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 孙悟空生活“在仙山福地、古洞神洲,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玉位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的孙悟空,之所以造反,最初的动因,是为了长生不死。在他强行勾销了猴子在阎主那儿的生死簿上的名字之后,他只所以进一步造反,是为了做官。当他得知“弼马温”只是个“未入流”的“末等”小官时,“便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他因为不满意“玉帝轻贤”便自己树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帜。玉帝再次招安他,他说: “若依此字号(指‘齐天大圣’)升官,我就不动刀兵,自然的天地清泰;如若不依,就打上灵霄宝殿,教他龙床定坐不成!” (第四回)后来因为玉帝只给了他一个“齐天大圣”的空名,连天宫的蟠桃会都不让他参加,于是他便私扰蟠桃会,把那些仙果、仙酒和金丹都偷吃了,犯下了神佛所谓的“十恶”之罪。 只要具体分析一下《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原因,我们就不难看出,作者的目的是要写统治阶级内部轻贤与要求任贤两种政治主张的斗争。孙悟空是要最高统治者任用贤人,给他升官,让他在统治阶级中有“齐天”的地位,甚至有“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第七回)的平等权利。由此可见,大闹天宫从其目的、性质上来看,还是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问题。 孙悟空后来皈依佛门,也不是偶然的,早在大闹天宫之前,他就是抱定访道学仙的宗旨离开花果山的。当他打听到灵台方寸山的斜月洞中有一个神仙须菩提祖师时,便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的身份,登门求见。他那“孙悟空”的名字,就是须菩提祖师给他起的“法名”。(第一回)唐僧在收他为徒弟时,也说他“正合我们的宗派。” (第一回) 其次,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那些本领,如七十二般变化,都是须菩提祖师传授给他的。(见第二回)在那“举世无人肯立志”的情况下,孙悟空下定了“修玄”的决心,所谓“立志修玄玄自明”,这一点从孙悟空刚出场就交代得明明白白,那么,当他在大闹天宫失败后皈依佛门,在取经途中继续经受千难万险的考验,这跟他的初衷,是一脉相承的。 前七回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是要皇帝轮流做,表现了一种比较彻底的坚决的反抗斗争精神。取经途中的孙悟空,虽然没有放弃斗争,但他的奋斗目标已经不是争夺最高统治的权力和皇位,也就是说,在孙悟空的思想性格上,经历了一个由不承认封建正统到承认封建正统的转变。 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菩萨来到五行山,孙悟空请求: “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并表示: “我已知悔了。” (第八回)后来唐僧去救他时,孙悟空说: “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第十四回)这里孙悟空承认自己 “犯了诳上之罪”,表示了“知悔”改过的态度。 孙悟空不仅在口头上表示 “知悔”了,以后在行动上也不再为实现“皇帝轮流做”的目标而奋斗了。如第七十八回,比丘国国王为了求得千年不老之功,竟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做药引子。这里作者对那个国王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把主要罪责归到那个当国丈的道士身上,写国王经过孙悟空揭穿那道士系妖精的真面目以后,便清醒过来了,说: “感谢神僧(指孙悟空)救我一国小儿,真天恩也! ” (第七十九回)其他如乌鸡国、灭法国、祭赛国、车迟国等国国王,都是靠孙悟空的帮助才保住了皇位。正如孙悟空自己所说的: “老孙若肯要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的皇帝都做遍了。” (第四十回) 由直接反对封建最高统治者的斗争,转变为只鞭挞皇帝的昏庸,而不触犯皇帝的统治地位,着重进行反对皇帝身边的坏人以及皇帝下面的一切恶势力的斗争,这就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和后面表示“知悔了”的孙悟空不同的地方。 历史上唐僧是私自逃出国境取经的,而《西游记》却把这件事改写成是唐太宗派唐僧出国的,并授予 “御弟圣僧”的桂冠,向他拜了四拜。唐僧也把他取经与忠君联系起来。作者不惜改变历史史实,如此一再把取经事业与效忠皇帝联系起来,这就很鲜明地表明了作者对皇帝的态度,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正是在作者这种封建正统思想的指导和支配之下,孙悟空便放弃了“皇帝轮流做”的宏图,而转变为只限于揭露、批判昏君,着重打击皇帝周围及其下面的 “五鬼”、“四凶”。 那么,孙悟空的形象究竟具有哪些典型意义,值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呢? 首先,他有英勇果敢、艰苦卓绝的反抗斗争精神,这可以作为永远鼓舞我们前进的力量。在大闹天宫中,不论什么天兵天将,也不论他们掌握什么法宝,都被孙悟空打得落花流水。取经途中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尽管诡计多端,无比狡黠险恶,但他们终究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都被他打得无藏身之地。在他身上既表现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幸福,反抗一切恶势力的民族传统,又反映了中国人民征服自然困难的顽强意志、无穷的智慧和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 孙悟空这个形象的可贵,不在于他没有(也不可能)使人民最终摆脱封建统治,而在于他总是鼓励人们永远不停息地斗争,向最高统治者斗,向神佛斗,向妖魔鬼怪和一切恶势力斗,向自然灾害斗,也向唐僧、猎八戒一类人身上的缺点斗。斗争,这便是孙悟空性格中最可宝贵的,也是最主要的特征,在这个根本点上,孙悟空是始终一贯的,足以给人们以鼓舞的力量,值得人们喜爱的。 其次,孙悟空的思想和行动,基本上是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要求的,在历史上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他的政治理想,如反对轻贤,要求任人唯贤,反对昏君,要求实行贤明政治,反对妖魔鱼肉人民,要求除暴安良,这一切虽然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统治,但它毕竟比那“五鬼”“四凶”横行的封建黑暗政治要好得多了。