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女耕田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女耕田行

 

[清]朱彝尊


 荷锸复荷锸,耒耜中田声札札。谁家二女方盛年,短衣椎髻来耕田?自言家世多田宅,几载征求因需索。长兄边塞十年行,老母高堂两齿落。前年卖犊输县门,今年卖宅重输官。石田荒荒土确确,十日一亩耕犹难。自伤苦相身为女,好与官家种禾黍。

 《女耕田行》为作者自制的乐府诗题。
 这首诗前二句开宗明义,直言其事,描绘田间紧张劳动的场景,笔法大似《诗经·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使读者阅读伊始,就形成定向的知觉野和足够的情绪强度,去感受劳动者的艰辛。然后再点出人物:原来从事这紧张、繁重劳动的,竟是两个妙龄的少女!真真出人意料。读者从自身的生活体验中可知,全靠一锹一锹地翻耕土地,这种重体力劳动,即使对于成年壮汉,恐也决非易事,何况身单力弱的女子。于是,一个气喘吁吁、汗透衣衫的女子形象,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种叙述方法,比先言其人,再言其事,有更强的表现力量。因为事情的出其不意,能形成较强的刺激信息,作用于读者的接受心理,产生更深的印象。也正因为出人意料,故读者不免奇怪:既然是年方及笄的少女,为何不在闺中拈针引线,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其他家务,非要抛头露面,到田间从事这种苦不堪言的劳动?作者正是利用这种疑问心理,逼起下文,使诗歌过渡到叙述其家计的艰难。这种方法,一来使诗句衔接紧密,承转自然,二来使文气上下属连,意脉不断。于此结构精严处,益见作者左右逢源的手段。
 言其家计,则又变换笔法。不由作者代叙,而以人物自陈。这样缩短了读者与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二者感情无须中介、直接勾通,易于同步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契合与交融。因为面对面地听其倾诉衷肠,能更深切地理解和体味其苦难。故“自言”二字,不可看轻。
 二女如诉如泣的诉述,是当时大多数农家都先后经历过或正在面临着的境遇,其情苦辞哀,令人同情。行文言简意深,内容丰富。首言“家世多田宅”,证明其家纵非名门望族,起码也是相当殷实的农户。但连这样的家庭,也搁不住官府一再地“征求”、“需索”,不消“几载”,便陵夷破败,何况其他中小农家。足见当时“苛政猛于虎”。次言“长兄边塞十年行”,证明其家男丁被抓去服役, 日久难归。家庭失去主要劳动力,生活的重担才无情地压在了两个弱女肩上。同时象她家这样情况,决非绝无仅有。再言“老母高堂两齿落”,点明母老女幼,一门孤弱,暗示平日常受欺凌。官府的催逼追迫,自然来得格外凶狠。她们又要侍奉老母,又要耕地种田,还要应付官差的不时搅扰。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度日何等艰难。透过她们,可见当时广大妇女身负的重担。寥寥数语,有力地控诉了官府的残酷剥削、横征暴敛的现实;描绘了统治者推行穷兵黩武政策所造成的田园荒芜、百业凋零的惨状,揭示了广大妇女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的悲凄命运。虽是借人物之口道出,但分明是作者刻意安排的。通过这些,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认识与批判。
 末后的“石田”两句,照应了开头的一、二句; “自伤”两句,照应了三、四句。显示出诗歌首尾相顾、血脉贯通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构思的缜密。其中, “苦相”二字,用了晋代傅玄《豫章行苦相篇》的典故,表达女主人公对自身不幸命运的哀叹。看似无可奈何的自慰自嘲,实则是一种愤语。其恨恨之声、愤愤之情,仿佛可闻可见。读者仔细咀嚼,不难品出其中的苦涩滋味。
 这首诗的语言极为通俗,几近口语,但概括力、表现力极强。如“短衣椎髻”四字,既道出了其家境的贫困,也说明了其劳动的繁忙,还暗示出其心情的颓丧。再如“征求”、“需索”概括出官府无休无止地盘剥; “卖犊”、 “卖宅”、“输”、“重输”表现出农家的艰难,都是词约义丰,极其简练的。
 此外,这首诗继承了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传统,风格非常朴素。不仅人物“自言”的部分,符合乡间小儿女的身份口吻,而且开头四句作者的叙述,也有与之十分一致的语言特点。我们知道,作者为有清一代词宗,只要随便翻一翻他的词,就会明白作者并非不会排比藻绘、铺彩摛文。而本诗既无细腻的描写,也无华美的词汇,可见作者为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是有意追求这种通俗的语言与朴实的风格的。

