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孟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孟郊751—814

唐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人。少隐嵩山,性耿介,与人寡合。屡考进士不中。与韩愈一见即为知交。贞元十二年(796年),年四十六,始中进士,调溧阳县尉。因赋诗不理政事,辞官归。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经河南尹郑余庆引荐,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元和九年,郑余庆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荐他为兴元军参谋。携家赴任时死于河南途中。他长期仕途失意,生活穷困。其大部分诗歌反映寒苦遭遇,表达感伤愤懑之情。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语言精炼,描绘生动。擅长五言古诗,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存《孟东野诗集》。

孟郊

孟郊751—814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人。早年隐居嵩山,四十六岁时方进士及第,五十岁授溧阳尉,后历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协律郎等职。其诗以五古见长,多表现自己贫寒困苦生活和凄楚心情,亦有反映人民疾苦的愤世伤时之作。诗风古奥奇警,力避平俗,深受韩愈推崇。因同尚刻意苦吟,与贾岛齐名,苏轼谓之“郊寒岛瘦” (《祭柳子玉文》)。代表作有《秋怀》、《古怨别》、《游终南山》、《寒地百姓吟》、《贫女词》等。有《孟东野集》。

☚ 李季兰   张碧 ☛
孟郊

孟郊

孟郊 (751—814) 字东野,湖州武康 (今浙江德清县)人。曾官溧阳尉。孟郊身世坎坷,崇尚佛教,与僧皎然过从甚密。其诗尚奇险,与韩愈齐名; 又善写寒意,与贾岛并称 “郊寒岛瘦”。有 《孟东野集》。

☚ 戏赠灵澈上人   赠建业契公 ☛
孟郊

孟郊751—814

字东野,排行十二。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郡望平昌(今山东安邱)。少隐嵩山,性介少合。屡试不第。唐德宗贞元(785—805)中识张籍、韩愈、李翱等。李翱尝荐之于徐州镇帅张建封。贞元九年(793),游长安,与韩愈、李翱等作远游联句。贞元十二年,登进士第。经四年,调溧阳尉。县南有投金濑,郊常骑驴径往,坐水旁苦吟终日,曹务因多弛废,县令乃白上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俸。贞元二十年秋,奉母辞官归里。宪宗元和元年(806),李翱分司洛中,时郊客居洛阳,与翱日相谈宴,诗酒过从。是年冬,受河南尹、水陆转运使郑馀庆辟,为水陆运判官、试协律郎。元和四年春,母卒,解职居丧。元和九年三月,郑馀庆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邀郊入幕,任节度参谋、试大理评事。八月,赴任途中暴卒于阌乡。友人张籍等私谥为“贞曜先生”。郊生性孤洁,不媚世随俗,韩愈谓其“维执不猗,维出不訾,维卒不绝,以昌其诗”(《贞曜先生墓志铭》)。胡震亨曰:“以名场事入诗,自孟东野始。”(《唐音癸签》卷二六)郊后期宦途颠逆,气多不平,遂成险怪诗风,所作多愤世语。郊为诗刻意求新尚实,务去陈言,有韩文风调,故唐人谓“孟诗韩笔”。韩愈称“其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唯其大玩于词而与世抹杀,人皆劫劫,我独有馀”(《贞曜先生墓志铭》),又谓其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诗)。而胡震亨批评其用字之奇曰:“几成杜撰,总好奇过耳。”(《唐音癸签》卷二三)郊工古风,尤擅五言。李翱《荐所知于徐州张仆射书》云:“郊为五言诗,自前汉李都尉、苏属国,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唐摭言》卷六)其代表作有《古怨别》、《织妇辞》、《游子吟》、《苦寒吟》、《秋怀》、《寒地百姓吟》等,颇能反映民间疾苦,体现其“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郊诗《读张碧集》)之诗路。但大都吟咏一己之苦穷,意境凄清,语多冷涩,故苏轼将其与贾岛并列,称为“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严羽谓其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又云:“孟郊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见《唐音癸签》卷七引)宋濂谓其“阴祖沈、谢,而流于蹇涩”(《答章秀才论诗书》)。张为《诗人主客图》列其为“清奇僻苦主”。《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诗集十卷。《全唐诗》编为十卷,《全唐诗续补遗》补诗一首。《全唐文》录其文三篇。事见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唐诗纪事》卷三五,《唐才子传校笺》卷五。今人华忱之有《孟东野诗集》校订本并附《孟郊年谱》。

