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宋明伦理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宋明伦理思想

北宋至明中叶,是我国封建社会处于繁荣、鼎盛和开始走向衰落时期,封建伦理思想趋于完备、系统、成熟。其标志是理学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但这一时期的整个伦理思想,则还应包括反理学伦理思想以及医学等职业伦理思想。宋明时期,我国的科技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数学、天文、医药、农业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得到广泛运用。农民和手工业者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更为松弛;在明代,大部分奴婢获得了人身自由;开荒屯田、兴修水利等措施的推行,使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产量大为增加。不过,由于地主阶级特别是大官僚地主的残酷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仍然很贫困,阶级矛盾相当尖锐。为加强封建剥削压迫,宋代统治者更强调三纲五常,表彰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经过比较选择,至南宋理宗时将程朱理学确立为正统思想。元统治者也褒扬理学,并把朱熹的著作定为国家的基本教材。至明代朱学进一步为最高统治者所肯定。三纲被强化,忠君报国观念深入人心;出现了许多自我割股、穴脑、取心、剜肝以救治父母的孝子;女子守寡、殉节的事到处都有,禁欲主义盛行。封建道德作用得到了全面发挥,其害人、“杀人”的腐朽性充分暴露。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学派林立,讲学之风极盛,儒学发展到“新儒学”即理学阶段。理学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唐代的韩愈、李翱;而范仲淹、欧阳修及“宋初三先生”则为其先驱者。北宋是其形成时期,南宋是其成熟时期。理学是在与不同学派的争论中成长起来的。北宋时期,就有周敦颐的濂学、张载的关学、程颢程颐的洛学、王安石的新学、“三苏”的蜀学、司马光的朔学;到南宋时期,又有朱熹的闽学、陆九渊的心学、陈亮和叶适的“功利之学”。上述各派伦理思想,除了新学一度被宋神宗用来“一道德”外,没有一个学派在创建者生前占有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它们互相吸取又互相排斥,进行了长期的争论。在新学被禁之后,其中最主要的是程朱的理学与陆九渊的心学、陈亮和叶适的功利学派之间的斗争。二程创天理论,认为天理是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与伦理道德的渊源;提倡主敬的修养方法,以达到“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他们在洛阳讲学授徒,通过门人杨时、游酢,其学传江西、福建一带,并经罗从彦、李侗等而成闽学。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博览群书,出入佛志,对三纲五常作了系统严密论证,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伦理思想体系,因而遭到与其学鼎立而争高低的心学、功利之学的反对。陆九渊心学主张“理”不在人之外而在人心之中,“心即理也”;反对朱熹接触外物认识天理的主张,提倡反省内求,发明本心。其学通过门人傅梦泉、邓约礼、杨简、袁燮等传到江西、浙东一带。重视功利的思想虽早在先秦已有,北宋李觏也提出“焉有仁义而不利”的观点,但直至南宋才形成了陈亮的永康学派与叶适的永嘉学派。他们讲求实功实利,反对空谈心性义理、贬抑功利效果和空疏学风。陈亮与朱熹就王霸义利问题展开了长达10多年的激烈论战。宋代各派学者争长竞雄的结果,就是在朱熹去世后多年,经魏了翁、真德秀的推崇,程朱理学得到宋理宗的赞赏,成为官方法定的正统思想。并经过朱熹门人陈淳、何基、黄干、程端蒙、詹体仁等人的继承发挥,至元、明大显于世。理学伦理思想具有以下特征:(一) 以继往圣之绝学自居,宣扬儒家道统论。二程、朱熹等都标榜自己是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到孔孟这个道统的继承者。(二) 对封建道德进行伦理论加工,使之精致化、系统化,与哲学宇宙论结合起来,将三纲五常上升到“天理”高度,贯穿至内心深处。(三) 在坚决排斥佛道同时,又吸取了它们的某些因素,形成了以儒为主兼摄佛、道的三维伦理思想结构,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四) 把道德修养论与哲学认识论融合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变为内心修持,即所谓“致知,但知止于至善,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之类,不须外面”,其根本点在于灭除物欲。(五) 道德教育更广泛深入,形式更多样化,如制定书院教条和乡规民约;建立贞节牌坊,表彰节妇烈女等;加强家教,并制定家规、族条,按条奖惩,使家训逐渐演化为家法,成为封建国家法律的有力补充。(六)封建道德功能得到全面发挥,熏陶出了一大批忠臣、孝子、顺孙、义夫、节妇。理学伦理思想虽然有规劝封建统治者勤政廉正、抑制他们的贪欲、腐败的方面,但其主要是为了破劳动人民的“心中贼”,防止“犯上作乱”,而要求他们恪守封建纲常名教,甘受剥削压迫。不过,它也在不同程度上,在一定条件下起着维护正常的家庭生活、必要的社会公共秩序和祖国独立统一的作用。像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的忠君爱国,固然有利于封建统治,但他们坚持民族大义、宁死不屈的精神,则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作出了贡献。宋明时期不占主导地位的伦理思想,除了功利学派之外,还有农民阶级带有民主性、平等性和重视物质利益等伦理观念,尤其是起义农民提出的“均贫富,等贵贱”、“杀尽不平方太平”等口号,有力地反对了封建剥削与等级特权。另外,受理学伦理思想影响又与它相异的医药、商业等职业道德思想,丰富了我国古代传统美德。杰出科学家们抛弃功名仕途,深入民间,尊重实践,追求真理,既为发展古代科技作出了重要贡献,又为后人留下了科学道德精神,在伦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明中叶后,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对挽救当时社会危机已无能为力。为此,王守仁继承与发挥了陆氏心学,提出以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为中心内容的伦理思想,强调内心修养、躬行纲常名教的重要性。他的心学虽然是为了扭转明王朝“病草临绝”的局面,但也触动了程朱理学的权威,在某种程度上起着促进人们独立思考与思想解放的作用。其学经门人钱德洪、王畿、王艮、钱守益、罗洪先等人的继承发挥,明中叶后影响日益扩大。值得注意的是,由通过王艮等传至徐樾、李贽、颜钧、何心隐时,王学的藩篱也开始被突破了。这反映了明中叶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市民阶层的某些要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