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天保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天保tiān bǎo

(字)周祚,明代人,拜兵科给事中。

天保

天保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天保》,下报上也。”意为臣下报答君上所作。三家《诗》无异义。明清学者有以此诗为周公营雒邑定都之作,不确。此诗为歌功颂德之典型。全诗六章,每章六句。前三章均以“天保定尔”起首,反映了周人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四、五章写到祭祀与育民,反映了周人敬天保民的思想。诗人善用博喻,前后以“如山如阜,如冈如陵”等九个比喻,描述天赐福禄之厚及君主德业之盛。后世遂以“天保九如”一词为祝贺福寿延绵之用。

☚ 伐木   采薇 ☛

天保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 是用孝享。 禴祠烝尝, 于公先王。 君曰卜尔,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编为尔德。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天保》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南宋史学家郑樵曰:“风土之音白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雅,朝廷之乐歌。朝廷何事而用乐歌?祈求上天神灵的保佑,祷告先王列祖的庇护,歌颂当朝君王的恩德,祝福周室江山的久长。产生于贵族臣子之手的《天保》正是这样一首诗作。
 《天保》共有六章。分析其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二、三章为第一部分,四、五章为第二部分,六章为第三部分。
 “天保定尔”,开章明义第一句。保,安。定,止。“安则不危,定则不倾”,保定,就是使之安定。有了上天的保佑,周朝江山的安定那是无疑的了。由此而下的三章,把周王朝与上天紧紧相连,在祈求上天保佑的同时,大大神化了周朝统治者,很有点君权神授的意味。
 让我们来分析第一章。孔,甚。俾,使,单厚,强大。除,赐予。多与益,都是物产众多丰富的意思。以的用法比较特殊,没有实在意义,只起引出下文的作用。这是朝廷臣子的祈祷之词,他希望上天能够保佑周王朝,使之政权巩固,使之物产丰富,使之国家富庶,也使周天子一切幸福。第二章与第一章的内容是一致的,上天保佑周天子,那么他就会得到安乐幸福,万事没有不和自己的心意相宜。如今已受到众多福禄,远福也即将降临,真是唯恐一天享受不足,那就永远享受上天赐给的福祉吧! 在一、二章的基础上,第三章是全诗的第一个高潮。作者把兴盛周王朝的希望完全寄托于苍天,他认为上天会使他们的生产蒸蒸日上,国家欣欣向荣,其物产的丰盈无可言状,简直如高山,如丘陵,如滚滚而来的江水,永远增长而不枯竭。从这些祷词中,我们可以感到周王朝的政权已岌岌可危,生产凋敝,物产匮乏,走投无路之时,才对神灵抱有更大的希望,而这希望又近乎于贪婪。
 祈求了上天,仍恐不足,还要向列宗列祖祷告。《天保》的四、五章作为全诗的第二部分,就包含了这一方面内容。要得到先祖的庇佑,先要表示自己的虔诚,于是要用清洁的酒食来祭祀,而祭祀活动一年四季不可间断。春祭叫祠,夏祭叫禴,秋祭叫尝,冬祭叫烝.虔诚的祭祀,终使“君”开口了。“君”,指的是先公先王的神灵。据记载,古代祭祀时,用活人打扮神像,名曰“尸”。“尸”可代表神灵讲话,所以称“君曰”。君都说了什么? 卜,赐予。先赐当朝君王万寿无疆。吊,至。指祖宗的灵魂已经降临。诒,通“贻”,送给的意思,祖宗送来幸福,使平民百姓质朴老实,每天能吃饱饭便心满意足。编,通“遍”。所有的黎民百官都会对君主感恩戴德。“君曰卜尔”到第五章的结束,是作者借君之口要达到两个目的: 要平民百姓安于现状,只要有饭吃便无他求; 抬高周天子的身价,有先祖的庇护定可万寿无疆,百姓岂敢造反?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周王朝对人民的残酷的统治和周政权隐藏着的巨大危机。
