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老子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老子衍 老子衍清代评论老子的哲学著作。清初王夫之(生平见《张子正蒙注》条)著。写成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康熙十一年(1672)重订此书。翌年为其友人唐端笏携去,毁于火灾。现存本是其子王啗所藏的旧本。作者著此书是三十七岁,从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渐臻成熟的过程。 ☚ 尚书引义 庄子通 ☛ 老子衍 《老子衍》明清之际王夫之著。收入《船山遗书》。是作者37岁时所著,对老子哲学上颇有批判和发展。中华书局1962年曾将《老子衍》、《庄子通》二书合编一册出版。 ☚ 老子注 老子注释 ☛ 老子衍一卷。清王夫之(详见《周易稗疏》)撰。清以前为《老子》注释者,历代都有不同的宗派。各家都流传不同的说法,到王弼、何平叔二人均从《周易》乾坤之意阐述《老子》;鸠摩罗什、梁武帝二人又从事理因果方面阐释《老子》;陆希声、苏子由、董思靖以及焦竑、李贽等人纷纷以禅宗之论而注释《老子》。王夫之认为:历代各派互相杂糅,众说不一,令今人无从依据,于是尽废诸家之短,扩展各家所长。他作《老子衍》,引韩非、严君平,钟士季、王弼、陆希声、王介甫、王元泽、苏子由、吕吉甫、李息斋、邵若愚、张文潜、章安、叶梦得、董思靖、刘仲平、吴幼清、薛君采等诸家简单的注文,加以印证。注解展伸《道德经》之旨,并杂儒说于其中。王夫之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发展了老子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否定了 “人性不变”的说法,反对 “以知为行”和禅学 “知有是事便休”的论点;强调行是知的基础,“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肯定了矛盾的绝对性,即认为矛盾是无时不在的,自然不能归结到消解矛盾,取消斗争。所述极为深刻。但此书语言时有欠通,某些思想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实乃本书的遗憾。现存《船山遗书》本、1962年中华书局王孝鱼点校 《老子衍·庄子通》本。 老子衍 老子衍哲学著作。为阐衍、评析《老子》之书。王夫之撰。以 “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 的态度,对《老子》一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分析,取其合理的思想资料,批其谬误和缺陷。针对书中所谓“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先天地生” 的论点,王氏指出,“道”并非先于天地而生,而是寓于万物之中,它“含万物而入万物,方往方来,方来方往,婉嬗希微,固穷不已”。针对《老子》 书中 “有生于无” 的命题,王氏指出,所谓“有”、“无”,只是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不同形式,当其“排之而来”,成形成象,则谓之“有”,当其“引而去之”,形消象散,则谓之 “无”。事物只有“来”或“往” 的转化,而不会无中生有或从有到无,“复归于无物”。他还说,“有” 与 “无” 乃相比较而存在,绝非孰先孰后,从而发展了 《老子》 的朴素辩证法思想。王氏曾于康熙十一年 (1672) 重订此书,惜遭于火。现本成于顺治十二年 (1655),收入《船山遗书》,1962年中华书局据曾刻本校点,与《庄子通》合编刊行。岳麓书社新版《船山全书》编入第13册。 ☚ 相宗络索 庄子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