☚ 窦牟   杨巨源 ☛

孟郊751—814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唐代诗人。与韩愈并称“韩孟”。少隐嵩山。两次应试不第,四十六岁始中进士。贞元十六年为溧阳尉,后辞官,奉母归湖州。元和元年,河南尹郑余庆召为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元和九年,郑出镇兴元,又召为参谋,卒于赴任途中。友人张籍等私谥为贞曜先生。有《孟东野诗集》十卷。《全唐诗》存其诗四百多首,编为十卷。
索引:孟郊,东野,协律,贞曜先生。

孟郊

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它浸淫乎汉氏矣。(《全唐文》卷五五五韩愈《送孟东野序》)

及其为诗, 刿目心, 刃迎缕解, 钩章棘句,搯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全唐文》卷五六四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

孟郊字东野,工古风,诗名播天下,与李观、韩退之为友。(王保定《唐摭言》卷一○)

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新唐书》卷一七六《列传》一○一)

孟东野诗,李习之所称“食荠肠亦苦,强歌声不欢。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可谓知音。今世传郊集五卷,诗百篇,又有集号《咸池》者,仅三百篇。其间语句尤多寒涩,疑向五卷是名士所删取者。东野与退之联句诗,宏壮博辩,若不出一手,王深父云“退之容有润色”也。(刘攽 《中山诗话》)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孤芳擢荒秽,苦语余诗骚。水清不凿凿,湍激不受蒿。初如食小鱼, 所得不偿劳。 又似煮彭, 竟日持空螯。 要当斗僧清, 未足当韩豪。人生如朝露,日夜火消膏。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不如且置之,饮我玉色醪。(苏轼《读孟郊诗二首》之一)

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孟郊尝有诗曰:“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郊耿介之士,虽天地之大无以安其身,起居饮食有戚戚之忧,是以卒穷而死。而李翱称之,以为郊诗高处在古无上,平处犹下顾沈、谢。至韩退之亦谈不容口。甚矣,唐人之不闻道也。(苏辙《诗病五事》)

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假,真苦吟而成。观其句法、格力可见矣。(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李希声语余曰:“孟郊诗正如晁错为人,不为不佳,所伤者峻直耳。” (王直方 《王直方诗话》)

李翱荐郊于张建封云: 兹有平昌孟郊,贞士也。伏闻执事旧知之。郊为五言诗,自前汉李都尉、苏属国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李观荐郊于梁肃补阙书曰: 郊之五言诗,其有高处,在古无之,其有平处,下顾两谢。(计有功 《唐诗纪事》卷三五)

韦庄奏请追赠十余人,其一孟郊,字东野,尚古风诗,与李观、韩退之为友。(同上)

孟东野诗苦思深远,可爱不可学。 (许𫗱 《彦周诗话》)

孟东野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敖陶孙 《臞翁诗评》)

世以配贾岛,而鄙其寒苦,盖未之察也。郊之诗,寒苦则信矣,然其格致高古,词意精确,其才亦岂可易得! (张戒 《岁寒堂诗话》 卷上)

孟郊诗:“楚山相蔽亏,日月无全辉。万株古柳根,拏此磷磷溪。大行横偃脊,百里方崔嵬”等句,皆造语工新,无一点俗韵。然其它篇章,似此处绝少也。李翱评其诗云:“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观二谢”,许之亦太甚矣。东坡谓:“初如食小鱼, 所得不偿劳。 又似食蟛, 竟日嚼空螯”, 贬之亦太甚矣。(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东野诸诗自出机杼,无一字犯唐人格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一一 《满领卫诗》)

孟诗亦有平淡闲雅者,但不多耳。(刘克庄《后村诗话》 前集卷一)

