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老子的消费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老子的消费观 老子的消费观《老子》一书所阐述的消费思想。老子其人说法不一。《老子》 一书,虽哲理丰富,但其作者及成书年代尚无定论。大多认为老子和《老子》一书,均存在于春秋战国之际。老子的消费观点在先秦诸子中颇具特色: (1) 无欲、寡欲,知足论。老子消费思想的最高要求是无欲,主张人们最好没有消费欲望,这是老子哲学观点的引申。老子认为,道为万物之源,道生万物而不求于万物。因此,人只有无欲才合乎道的要求。他认为提倡无欲无论对个人修养和国家的消费管理均有重大意义。“常无欲,可名于小”、“无欲以静,天下可自定”。在他看来,如人人无欲,则天下无害,民心安定,国家大治。“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我无欲而民自朴” ( 《老子》)。他认为,婴儿的纯朴可爱,正是无欲的生动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无欲很难做到,老子认为这是 “大道废” 的表现。因此他又认为即使不能无欲也要做到寡欲。而要寡欲又必须知足。而能否知足关系到人的荣辱、成败和存亡。“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只有知足才能做到适可而止,达到“不辱”、“不殆” 和长治久安。(2) 去奢崇俭论。老子的寡欲与知足在物质消费上必然表现为反对奢侈,主张节俭。老子不仅将俭看作是一种美德,而且认为这可以扩大生活积累,保持长远的生活消费。“俭故能广”。如果舍俭而趋奢只能是自取灭亡。因此他认为治国莫善于节用,“治人事天莫如蔷”。在老子看来满足衣食需要,不必要求奢侈,过高的物质享受,反而会使人精神空虚,胸无大志。他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因此他认为奢侈使人“虚其心” “弱其志”,而俭则使人 “实其腹”“强其骨”。所以人应去奢崇俭以达 “处其实不处其华”。为此,老子反对奢侈品生产,主张禁止工艺技巧。“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表现出反对奢侈品消费的思想。 ☚ 晏婴的消费观 孔子的消费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