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社
❶国民党标榜并提倡的农村经济组织, 种类有信用合作社、生产合作社、运销合作社、利用合作社、购买合作社、兼营合作社等。北伐战争前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北伐战争后分布区域有所扩展。1937年国统区合作社数达46 983个, 社员2 139 634人;1944年年底,据全国18个省市统计, 合作社数达171 681个,社员15 824 716人,在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控制下, 农村合作社尤其是信用合作社实际上是盘剥农民的工具。
❷革命根据地内根据自愿原则建立起来的农民互助的经济形式, 它具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是革命根据地经济的一个主要形式。根据地内主要有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犁牛合作社、农具合作社、种粮合作社等。1933年9月江西、福建17个县的统计, 各类合作社有1423个。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 农村合作社不断得到发展。著名的如冀中根据地饶阳县五公村的耿长锁合作社。据不完全统计,到1944年各主要解放区组织起来的人数达100余万。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逐步实现对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千百万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