女耕田行 - 可可诗词网

女耕田行

乳燕入巢笋成竹(便有比兴),谁家二女种新谷。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见女耕田之由)。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贴女子)买刀都市中。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疏通畦陇防乱苗1整顿沟塍待时雨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妙、妙)。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贴二女)

女耕,记异也。叙致曲折含情,末幅以牧犊之感,寓“摽梅”之思,巧合天然,有悯其过时不采者矣,是风人之义也。

【校记】

1.苗,《全唐诗》一作“田”。

【注释】

[截绢] 截割织布机上尚未成匹之绢。唐代市井贸易,绢与钱兼用。《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开元)二十五年,以江淮输运有河洛之艰,而关中蚕桑少,菽粟常贱,乃命庸调资课皆以米,凶年乐输布绢者亦从之,河南北不通运州,租皆为绢代。”

[畦陇] 田垄。

[时雨] 应农时而降之雨。陶潜《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朝雉] 《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崔豹《古今注》:“《雉朝飞》者,犊沐子所作也。齐处士,愍、宣时人,年五十无妻,出薪于野,见雉雄雌相随而飞,意动心悲。乃作《雉朝飞》之操,将以自伤焉。”此处暗寓耕田女子之迟暮未嫁之感。

[花发尽] 谓春芳将尽。语涉双关,写时令,亦写二女惜春自怜自苦之悲。卢纶《送畅当还旧山》:“山中松桂花发尽,头白属君如等闲。”

【评论】

《重订唐诗别裁集》卷八:末二语一衬,愈见二女之苦,二女之正。

《载酒园诗话又编·戴叔伦》:此诗语直而气婉,悲感中仍带勉励,作劳中不废礼防,真有女士之风,裨益风化。张司业得其致,王司马肖其语,白少傅或得其意,此殆兼三子之长先鸣者也。


《女耕田行》作者、注释和解题 - 唐诗经典 - 可可诗词网

女耕田行

 

戴叔伦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戎未娶嫂。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疏通畦垄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馀芳泪满衣

 【作者小传】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少从萧颖士学,有才名。代宗初为秘书省正字,历任湖南转运留后、河南转运留后、东阳令、江西节度判官、抚州刺史等职,贞元四年(788)为容州刺史、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次年卒。后人称戴容州。生平见权德舆撰《戴叔伦墓志铭》、梁肃撰《戴叔伦神道碑》、两《唐书》本传。其论诗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司空图《与极浦书》引)。其诗古近体并有佳作,题材、风格及艺术手法皆体现唐诗由盛唐转中唐之轨迹。
 【解题】
 此诗作年不详。为新题乐府,上承杜甫传统,下启白居易等新乐府诗人。诗中写战乱和遭灾,致使女代男耕、刀作犁用。按唐代制度规定,父母老疾,家中只有一丁的,可以免役。但诗中“母老”却仍“长兄从戎”,以致只能由二女去艰辛劳动,真实地反映了战乱和遭灾对农村少女带来的苦难。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谓此诗“语直而气婉”,“张司业得其致,王司马肖其语,白少傅时或得其意,此殆兼三子之长先鸣者也”,指出此诗对中唐诸诗人之影响,甚是。
 【注释】
 ①此句点明春耕季节。乳燕:雏燕。②无人:指下文所言“兄从戎”而家中无丁壮男人。无牛:指下文所言牛因“灾疫”死去。不及犁:田未曾犁过。持刀斫(zhuo)地:拿刀子一刀刀地砍;斫:砍。翻作泥:翻成松土。③从戎:服兵役,当兵。④牛囤:牛圈,牛栏。截绢买刀:唐代绢可作货币使用,所以截下几尺绢去买刀。⑤畏人识:古代男耕女织是正常分工,女子耕田认为是羞耻事,所以用头巾掩面,怕被人认识。谁与同:有谁和我们一同耕作;言无人帮助。⑥二句意谓姊妹俩相助耕作,内心痛苦,以巾掩面看不见路人,只低头看土。相携:互相扶助。⑦畦(qi或xi):田间划分的长行。垄(long):田间高地。沟塍(cheng):开沟筑埂。⑧下饷:正午时收工回家吃饭。⑨此句谓少女回家路上打扰了正在鸣叫求偶的野鸡,使它们惊飞而去,由此有感。雉:野鸡。《诗·小雅·小弁》:“雉之朝雊(gou,鸡叫),尚求其雌。”古代以鸟雌雄和鸣,比喻男女求偶。⑩二句描写少女见花尽发之景而伤心落泪,叹惜青春年华虚度。

《女耕田行》nü geng tian xing

A Woman Tilling the Fields→戴叔伦(Dai Shulu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