 《天保》第六章是全诗的第三部分,也是本诗的第二个高潮,其内容毫无掩饰地对周天子进行歌颂与祝愿。把君主比喻成新月,将日趋一日地丰盈; 把君主比喻成旭日,将从东方冉冉升起。把君主比喻为南山,寿比南山,永远不会亏损,不会崩坏; 把君主比喻为松柏,松柏常青,当然会枝叶繁茂而庇荫后代。“无不尔或承”,全诗以此句作结,亦有画龙点睛之妙”。或,有。承,继承。意谓周代的江山将有周室的子孙永远继承。又是祈求上天,又是祷告先祖,目的是为了周朝的统治能够代代相传。全诗内容在高潮之中自然而止,但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深思。
 《天保》是何时的诗作,难以确定。我们分析了全诗的内容,可以明显地看出,这是一首颂扬君主的贵族臣子之作。在他们的心目中,周天子承继了先公先王的祖业,又有上天的保佑,那一定功德无量,既可万寿无疆,无可永传周朝天下,但就在这些颂扬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平民百姓,一要安于现状,二要感恩戴德,说到底就是做周王朝的顺民而俯首贴耳,然而,被压迫人民不甘忍受饥寒与屈辱,他们终将奋起反抗。公元前八四一年,就在西周的都城镐京爆发了“国人暴动”,武装起来的平民和奴隶举起武器,攻入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跑。这就是无情的历史,我们在阅读《天保》之时,也似乎感到在颂祝之词掩饰下的刀光剑影。
 《天保》共六章,内容是相当充实的,语句也非常流畅,对周王朝的歌颂可以说是淋漓尽致了。它在选词用词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大量运用同义词或近义词,从而加深了内容的表达,也使词语的音节和谐、动听。这里又有三种类型。
 第一,含义相同的两个词素组合构成一个新的合成词。单、厚,大也。多、益,物产众多丰富。戬、谷,福禄。吉,蠲,清洁也。于是就组成了单厚、多益、戬谷、吉蠲等词在诗中出现。
 第二,意义相近的词在一个诗句中同时出现。山、阜,都是山。冈、陵,都是山冈。骞,亏损。崩,崩坏。骞与崩意义相近。禴、祠、烝、尝,其实都是祭,只是祭的季节不同。“禴祠笾尝”是近义词的连用。
 第三,意义相同的词在不同章句中使用。“何福不除”的除与“君曰卜尔”的卜,都含有赐予的意义。
 《诗经》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有赋、比、兴。雅诗《天保》以“比”作为它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朱熹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现代汉语修辞中最常见的比喻的方法。本诗六章中,三、六两章突出运用了这一修辞方法。第三章是说有了上天的保佑,周王朝的物产必将丰富,丰富到什么程度?“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比喻之中包含着夸张的意味。第六章把周天子比成渐盈的上弦月,比成东升的朝阳,比成枝繁叶茂的松柏,把他的寿命比成南山一样长久。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如此辉煌的江山必将万世传接。由此看来,秦始皇的“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也只不过是周天子幻想的继续与发展罢了! 作为修辞方法的比喻也成了臣子对君王歌功颂德的语言手段了。
 郑振铎依据内容,把《诗经》分为三类: 一,诗人的创作。二,民间歌谣。三,贵族乐歌。各类下又有若干种。贵族乐歌有五种,其二是“颂神乐歌或祷歌”,《天保》该属于此种。正因为作者与内容的限制,我们可以说《天保》颂扬统治者有余,揭露社会矛盾、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就大大不足了,这也是贵族作品的局限性。

