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梯山石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河西石窟之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约45公里处的天梯山南麓。开创于十六国北凉时期,历经北朝、隋、唐、宋、西夏、元、明各代重建和修缮。1927年,地震毁窟10处。1958年因建水库,窟内大部分造像、壁画迁甘肃省博物馆保存。北魏、隋、唐藏文经卷、绢画等存敦煌文物研究所。现存窟龛17个,共排三层,比较重要的有第1、2、3、4、13等窟。第1窟位于窟群上层西端,为平面作长方形的中心柱窟。第四窟也为中心柱窟,原造像已无存,由留下的一些残缺壁画的内容和风格看,为开窟之初的原作。此两窟应开凿于北凉时期。13窟为天梯山最大佛窟,宽19、深6、残高约30米。窟内塑一佛、二弟子(迦叶和阿难)、二菩萨(文殊和普贤)、二天王。佛高约20余米,为盛唐时代所造。窟顶和两壁残存壁画,系佛本生故事。第3窟也为唐代开凿,窟内造像形象生动。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河西石窟 云藏石窟 ☛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河西石窟之一。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约45公里处的天梯山南麓。开创于十六国北凉时期,历经北朝、隋、唐、宋、西夏、元、明各代重建和修缮。1927年,地震毁窟10处。1958年因建水库,窟内大部分造像、壁画迁甘肃省博物馆保存。北魏、隋、唐藏文经卷、绢画等存敦煌文物研究所。现存窟龛17个,共排三层,比较重要的有第1、2、3、4、13等窟。第1窟位于窟群上层西端,为平面作长方形的中心柱窟。第四窟也为中心柱窟,原造像已无存,由留下的一些残缺壁画的内容和风格看,为开窟之初的原作。此两窟应开凿于北凉时期。13窟为天梯山最大佛窟,宽19、深6、残高约30米。窟内塑一佛、二弟子(迦叶和阿难)、二菩萨(文殊和普贤)、二天王。佛高约20余米,为盛唐时代所造。窟顶和两壁残存壁画,系佛本生故事。第3窟也为唐代开凿,窟内造像形象生动。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河西石窟 云藏石窟 ☛ 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又名大佛寺。位于武威市中路乡长水村的天梯山南麓。《凉镇志》云:“因山路曲折似梯,故名天梯山。”开创于十六国北凉时期,历经北朝到清代屡有增建和修缮。1927年大地震, 窟室震毁10处。1959年修建黄羊河水库, 窟存大部分造像、壁画搬迁至甘肃省博物馆保护,北魏、隋、唐时期经卷、绢画由敦煌文物研究所保存。现存窟龛17处,分三层排列。其中第一窟、第四窟为中心柱窟,系开窟之初所作,应开凿于北凉时期。第十三窟为盛唐时期作品,残高约30米,宽19米,深6米。内塑释迦牟尼佛像,高约15米,背山面水,端坐俨然;左右立有迦叶、阿难二弟子,文殊、普贤二菩萨和二天王,神态各异;窟顶和两壁残存壁画,内容为佛本生故事, 色彩艳丽。天梯山石窟的建造形制和艺术风格,对云岗等中原石窟产生过极大影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皇娘娘台遗址 大云寺铜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