自六朝诗人以来,古淡之风衰,流为绮靡,至唐为尤甚。退之一世豪杰,而亦不能自拔于习俗。东野独一洗众陋,其诗高妙简古,力追汉魏作者,正如倡优杂沓前陈,众所趋奔,而有大人君子垂绅正笏,屹然中立,退之所以深嘉屡叹,而谓其不可及也。然亦恨其太过,盖矫世不得不尔。(费袞《梁溪漫志》)

孟郊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孟郊之诗,憔悴枯槁,其气局促不伸,退之许之如此,何邪?诗道本正大,孟郊自为之艰阻耳。(同上)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华,合在元龙百尺楼。(元好问 《遗山先生文集》卷一一 《论诗绝句三十首》)

(郊) 工诗,大有理致,韩吏部极称之。多伤不遇,年迈家空,思苦奇涩,读之每令人不欢。(辛文房 《唐才子传》 卷五)

渊明天性冲旷而得于浑然,东野厄于困穷而得于寒苦,政自各类其人。(王绅 《继志斋集》 卷五 《刘大有诗集序》)

东野苦心,其诗枯瘠。(屠隆《唐诗类苑序》)

东野五言古不事敷叙而兼用兴比,故觉委婉有致,然皆刻苦琢削,以意见为诗,故快心露骨而多奇巧耳。此所以为变也。(许学夷 《诗源辩体》卷二五)

东野诗诸体仅十之一,五言古居十之九,故知其专工在此。然其用力处皆可寻摘,大要如连环贯珠,此其所长耳。(同上)

贞元、元和间,诗道始杂,类各立门户。孟东野最为高深,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 同为全唐第一。(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昔人评东野之诗曰“寒”,余以为寒耳。偶友人饷以全集读之,则生涩仄僻,其用笔步步不欲从平坦处行,中有隽语,足以惊神。近世如钟、谭,似乎托足于此。然此等或自名一家则可,倘欲倚此而废初盛诸公,则悖矣。(毛先舒《题孟东野集》)

孟东野“慈母手中线”一首,言有尽而意无穷,足与李公垂“锄禾日当午”并传。余如《峡哀》、《杏殇》之类,边幅窘缩,“寒”字不足以尽之。而昌黎谓孟郊诗高出晋魏,浸淫乎汉,未免扬诩过情。东坡曰:“我厌孟郊诗,复作孟郊语”,遗山曰:“东野悲鸣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信已。(宋长白《柳亭诗话》 卷二六)

孟郊集截然两格: 未第之前,单抽一丝,袅绕成章。《太玄经》所谓“红蚕缘于枯桑,其茧不黄”,是其评品。及第后,变而入于昌黎一派,乃妙。且有昌黎所不及,比两人《秋怀》可知也。东坡全目之为苦虫风味,诚苦矣,得毋有橄榄回味耶? 余少不知,老乃咀嚼之。(方世举 《兰丛诗话》)

东坡目为“郊寒岛瘦”,岛瘦固然,郊之寒过求高深,邻于刻削,其实从真性情流出,未可与岛并论也。而元遗山云:“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毋乃太过乎? (沈德潜《唐诗别裁》)

孟东野诗,亦从《风》、《骚》 中出,特意象孤峻,元气不无斫削耳。以郊、岛并称,铢两未敌也。元遗山云:“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扬韩抑孟,毋乃太过? (沈德潜《说诗晬语》 卷上)

孟东野《闻角》诗:“似开孤月口,能说落星心。”煎熬太苦,几无生趣。坡翁自有所感,乃赞其妙,以致黄山谷楔出豫章一派,由此浸淫。(薛雪 《一瓢诗话》)

孟郊诗笔力高古,从古歌谣、汉乐府中来,而苦涩其性也。胜元、白在此,不及韦、柳亦在此。(乔亿《剑溪说诗》卷上)

郊诗类幽愤之词,读之令人气塞。(同上)

孟东野诗,篇篇皆似古乐府,不仅《游子吟》、《送韩愈从军》诸首而已也。即如“良人昨日去,明月又不圆”,魏晋后即无此等言语。他若昌黎《南山》诗,可云奇警极矣,而东野以二语敌之曰:“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宜昌黎之一生低首也。次则“上天下天水,出地入地舟。”造语亦非他人所能到。(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六)

