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学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学制xuézhì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组织系统、学习年限、入学条件等的规定;特指规定的学习年限 学制xué zhì国家对各类学校的组织、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1890黄遵宪《日本国志》卷三十二:“明治四年,设立文部省,寻颁学制,于各大学区分设诸校。”1906年涂福田《东瀛见知录》:“查日本学制只师范学生例须寄宿,中学以上之学校寄宿通学各从其便。”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科舉部 > 制度、活動(附) > 學制 學制 xuézhì 亦稱“學規”。學校之規章制度。先秦時已見其制,《管子·弟子職》中即有“學則”、“蚤作”、“受業”、“退習”等規定,後世日逐完善,至南北朝始見明文記載。南朝宋·范泰《請建國學表》:“學制既下,遠近遵承。”《北史·刁冲傳》:“雖家世貴達,及從師於外,自同諸生。于時學制,諸生悉日直監廚,冲雖有僕隸,不令代己,身自炊爨。”宋·徐度《却掃編》卷上:“先生乃制爲學規,凡課試講肄,勸督懲賞,莫不有法。”《宋史·道學傳三·朱熹》:“間詣郡學,引進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院遺址,奏復其舊,爲學規俾守之。” 学制School Systems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组织系统和课程、学习年限的规定。由于实行地方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加之各省在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地理等方面的差异,全国没有统一的学制模式,但基本上由小学、中学和高等院校三级构成。在接受普通教育前,除爱德华王子岛、新斯科舍、新不伦瑞克省外,其他各省要求5岁儿童必须入幼儿园学习一年正规的学前课程。各省普通教育的学制不尽相同,主要实行6-3-3制(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和6-3-4制,有的省还有8年制小学。小学的基础课程有阅读、写作、自然科学、音乐、艺术和体育等,近年来增加了加拿大国情教育课。中学课程包括普通文化课、职业性学科、体育、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中学毕业一般在12年级,也有11年级和13年级。高等院校包括大学、单科学院、技术学院和社区学院。大学专指授予学位的综合性大学,设有2年制的预科,本科的学习年限3年~4年不等。单科学院以自然科学为主,修业5年。技术学院开设职业技术课程,修业3年~4年。社区学院的学制各省不一,根据学生需要开设基础课程、职业课程和技术课程,学习年限1年~3年。 学制 学制xuezhi专指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制度,简称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构成的总体。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它是国家教育制度中最有效、最严密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学制和教育制度是有区别的。教育制度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教育的全部规章制度;而学制则是指学校的组织系统。现代学校的体系庞大,种类繁多。按学校阶段分:有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按学校性质分:有普通学校、专业学校、职业学校和特殊学校;按学习时间分:有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国家根据社会需要,将上述各级各类学校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学校教育整体,从而构成一个国家的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反映着社会不同发展历史阶段的生产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学制的制定,除了要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以外,还应具体结合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水平,以顺利地完成教育的任务。由于具体国家政治制度的差别、历史传统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文化科学水平的不同,所定的学制有不同的特点。(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学制和美国教育两词条)。但是,它们发展的原则和基本趋势是一致的,那就是根据客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调整和改革学校的教育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通过学制的更新,使教育目的能够更有效地得以实现,通过教育的普及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促使整个社会得到进步。 ☚ 教学与发展 课程设置 ☛ 学制 学制Xuezhi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内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各种专业学校和业余学校等。学校教育系统是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制度是为多种复杂因素所制约的。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的文化历史传统都会制约学制的形成。此外,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由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学制的某些方面,如入学年龄、普及教育的年限等也可以有许多共同之处。只有全面认识学制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有可能创建比较合理和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王寅学制”,但未及实施。1903年修改后颁布“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中国近代学制的开始。辛亥革命后,1912—1913年陆续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1922年,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新学制系统”(即“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其后又几经修改,但基本沿用此学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规定》,对旧学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学制。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规定全国有三类主要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学制基本上形成了两种教育制度、三类主要学校、多种形式办学的系统。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分为: 我国现行学制图 ☚ 关于加强小学法制教育的意见 五年一贯制 ☛ 学制又称“学校系统”。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由国家制定,具有阶级性。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中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有壬寅学制(1902年)、癸卯学制(1904年)。辛亥革命后有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壬戌学制(1922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基本上沿用壬戌学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旧学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随着中国四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学制的改革仍在继续进行中。 学制 学制由国家政府机关统一规定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制度。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 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教育方面的内容。中国有三类主要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学校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初等教育主要指小学,招收6、7岁儿童入学、学制6年; 中等教育有全日制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职工) 学校,农业中学及其他半工半读中学、业余中学,学制一般为5—6年;高等教育包括全日制大学、专科学校和各种形式的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大学及研究生院,全日制大学,学制为4—5年,其他专科学校的学制一般为2—3年。 ☚ 教育制度 中国学制 ☛ 学制 学制由国家政府机关统一规定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制度。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教育方面的内容。 ☚ 教育制度 学位制度 ☛ 学制educational system;length of school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