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壳黑陶高柄杯
大汶口文化一龙山文化具有特征性的陶器。又称“蛋壳陶杯”,大汶口一龙山文化时期的酒器。有认为是礼器。细泥质陶,制做精良优美,色泽漆黑光亮,器壁薄而均匀,最薄的仅0.3毫米,接近蛋壳,故名“蛋壳陶”。由于用快轮制作,器身往往留有细密的旋纹。器柄多数饰几何形镂孔或施弦纹、刻划纹和竹节纹。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末期,流行于龙山文化早期,龙山文化晚期逐渐消失。早期的蛋壳陶杯,多敞口细柄,器较高。越发展,器体趋矮,杯柄上部变粗,逐渐包住杯部的内外层,出现深陷的圆锥体形“杯胆”。杯口沿则上卷成盘状,或外折成宽宽的大平沿,有如仰置的礼帽帽沿。蛋壳陶的制作达到了古代制陶工艺的高峰,说明当时我国东方的制陶技术水平处于全国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