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妆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妆靥 妆靥唐宋妇女中流行的一种面饰。用妆粉或丹青、朱红等作靥(ye)。高承《事物纪原·妆靥》云:“远世妇人妆喜作粉靥,如月形,如钱样。又或以朱若、燕脂点者,唐人亦尚之。”明杨慎《词品》载:“唐韦固妻,少时为盗刃所刺,以翠掩之,女妆遂有靥饰。”从此传说中,可见唐宋人妆靥之时尚。刘辰翁《水调歌头》词:“獭髓轻痕妙补,粉黛不须浓。”即咏妆靥。张先亦有《庆金枝》词:“青螺添远山,两娇靥。” ☚ 点痣 花钿 ☛ 妆靥 妆靥古代妇女面饰。即在酒窝处点红点,故又名“星靥”。相传始于东吴孙和之邓夫人。晋王嘉 《拾遗记》载: 孙权之子孙和悦邓夫人,常置之膝上,一夜,和于月下醉舞水晶如意,误伤夫人颊,血流污袴。医言得白獭髓,杂以玉屑、琥珀合膏,痕可灭。和以百金购白獭髓,及合膏,因用琥珀太多,伤合而痕不灭,有赤点如朱。逼而视之,更益其妍。后宫人竞效,以脂点颊,遂成风俗。唐代妆靥之风盛行,有诗曰: “杏小双圆靥”,指明当时之妆靥,其形为圆,其大若小杏,其数为双,其色为杏红。甘肃敦煌壁画中,有五代女供养人图,七人均饰桃花妆,前排三人加饰妆靥,大小与眼珠相当,色为紫红。 ☚ 斜红 鸦黄 ☛ 妆靥 妆靥亦称“面靥”。古代妇女用各种脂粉施于面颊酒窝处或眉心处的一种面饰。刘熙《释名·释首饰》曰: “以丹注面曰的。的,灼也。此本天子诸侯群妾当以次进御,其有月事者止而不御,重以口说,故注此丹于面,灼然为识女史见之,则不书其名于第录也。”面靥的产生,最初当是宫中后妃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标记。后来逐渐传到民间,成为一种面部的妆饰。面靥的施用,最早是用脂粉在面颊两边施以两圆点,称“圆靥”。如元稹《恨妆成》诗形容的“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后来妆靥的形状和花纹益加多样,有用黄粉点搽的 “黄星靥”,如《酉阳杂俎》云: “近代妆,妆靥如射月,曰黄星靥。”有用黛石点搽的 “翠靥。” 如顾琼《虞美人》词形容: “迟迟少转腰身袅,翠靥眉心小。”盛唐以后,妇女施面靥更为流行,式样也更丰富。有的形状如钱币,称为“钱靥”。有的似杏桃,称为“杏靥”。还有的在原来面靥周围,用金箔、翠羽等物黏贴上各种花卉状饰物,称为 “花靥”。如五代欧阳炯《女冠子》词描述: “薄妆桃脸,满面纵横花靥。” 《事物纪原》所述: “妇人妆喜作粉靥,如月形,如钱样,或以朱若胭脂点。” 面靥作为历代妇女喜爱的妆饰一直流传至现代。 ☚ 鸦黄 8、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