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因;相应ɕiaŋ55in55xiang55yin55便宜。《喻世明言》卷二: “梁尚宾听说,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一《卖泥丸》: “从前死了一子,今又父子俱病,切莫相因卖了。” 又卷三《比目鱼》: “背父嫖赌走邪径,偷去谷米卖相因。”亦作 “相应”。《西游记》第十六回: “借水救之,却烧不起来,倒相应了他。”此谓倒便宜了他。《醒世恒言》卷三: “若凑巧撞得着相应的,十来个也讨得的。”唐枢《蜀籁》卷一: “人行桃花运,处处捡相应。”谓处处捡便宜。民国十七年《长寿县志》卷四《人事部·方言》: “物价低曰相应,曰便宜。”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四章: “他绝对未提到价钱也相应些的话!”原注: “相应即便宜。有人写作相因,恐不如相应二字尚能表出相应于钱包的意思。这是四川人至今习用的一种方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