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孺子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孺子歌 孺子歌古歌名,春秋时民歌。或称《沧浪歌》。见《孟子·离娄》上,又见《楚辞·渔父》。其词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是在江边的劳动者即兴所唱,以抒其自足自得之意。《孟子》称孔子听到一个小孩唱此歌,教训他的学生说:“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孟子再进一步申发:“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并说这就是“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的意思。《楚辞·渔父》中渔父唱此歌,是用以劝谕流放中的屈原的,望其审时度势,与世推移,世治则仕,世乱则隐。此皆是引申发挥之辞,不一定是此歌的本意。现代学者多认为此歌与《说苑》所载之《越人歌》是楚国民歌,与楚辞的产生有一定关系,是楚辞形式的重要来源。 ☚ 楚狂接舆歌 越人歌 ☛ 《孺子歌》
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我足。 ——《孟子·离娄上》 这首歌是孟子在批评“不仁者”时引录的,因为传唱在小孩子的口头,所以叫《孺子歌》。他同时还转述了一段孔子赞美和解释此歌的言词:“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只有清纯的水才被用来洗涤帽缨,至于那混浊的水就只配冲洗泥脚了!清、浊水的不同待遇,完全是由它自身品性决定的。沧浪,据《孟子》朱熹注是水名,即今流入湖北省的汉水;而据《文选》李善注,则是指水的一种青苍的颜色。此处应作水色解。濯(zhuo):洗。缨:系帽的带子。孔子的阐述是极富哲理的。他把这首描叙日常生活感受的短小民歌,加以抽象的哲学的联想和思考,从而揭示了诗歌内含的深层意蕴:作人的道理不也如此吗?品格高尚者定然受人敬重,而行止卑劣的必定遭世人唾弃。外界客观的评价或态度,最终还是取决于人们的自身本质。 本诗语言清新、节律流畅,活泼洒脱的形式中包蕴着严肃的哲理,使读者在轻快吟诵中受到了一定的人生启示。 孺子歌 孺子歌即“儿歌”,详见该条。 ☚ 童谣 小儿语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