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孔𫗱的铸钱均货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孔𫗱的铸钱均货思想

孔𫗱的铸钱均货思想

孔𫗱,亦作孔𫗱,南朝时,宋明帝(公元465~472年在位)唯用古钱,贬损严重,通货短缺。公元479年,肖道成取得政权,建立南齐,他坚持废除古钱,另铸新币,造成通货紧缩。针对这种情况,孔𫗱于南齐建元四年(公元482年)提出铸钱均货的主张。
他提出,必须要有一定的货币数量,以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他认为,“食货相通,势理必然”。(《南齐书·刘俊传》)意即商品同货币必须保持相适应的关系,这是客观规律。
针对当时紧缩通货的情形,他指出通货紧缩的影响。他以当时的吴郡、吴兴、会稽三国为例,指出紧缩通货会使钱贵谷贱,这种情况必须注意,不可不察。他说:“三吴国之关阃,比岁被水潦而籴不贵,是天下钱少,非谷穰贱,此不可不察也。”(《南齐书·刘俊传》)他认为,像三吴几年连遭水灾,但粮食不贵,不是由于粮食多,而是因为货币少。钱少粮贱,自然伤农。他告诫统治者必须注意这种紧缩通货的影响。
孔𫗱还从总结历史上钱币流通的经验与教训中,尖锐地批判了货币名目论,明确提出铸造钱币不能惜铜爱工的主张。他认为,铸造钱币,首先在于稳定币值,不能轻而改变单位货币的重量,使钱时轻时重。钱轻则盗铸盛行,钱重则流通不便。而以往的“铸钱之弊,在轻重累变”。(《南齐书·刘俊传》)他针对当时一再出现的铸币贬损、引起盗铸盛行、严法不能禁的现实,一针见血地指出是由于统治者“铸钱惜铜爱工”造成的。他说:“民所盗铸,严法不禁者,由上铸钱惜铜爱工也,惜铜爱工者,谓钱无用之器,以通交易,务欲令轻而数多,使省工而易成,不详虑其为患也。”(《南齐书·刘俊传》)也就是说,货币有它本身的价值,这种价值是由一定数量的铜和人工的耗费所构成,并应同货币的名义价值保持相适当的比例,不能为求增加钱币数量而轻易减少。现在盗铸盛行,严法不禁,就是因为这个比例不适当。比例失调的原因,又是统治者铸钱时惜铜爱工,力求省工减料,尽量多铸轻钱。他进一步深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错误地将钱看成是无用之物,其价值可以由封建国家规定,铸造得越多越好,于是造成盗铸不禁的状况。由此可见,孔对货币的认识,已涉及到货币价值论问题,他所提出的铸钱“不惜铜不爱工”的主张,成为以后货币理论家及对铸币贬损政策的武器。
对于货币作为价格标准应同现实价格水平相适应的问题,孔𫗱也有一定认识。他认为,理想的单位货币是五铢钱体制。他称赞五铢钱制度”明其轻重可法,得货之宜”,(《南齐书·刘俊传》)因此主张铸造足值的五铢钱,以解决通货不足的问题。
在货币铸造权问题上,他主张统一,提出全国只流通统一的一种货币。他认为,若要“百姓乐业,市道无争,衣食滋殖”,必须做到“钱货既均,远近若一”。(《南齐书·刘俊传》,具体做法是要求各地将铜输往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待其散布于民间后,禁止不合标准的钱流通。对不合标准的钱,政府作价收回改铸新钱。这样,既“利贫良之民”,又“塞奸巧之路”。(《南齐书·刘俊传》)
孔𫗱的铸钱均货思想,是两汉以来最为透彻合理的见解,其成就远在同时代人之上。特别是他对紧缩通货之影响的认识、他对货币本身的价值有所认识,在当时是非常杰出的。

☚ ">刘   陆贽的货币思想 ☛
000021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