谏果虽苦,味美于回。孟东野诗则苦涩而无回味,正是不鸣其善鸣者,不知韩何以独称之?且至谓“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亦太不相类。此真不可解也。苏诗云:“那能将两耳,听此寒虫号”,乃定评不可易。(翁方纲 《石洲诗话》卷二)

孟东野蜇吻涩齿,然自是盘餐中所不可少。(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孟东野集不必读,不可不看。如《列女操》、《塘下行》、《去妇词》、《赠文应道月》、《赠郑鲂》、《送豆卢策归别墅》、《游子吟》、《送韩愈从军》诸篇,运思刻,取迳窄,用笔别,修词洁,不一到眼,何由知诗中有如此境界耶? (方南堂《辍锻录》)

郊诗托兴深微,而结体古奥。唐人自韩愈以下,莫不推之。自苏轼诗“空螯小鱼”之诮,始有异词。元好问论诗绝句,乃有“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之句。当以苏尚俊迈,元尚高华,门径不同,故是丹非素。究之郊诗品格,不以二人之论减价也。(《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

刻意若吟,字字沉着。苦语是东野所长。(纪昀 《瀛奎律髓刊误》卷二四孟东野 《送远吟》批语)

(秀水朱梓庐休度) 曰:“人贵用其所长。东野、后山,皆性隘而才小者也。东野不知有他人,只知我行我法,故偏而肆。后山不知有他人,并不知有我,只知服.杜之服,诵杜之言,故正而窘。人谓后山得正法眼芷,我谓不如东野能自见长也。”其意似优孟而劣陈,然吾谓两家正可伯仲耳。(姚椿《樗寮诗话》 卷上)

姜坞先生曰:“笔瘦多奇,然自是小,如 《谷梁》、孟郊诗是也。大家不然。”孟东野出于鲍明远,以《园中秋散》等篇观之可见。但东野思深而才小,篇幅枯隘,气促节短,苦多而甘少耳。(方东树 《昭昧詹言》 卷一)

东野五言能兼汉魏六朝体, 真苦吟而成其刿目心。 致退之叹为咸池音者,须于句法、骨力求之,不然退之拔鲸牙手,何取乎憔悴枯槁? (胡寿芝 《东目馆诗见》卷一)

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两谢。然气局觉不鬯,此其褊小处。(同上)

东野学不逮退之,而才过之,故诗出其上。此亦作诗不专恃学一证。(同上)

许彦周曰:“东野可爱不可学”,亦非仅言其凄戾。余谓高妙简古,直是难学,惟遗物而立于独者近之。(同上)

东野清峭, 意新音脆, 最不凡, 亦少疲语, 乌得以“寒”概之? 殆以退之雄崛相形耳。东坡所谓“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也。或诮其“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句,此引下“平地生太行”语,所言行路难耳,非为己悲怆。岂得误会。“郊寒岛瘦”,语始于东坡《祭柳子玉》文。坡性粗豪,故拟以寒号虫。遗山耳食,亦谓为“诗囚”。岂非尅核太至,过亦不细!(同上书卷四)

每读东野诗,至“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短松鹤不巢,高石云始栖。君今潇湘去,意与云鹤齐”、“江与湖相通,二水洗高空。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天台山最高,动蹑赤城霞。何以静双目?扫山除妄花。灵境物皆直,万松无一斜”诸句,顿觉心境空阔,万像退听,岂可以寒俭月之?惟《秋怀》诸作,如“老泣无涕洟,秋露为滴沥”、“秋深月清苦,虫老声粗疏”,真有寒意,然不可以概全集也。其《送别崔寅亮》云:“天地为一气,用之自偏颇。忧人成苦吟,达士为高歌。”词意圆到,岂专于愁苦者哉!(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一)

东野《独愁》诗云:“前日远别离,昨日生白发。欲知万里情,晓卧半床月。常恐百虫鸣,使我芳草歇。”《洛桥晚望》云:“天津桥下水初结,洛阳陌上行人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笔力高简至此,同时除退之之奥,子厚之淡,文昌之雅,可与匹者谁乎?而人犹以退之倾倒不置为疑。(同上书卷九)

