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幼儿教育观chuantong you'er jiao yuguan
与当代科学幼儿教育观相对的所有早已存在甚至仍在发生影响的幼儿教育观。其内容比较丰富,主要包括:
❶重外界的影响,强调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强化作用的观点。我国历史上的教育家虽然对人性的看法有性善、性恶之分,但都强调教育在培养“完人”方面有重要作用。如春秋时代的孟轲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人的善性,而荀况则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改造人的恶性。另外,17世纪的洛克提出的“白板说”、18世纪的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理论以及本世纪桑代克、斯金纳提出的“刺激—反应”理论等,都属于这一类传统的幼儿教育观。这些教育家认为,学习是靠外界的影响,是由外力推动的,是受某种强化系统所支配的,因此主张用强化改变儿童的行为。
❷强调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中心人物。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是建立在等级观念之上的,父子、师生的关系都是封建宗法性的,只有单方面的服从。在“天地君亲师”中,亲与师是尊严的,不可冒犯的。教育是教育者意志的表现,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的过程,培养人的职责主要在于成人,受教育者则处于接受“传授”的被动地位。如,西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者、行为主义者以及前苏联的教育学家都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手段的确定权都在于教育者,儿童接受知识和伦理道德的途径是受成人的教导和对成人的模仿。成人用明确的教授和奖惩来塑造儿童的知识能力和行为表现,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人代表着社会的要求,是教育过程的主要方面。
❸强调以直接继承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道德规范为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以传授前人经验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先王之道”和“圣人之教”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且是固定不变的。教材以书本为主,教育的内容是统一的、一体化的,不考虑学习者的具体条件和独有的特点,不容许个人的选择。三四岁的儿童便开始读“四书”、“五经”,学习的方式则是死记硬背。西方要素主义者也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文化的共同要素传授给下一代,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学习预定的教材。
❹重学习成果和外表行为的变化,忽视学习过程和内在心理的变化。我国传统教育对学习者成绩的评定是以能否无误地重复成人所传授的知识和行为规范为准则,只注重最后结果而不考虑学习者原有的基础,也不注意他们学习的过程和独立思考能力,仅以考试成绩来确定学习成果。西方行为主义者也主张从外显行为检验儿童的学习结果,学习主要是通过练习和强化而进行的。由于上述四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多年来,我国幼教界存在着明显的重智轻德、重教轻保、重上课轻游戏、重教师轻儿童、重结果轻过程、重集体轻个别、重说教轻练习等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