《诗经》之《天保》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天保

 〔原文〕
 天保定尔,
 亦孔之固。
 俾尔单厚,(鲁单作亶。)
 何福不除?(鲁何作胡。)
 俾尔多益,
 以莫不庶。
 (固、除、庶,鱼部。)
 天保定尔,
 俾尔戬穀。
 罄无不宜,
 受天百禄。
 降尔遐福,
 维日不足。
 (穀、禄、足,侯部。)
 天保定尔,
 以莫不兴。
 如山如阜,
 如冈如陵,
 如川之方至,
 以莫不增。
 (兴、陵、增,蒸部。)
 吉蠲为饎,(鲁蠲作圭,为作
 是用孝享。惟。齐蠲作圭。)
 禴祠烝尝,
 于公先王。
 君曰: 卜尔,
 万寿无疆。
 (享、尝、疆,阳部。)
 神之吊矣,
 诒尔多福。
 民之质矣,
 日用饮食。
 群黎百姓,
 遍为尔德。
 (福、食、德,之部。)
 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
 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
 无不尔或承。
 (升、崩、承,蒸部。寿、茂,幽部。)
 〔译文〕
 上天保佑您平安,保佑您国家基业十分坚固。上天使您非常富有,还有什么福分不赐给您呢?还要让您得到的享受越增越多,因此您没有什么是不丰足的。
 上天保佑您平安,使您享受福禄,对您来说,万事万物没有不相宜的,因为上天赐给您百禄。上天降给您长远的幸福,您尽情享用还将会感到时间不够充足。
 上天保佑您平安,因此你的一切事业没有不兴旺的。像突起的山峰,像高平的陆地,像冈峦,像峻岭,像滔滔滚滚的江河正奔流而来,因此您的福禄无时无刻不在增加。
 你选择好良辰吉日,斋戒沐浴,准备好酒食,用来恭恭敬敬地供献给列祖列宗。春夏秋冬,对先公先王,四季都按时祭祀。先君享用了您丰足的祭品,便会说:“赐给你,万寿无疆。”
 祖宗的在天之灵降临了,会赏赐给您无限的福分。人们过着正常的生活,饮食丰足。庶民百官,全都蒙受到您的恩德。
 您就像上弦的月亮,就像正在升起的太阳。就像永远存在的南山,不会亏损,不会崩溃。就像茂盛的松柏,永不凋谢,永远长青。
 〔评介〕
 这是一首臣下祝福君王的颂歌。《毛序》说:“《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郑 《笺》解释说:“ ‘下下’谓《鹿鸣》至《伐木》,皆君所以下臣也。臣亦归美于王,以崇君之尊而福禄之以答其歌。”尽管这一说法甚至被对《毛序》持批评态度的朱熹所承袭,但却遭到清以后有些人的批评,姚际恒说:“如此说《诗》,固执已甚。”(《诗经通论》)方玉润则更明确指出: “此不过编 《诗》次第 (按: 指从 《鹿鸣》至《天保》六篇的编排顺序)应如是耳,不可泥以说《诗》也。”(《诗经原始》) 尽管他们从所谓“爱君之诚”出发的立足点未必正确,但他们指出的问题却是对的。今人对这首诗为臣下向君王祝福的诗歌的看法大致是一致的。
 本诗六章,章六句,按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三章,一二章是把天和王联系在一起,古时以君权为天所授,谓君主秉承天命治理人民,是上天之子,故称天子,因而是至高无上的。诗中就是从当时的天命观出发来对君进行颂扬并为之祝福的。诗句中一是说上天要保定君王,就是说上天 (也就是上帝)是天子的可靠后台,他一定会保佑君王平安; 二是说上天一定要降福给君王; 三是极言其福之多、之盛、之极。为了更突出这一点,加深其感情表达,作者在语言上煞费苦心。一是用许多相同相近的词反复写福,如“福”、“戬穀”、“百禄”、“遐福”,其实都是福。二是用许多形容词、数量词来加大加深福的程度和数量,如“单厚”、“多”、“益”、“百”、“遐”。三是否定副词连用和疑问词与否定副词连用,通过否定之否定来表示最大的肯定。如 “莫不”、“无不”、“何……不……”。这样,诗中以不同的词语、不同的句式来反复重复同一内容,既强调和突出了所要表达的内容,又能相对减少重复累赘之感。第三章,则是在一二章上天赐福的基础上,集中地加以赞颂。在赞颂之时,诗中除了继续用了两个 “莫不”的句式以外,又连用了五个比喻,极尽夸张之能事,从而使祝福达到第一个高潮。在殷周奴隶制社会时期,奴隶主贵族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不仅利用天命观,抬出上天,认为自己代表天的意志,同时他们还利用鬼神,抬出他们的老祖宗,即所谓先公先王来,说他们有先公先王的护佑。第四五六章就是写先君的神灵赐福于君王的,为本诗第二部分。第四五两章的中心都写祖先的神灵赐福。根据当时周人的观念,要获得神灵的庇佑,必须祭祀以诚,以德治民。从此出发,诗中先写祭祀祖宗先王以求福。那就是选择良辰吉日,斋戒沐浴,去除不洁,准备好祭礼,春夏秋冬都严格按时祭祀祖先。只要能够以礼以诚对待祭祀,先君的神灵就会赐福。次写先君的神灵赐福,“君曰:‘卜尔,万寿无疆。’”“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据记载,古时祭祀时,用人为尸主(即扮为所祭之神灵),尸主可以代神说话。这里写神灵赐福“卜尔,万寿无疆”极其生动,绘声绘色。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滑稽可笑,但在当时人们眼里,则是神乎其神。最后则是将统治者的福和治民联系起来,就是所谓使“群黎百姓”都能沾着光,广被恩德,能够过上正常生活,日用饮食丰足。这固然是为了维护其统治的需要,但也反映出统治者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第六章是在四五章神灵赐福的基础上,又一次集中加以赞颂,诗中连用四个比喻,如上弦之月,如初升的太阳,如永世长存的南山,如枝长叶茂的松柏,又一次极尽夸张之能事,将祝福推到了第二个高潮。就在这一高潮之上,祝福戛然而止,从而留下无穷的回味,仿佛永远陶醉在幸福之中。总起来说,诗前三章写上天赐福于君王,以五如结之,后三章神灵赐福君王,以四如结之,这就是所谓 “九如以颂”。自此以后,运用比喻加以夸张来进行歌功颂德,就成为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了。