阆仙、东野并擅天才,东野才力尤大,同时惟昌黎伯与之相敌,观集中联句诗可见。两人生李、杜之后,避千门万户之广衢,走羊肠鸟道之仄径,志在独开生面,遂成僻涩一体。而东野古诗神旺兴来、天骨开张之作,不特追逐李、杜,抑且希风汉京。(许印芳 《诗法萃编》 卷六 《司空图杂文》 识语)

昌黎 《送孟东野序》 称其诗,以附于古之作者。《荐士》诗以“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目之。又 《醉赠张秘书》云:“东野动惊俗,天葩吐奇芬。”韩之推孟也至矣。后人尊韩抑孟,恐非韩意。(刘熙载 《艺概·诗概》)

孟东野诗好处,黄山谷得之,无一软熟句; 梅圣俞得之,无一熟俗句。(同上)

孟东野奇杰之笔,万不及韩,而坚瘦特甚。譬之偪阳之城,小而愈固,不易攻破也。东坡比之“空螯”,遗山呼为“诗囚”,毋乃太过! (施补华《岘佣说诗》)

东野用思艰涩,同于昌谷,时有嘲讽; 然千篇一格,近于隘者,固非大家。(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与韩退之、李长吉同源,而镌容露骨,故与浪仙有寒瘦之讥; 而语重意, 固可针砭浮靡。 七言苍劲, 有明远之风。(宋育仁 《三唐诗品》)

(郊) 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而贾岛艰僻,时谓“郊寒岛瘦”。(丁仪《诗学渊源》卷八)

退之谓东野诗“刿目心, 钩章棘句”, 亦是称其能独造,非雕刻之谓。……东野诗究是平正一路,不出于奇崛,非贾岛、刘叉之比也。(玄修《说孟》)

东野诗无一字无来历,却亦无一字蹈袭古人。乍读之,虽不免觉其晦涩难明,多读几遍,便能咀嚼其兴味,明了其意义,实非过于奇异者。其诗中决不使用一死名词,决不搀杂一呆典故,其率情而书者,直是寻常言语,而高深浑厚,转胜于一切诗家,无怪乎退之之倾服也。(同上)

孟东野诗源出谢家集中,如 《献襄阳于大夫》及《汝州陆中丞席喜张从事至》、《游枋口柳溪》诸作,时见康乐家数,特其句法出之镵刻耳。洪北江评东野诗,以为篇篇似古乐府,非确论也。又云: 昌黎 《南山诗》 奇警极矣,而东野以二语放之,曰:“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然孟诗自是从老杜“仰看塞大明,渴日绝壁出”等句脱化来。(沈其光 《瓶粟斋诗话》卷二)

孟郊751—814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一说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称处士,性情耿介寡合。曾屡试不第,德宗贞元十二年(796)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五十多岁任溧阳(今江苏溧阳)县尉。不久即辞官家居。宪宗元和元年(806)河南尹郑余庆引荐为河南水陆转运判官,后因母丧去职。元和九年(814),郑余庆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复荐为兴元军参谋,试大理评事。携家赴任,暴病死于途中。其诗多写寒士生活,时有不平之鸣,也有一些揭露社会不平、同情人民疾苦之作。《唐才子传》评其一生“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褐悬结,未尝俯眉为可怜之色。”其诗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喻,恰切精练的语言,描绘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耐人寻味。以“苦吟”著称,在当时诗坛别树一帜。他长于五言古诗,韩愈等对他的诗倍加赞赏。有《孟东野诗集》。《旧唐书》卷一六0,《新唐书》卷一七六有传。

