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为艺术而艺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为艺术而艺术

为艺术而艺术

19世纪30年代出现于欧洲的一种文艺主张。后来为唯美主义所信奉。其理论的核心是反对功利主义,宣扬艺术可以脱离生活,脱离包括政治、道德、科学等在内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意识形态,鼓吹纯艺术。写作上,他们提出把文学变成“艺术品的移植”,写诗歌追求“造型”,竭力追求形式美。这种文学主张当时虽有反对艺术为虚伪的道德服务的一面,但它割裂了艺术与社会生活、历史条件的关系,违背了艺术创作中的基本规律。代表作家作品有法国戈蒂埃的《莫班小姐》、英国王尔德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等。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我国文坛有一定的影响。

☚ 象牙之塔   唯美主义 ☛
为艺术而艺术

为艺术而艺术

19世纪30年代后法国文学的重要潮流。诗人戈蒂耶在1835年发表的小说《莫班小姐》的序言中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以表示与当时“为人生而艺术”倾向的对立,从此开始了在艺术创作中单纯地追求形式完美为唯一目的的趋向。他们认为艺术的全部价值在于它具有完美的形式,即美学上的完满表现,艺术可以置一切道德上、政治上的考虑于不顾,反对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现实,反对文学艺术的功利目的。他们注重诗歌形式的整齐完美,严格地遵守格律,用精雕细琢的词句表现客观事物的外形美。戈蒂耶还提出“艺术移植”的口号,力图用语言再现造型艺术的感觉,把诗写成语言的绘画和语言的雕刻。他的诗集《珐琅与玉雕》实践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观点。他的诗作偏重艺术表现形式,缺乏思想内容,有时仅仅予人以感官方面,特别是视觉方面的美感而已,即使是抒情之作,感情的因素也被压缩到最低限度。
为艺术而艺术思潮直接导致了帕尔纳斯 (又称高蹈派) 诗派,代表人物孔特·德·李勒,埃雷迪亚和萨曼都是脱离实际,寄身于象牙之塔的诗人。对20世纪30年代的象征主义影响也很大。

☚ 批判现实主义   自然派 ☛

为艺术而艺术

见“文学”中的“为艺术而艺术”。


为艺术而艺术

新文学运动初期,创造社、新月社、弥洒社等的作家,在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作为对封建主义“载道”文学的反叛,提出了这一文学主张。认为艺术是至高无上的,无目的的,追求“美”和“全”是艺术的目标。甚至提出人生是为艺术的。随着新文学的发展,多数作家逐渐放弃了这种文艺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