设项目,节约投资,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其平均建设工期指各个投产项目的建设工期(日历月数)总和与投产项目个数的比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