孟郊

068 孟郊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贞元十二年(796)进士,任溧阴尉,在位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后任河南水陆转运判官等,贫寒而死。他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虽有韩愈等人为之揄扬,却始终未能免于饥寒冻馁,被人称为“寒酸孟夫子”。其诗极得韩愈推重,后人并称“韩孟”;又与贾岛齐名,并称“郊寒岛瘦”。诗多五古,没有律诗,大部分描写自己的困穷,对社会生活的不平表示愤慨,对劳动人民表示理解和同情。艺术上不蹈袭陈言,擅长白描,能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凝聚在简短的篇幅里,构思铸语,往往入木三分,给人很深的印象。他是苦吟诗人的代表,抒情悲苦,境界狭窄,被后人称为“诗囚”。今人有 《孟东野诗注》。

☚ 韦应物   张籍 ☛
孟郊

孟郊751—814Meng Jiao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江县)。少隐嵩山,性耿介,少谐和,两次应试不第,直到46岁才中进士,50岁时才任溧阳县尉,后愤然辞归。晚年处境凄凉,疾病侵袭,生子屡夭,又因不苟合流俗而屡遭诬谤,愤懑成疾,最后累病而卒。友人张籍等私谥贞曜先生。他是一名著名的“苦吟诗人”,与贾岛并称,有“郊寒岛瘦”之称。又与韩愈交谊甚笃,颇受韩愈推崇,诗风也有相近之处,并有“孟诗韩笔”之称。孟郊积极支持韩愈“务反近体”的“复古”主张,多写乐府古诗,尤善为五古,大部分作品描写个人饥寒冻馁、一贫如洗的生活,感慨自己坎坷不平的遭遇,在咀嚼苦涩中获得心理补偿和精神安慰。在艺术上,他刻意求新,用词造句力避平庸浅露,而追求瘦硬奇险、苦朴冷僻的风格,如《苦寒吟》、《老恨》、《懊恼》等,都是深刻警僻、耐人寻味的诗篇。有些诗由于过份追求“惊人”而流于艰涩。有些诗则反映了作者狭窄阴冷的心境。但也有一些篇什如《游子吟》、《闻砧》等写得质朴自然,委婉动人,颇有古乐府风味。韩愈称他的诗为“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荐士》);苏轼赞他的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读孟郊诗》),都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其诗歌的特点。有《孟东野集》,有诗400余首。

☚ 韦应物   韩愈 ☛
孟郊

孟郊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武康县)人。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五十岁时才任溧阳县尉,后辞官。他一生穷愁潦倒,不苟同流俗,虽有韩愈、李翱、李观等人为之揄扬,却始终未能免于饥寒冻馁,被人称之为“寒酸孟夫子”(刘叉《答孟东野》)。六十四岁时赴山南西道任官,行至阌乡暴卒。他是一名著名的“苦吟诗人”,与贾岛并称,有“郊寒岛瘦”之称。他又与韩愈交谊甚笃,颇受韩愈推崇,诗风也有相近之处,亦有“孟诗韩笔”之称。孟郊存诗四百余首,其中绝大多数是倾诉穷愁孤苦的作品。他的诗风质朴深挚,以白描的手法抒情写景,却能达到深刻、生动的境地。所以苏轼赞美他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读孟郊诗》)。由于他一生困顿,社会地位较低,对劳动人民的苦难有深切的体会,所写的《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诗,对当时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和抗议。在艺术上,他刻意求新,用词造句力避平庸浅露,而追求瘦硬奇险、苦朴冷僻的风格,如《懊恼》、《老根》、《苦寒吟》等,都是深刻警僻、耐人寻味的诗篇。