孙悟空所反对的,毕竟也是当时广大人民所最痛恨的,毕竟带有符合广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的成分。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应该是我们衡量《西游记》和孙悟空形象是进步的还是反动的根本标准。 那么,我们又如何看待孙悟空经常取得神佛的协助呢?孙悟空从来没有完全站在神佛一边,他不是神佛的爪牙。我们不能只看到孙悟空对神佛依靠的一面,还应该看到他也有斗争的一面。孙悟空能识破神佛与某些危害人民的妖魔有密切的联系,揭穿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肮脏的罪恶关系,从而跟神佛展开适当的斗争,这是孙悟空很了不起的地方。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神佛毕竟是神佛,人们在宗教的幻想中,总是把观世音、如来佛等想象成是人间救苦救难的救星,作者不能不照顾到人们这种传统的信仰,或者说作者自己思想上也存在着这种宗教的幻想,因而又把神佛写成是孙悟空斗争的一支依靠力量。 第三,孙悟空有着高度的事业心和顽强的斗志。这对于从事任何事业的人来说,都是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孙悟空的志向主要的并不表现在取经上,孙悟空真正的热情,是倾注在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扫荡一切妖魔鬼怪,实现他那国泰民安的社会理想和长生不死的人生理想上。这才是他之所以有高度的事业心和顽强的斗志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从取经故事主人公的改变,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唐僧取经,本应以唐僧为主人公,可是《西游记》却以孙悟空取代了唐僧的主人公地位。唐僧抱定宗教家的宗旨,讲抽象的慈悲仁爱,妥协调和,容忍退让,甘受奴役和折磨,安于痛苦和迫害。跟唐僧这种“脓包”形象相反,孙悟空则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总是勇往直前,百折不回,坚忍不拔,坚定沉着,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妖魔。作者通过孙悟空与唐僧的两种思想性格对照,生动地告诉人们:用宗教家慈悲仁爱的思想指导行动,则处处遭灾受难,寸步难行;只有象孙悟空那样,有为国为民除害的高度事业心和顽强的斗志,在斗争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前进,才能担当起完成伟大事业的重任。 高度的事业心和顽强的斗志,还来源于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孙悟空往往不计个人利害,有一种不惜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当然孙悟空也有名利思想)。如第一次走进火焰山,酷热蒸人,孙悟空便吩咐: “师父请下马。兄弟们莫走。等我搧息了火,待风雨之后,地上冷些,再过山去。”他自己便不顾危难,举扇奋力要把火搧息,不料一搧再搧,火势更旺,把孙悟空两股上的毫毛都烧着了,但他想到的是叫唐僧等人“快回去”。这种精神不还是比较高尚的吗? 此外,孙悟空形象的典型意义还有着多方面的、极为丰富的内容。例如他那机灵、乐观、诙谐、英勇、豪迈的性格,既可以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和教益,又能够使我们从中得到生动的愉悦和美感的享受。他在大闹天官中两次接受招安,上当受骗,后来又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历尽千辛万苦,不得不表示“知悔”。这既反映了他性格中存在着妥协性的一面,又揭露了最高统治者的阴谋和罪恶。他在跟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作斗争中,能够不被他们制造的假象所迷惑,不仅及时戳穿他们形形色色的伪装,而且追究到神佛往往是他们的后台,从而机智勇敢地跟他们所耍弄的各种花招作针锋相对的斗争。这里面既有变化万千,趣味盎然的神奇幻想,又寄寓着深刻的社会内容,凝聚着丰富的斗争经验,对于我们有着广泛的认识作用。孙悟空的形象不愧为我们伟大民族力、智、勇的结晶,即使在世界文学史上,孙悟空也是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伟大的典型。 ☚ 唐僧 猪八戒 ☛ 孙悟空 孙悟空小说《西游记》中人物。又称孙行者。曾闯龙宫,搅冥府,闹天宫,令玉帝无可奈何。后保唐僧去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克服八十一难,有顽强斗争精神。机智勇敢,天真朴实,诙谐乐观,矢忠守信;一觔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又善七十二般变化,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极富幻想色彩的英雄形象之一。其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而以“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过火焰山”等最为脍炙人口。 ☚ 唐僧 猪八戒 ☛ 孙悟空泛指神通广大,本领高超之人。陶行知《三姊妹》诗: “昨天在广西,今天在广东。我是什么人?现代孙悟空。” ●《西游记》: 孙悟空原是一只天生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后访仙求道,起法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变。他使一根神奇多变、威力无比的金箍棒,能腾云驾雾,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曾自封齐天大圣,大闹天宫。后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沿途斩妖除怪,神勇无比,战胜千难万险,取回真经返唐。 孙悟空小说《西游记》中人物。又名孙行者。神通广大的石猴,会七十二变,上天入地,极为灵便。曾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后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降妖伏魔,所向无敌。他是一个有叛逆性格,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爱憎分明而又天真纯朴、风趣盎然的英雄。 孙悟空Sun Wukongthe Monkey King,main figure in The Pilgrimage to the We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