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太原曲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太原曲艺

太原曲艺

太原曲艺源起较早,形式多样,说的、唱的、拉的、弹的,无不各具风采。清末至民国间,说唱艺术在太原城乡间就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当时主要流行于太原市城区的就有:唱莲花落的,说快板书的,边弹边唱大鼓词的,唱小曲的以及说评书的。他们有的资金略为雄厚,集股自设不大的园场,售票表演,俗称其“小戏园”。有的与茶馆合伙经营,虽不售票,但是,每说唱一段索钱一次,如饮茶须另付茶钱。有的则到处开设临街散场,当场表演,跟踪集会,并不定址,行止全视能否糊口养家而定。也有的颇为艰苦,整日走街串巷,沿门卖唱,形同乞丐,十分可怜,当地人俗称其为“巧讨吃”。当然,也有个别名头子稍大的曲艺艺人,或应有钱人家喜庆,前往府上“唱堂会”;或应某业开张,前往献艺助兴。但是,太原本非大都会,用钱于此道者的富有人家,并不多见。所以邀之者不多,去之者也寡。
在太原较早的曲艺表演要数太原莲花落了。太原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所谓七件子乃是分执于两手的竹板,因其右手所执两片大竹板,左手所执五片小竹板。大竹板打板,小竹板打眼,相互配合有板有眼,说唱之词则随着板眼节奏进行表演。所以,俗称此为“七件子”。
莲花落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表演之时,先扣大竹板,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尾音稍长,颇合当地人的口味。
太原莲花落的传统曲目,多为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当地人熟悉的民间传说。长篇的有《五女兴唐传》、《万花楼》和《呼延庆打擂》;短篇的有《小两口打架》、《小寡妇上新坟》和《夫妻格水》等等。太原莲花落主要乐器有三弦、扬琴、二胡、木鱼等。
太原的快板书是从太原秧歌中脱胎而出的,当地人叫做“二叠辙子”。其表演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伴随太原秧歌而说的辙子词,即一人在前表说,由他人在后用鼓板伴奏,其词有长有短,多为叙事为主。这种形式即使在长篇大戏中也可见到。第二种是演员自拿竹板一副,形同太原莲花落。演员边打板边说唱,随时随地即兴表演,不受舞台的限制。
大鼓书,太原也称之为“坤书”,所唱之词多为时调、小曲、二黄及各种梆子腔、秦腔等。鼓书以唱为主,体裁多取于各种剧目中的传统唱段所改编的鼓词唱腔。表演时,女演员身着时装,右手以竹棍击打板鼓以为板,左手轻摇两片金属制作的半月牙形击奏为眼,后有三弦和月琴为其伴奏。一般是唱一段收一次费。

☚ 吹打乐   山西民间剪纸 ☛
0001440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