☚ 韦应物   张籍 ☛
孟郊

孟郊751—814Mengjiao

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孟郊早年生活贫困, 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曾任潥阳尉、协律郎等职。孟郊一生穷愁潦倒,故其诗中多有对其生活苦况的写实和抑郁悲苦心情的抒发,如 《借车》、《秋怀》等。也有一部分诗反映了社会现实,如《征妇怨》、《吊国殇》等,反映了藩镇割据的罪恶; 《寒地百姓吟》等反映了百姓的苦难生活,揭示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择友》、《伤时》等揭露、讽刺了社会上的奔竞恶习和士大夫的自私虚伪;而《游子吟》、《结爱》等则表现了深切的骨肉之情; 《石淙》、《游终南山》等刻画了山水美景。当然,也有一些诗表现了消极低沉的情绪。孟郊今存诗500余首,以短篇五古居多。其词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故感情真切,句句出自肺腑;孟郊为诗不蹈袭陈言,或长于白描,不用典故,不加藻饰,语言平易素淡;或钩章棘句,冥思苦吟,务求奇险。韩愈称其“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奡”(《荐士》)。孟郊和韩愈都是“奇崛横放”的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当时又有“孟诗韩笔”之说,他对扫除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推动唐代的诗歌革新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当时诗坛上颇有影响。因其以苦吟著称,诗中又多苦语,故苏轼有“郊寒岛(贾岛)瘦”之说,后世遂以苦吟派诗人的代表目之。唐李肇 《国史补》 说, 元和以后, “学矫激于孟郊”。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孟郊为“清奇僻苦主”。孟郊的诗对晚唐,特别是对两宋诗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 《孟东野集》 传世。

☚ 张继   韩愈 ☛
孟郊

孟郊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孟郊出身贫寒,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46岁中进士,又不被重用,仅得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小官,不久辞官归家。56岁任河南水陆从事、试协律郎,由于诗风与流俗不合,受到谗言诽谤,处境孤苦。64岁时郑余庆招他为兴元军参谋,死于赴任途中。
孟郊长于写诗,与韩愈齐名,时称“孟诗韩笔”。他写诗与贾岛都以苦吟著名,他的诗用意深刻,造句奇警,但是古朴中见凝练,奇险中见平易,这是他学习韩愈尚奇和吸收民歌浅显的结果。内容上,他的诗多写个人的贫病饥寒(如《借车》、《答友人赠炭》)和自己的愤慨不平,也有一些直接描写人民疾苦、揭示社会矛盾的作品,如《长安早春》、《织妇词》、《寒地百姓吟》等。他还有 一些感人肺腑的乐府诗如《游子吟》、《归信吟》等。孟郊是韩孟诗派的作家,对北宋江西诗派产生了重要影响,著有 《孟东野集》 十卷。今人华忱之校订 《孟东野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 欧阳询   孟浩然 ☛

孟郊751—814

唐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早年隐居嵩山,与韩愈结为至交。贞元进士,任溧阳县尉。终生穷困潦倒。诗多倾诉个人孤愁寒苦,间有不平于贫富悬殊,感情真挚。用字造句追求瘦硬,力避平庸浅率。长于五言古诗,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

孟郊

孟郊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时隐居嵩山。46岁中进士。50岁任溧阳尉。元和初,为水陆运转判官、协律郎等。64岁赴兴元军参谋职途中病卒。有《孟东野集》,今存诗400余篇。他刻意苦吟,名重文坛,与韩愈交厚,唐人有“孟诗韩笔”之誉。其诗某些篇章对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有所揭示,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然大部分作品倾诉个人的穷愁孤苦。所作不事藻饰,不拘声韵,古朴僻奥,清瘦奇险,《苦寒吟》、《老恨》等表现了这种风格。有些作品由于追求奇警而流于艰涩。其小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平易自然,委婉情深,流传甚广。

☚ 李益   张籍 ☛
孟郊

孟郊751—814

唐代诗人。字东野。祖籍山东。少隐居嵩山,性耿介寡合。为诗有理致,然思苦奇涩。韩愈对其诗作十分推崇。著有诗集10卷(《新唐书·艺文志》)行于世。

☚ 终军   孟云卿 ☛

孟郊751~814Meng Jiao

famous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also called Meng Dongye. Works:Autumn Thoughts,The Ancient Edition of the Departure,Poem on the People in Cold Region,etc.

孟郊751—814

唐著名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隐居嵩山。性猖介。与韩愈交谊颇密。近五十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一生困顿。其诗多寒苦之音,为自己遭遇鸣不平,并有反映人民疾苦之作。长于五言古诗。与贾岛齐名,称“郊寒岛瘦”。又称“苦吟诗人”。有《孟东野集》。

孟郊751—814

唐诗人。湖州武康(浙江德清西)人。早年隐居嵩山,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后任溧阳尉。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用字造句,尚古拙,好奇险,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说。与韩愈交谊颇深,并受其推崇。有《孟东野诗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