诗词《天保》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天保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
 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天保定尔,俾尔戬谷。罄无不宜,受天百禄。
 降尔遐福,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
 君日卜尔,万寿无疆。(11)
 神之吊矣,诒尔多福。(12)民之质矣,日用饮食。(13)
 群黎百姓,遍为尔德。(14)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15)
 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16)

 
 【注释】 ①保:保佑。一说安抚,《郑笺》:“保,安。”孔:甚。固:巩固。②俾:使。单、厚: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单、厚同义,皆为大也。”除(zhu):赐予。③庶:《毛传》:“庶,众也。” ④戬(jian剪)、谷:《毛传》:“戬,福。谷,禄。” ⑤罄:尽。⑥遐(xia霞):远。⑦兴:《郑笺》:“兴,盛也。” ⑧阜:土山。⑨吉、蠲(juan娟)、:《毛传》:“吉,善。蠲,洁也。,酒食也。” 孝享:献祭。《毛诗传笺通释》:“孝、享,二字同义。” ⑩禴(yue月)、祠、烝、尝:四时祭祀宗庙的祭名。《毛传》:“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公、先王:朱熹《诗集传》:“公,先公也。谓后稷以下至公叔祖类也。先王,太王以下也。”按,公叔祖类为古公亶父的父亲,太王即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见《史记·周本纪》。(11)君:指先公先王的神灵。卜:《毛传》:“卜,予也。”(12)吊(di帝):《诗集传》:“吊,至也。神之至矣,犹言祖考来格也。”诒:赠送。(13)质:朴实。(14)群黎:众民。百姓:百官。为:感化。《毛诗传笺通释》:“为,当读如‘式讹尔心’之讹;讹,化也。”(15)恒:陈奂《诗毛氏传疏》:“恒者,月上弦之貌。”骞(qian牵):亏损。崩:崩坏。(16)或:有。承:继承。
 
 【译文】 苍天保佑赐安宁,王权牢靠国昌盛。使您实力加倍增,何种福禄不给您?使您财力日丰盈,民富国强万事兴。苍天保佑赐安宁,使您幸福享太平。万事如意尽称心,受天百禄真荣幸。您的洪福天降临,唯恐降福时日紧。苍天保佑赐安宁,没有一样不兴盛。天祚宛如高山岭,天祚宛如大丘陵。又如百川归大海,没有一样不添增。择吉洗濯置酒宴,敬献神祗供祭享。祭祀苍天四季忙,供奉先公和先王。先君说要祝愿您,祝您万寿永无疆。祭祀神祗神来临,赐您宏福和洪运。纯朴厚道好百姓,天天吃饱就算行。无论贵族和黎民,深深感激您恩情。您像月亮渐丰盈,您像太阳在东升。您像南山永长寿,永不溃崩不亏损。您像松柏永茂盛,子孙后代相继承。
 
 【集评】 宋·欧阳修:“《天保》六章,其义一也,皆下其上之辞,其文甚显而易明……大抵此诗六章文意重复,以见爱其上深至如此尔。”(《诗本义》卷六)
 宋·王质:“此诗第一、第二章,道天情至再。第三章天隐而不可凭,则以物之大者喻之。第四、第五章,道神情至再。第六章神亦隐而不可凭,则又以物之极大者喻之。前七‘尔’、后四‘尔’,皆天神下辞达其君也。前五‘如’、后六‘如’,皆天神指物喻其君也,大率皆藉天神为辞。”(《诗总闻》卷九)
 宋·杨简:“是诗祝颂之辞,重复不已,既曰单厚,又曰何福不除;又曰多益,又曰莫不庶;又曰戬谷,又曰罄无不宜;又曰百禄,又曰遐福莫不兴。如阜、如冈、如陵、如川,可谓重复又重复,下之爱其上,祝之颂之,不能自己之情形见于此。”(《慈湖诗传》卷十一)
 宋·黄櫄:“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广譬曲喻,言有尽而意无穷,岂周人之媚其君哉?予尝三复是诗而见君子爱人之意。曰俾尔单厚,以信厚之德期于君也。曰吉蠲为饎、是用孝享,则奉先思孝之意也。曰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则敛福赐民之意也。是数者皆所以受福之资与,详其喻于形容之中,而寓其意于劝戒之际,此臣报君之志也。”(《毛诗李黄集解》卷二十)
 宋·辅广:“此诗六章皆只言其盛大、悠久两意,然世固有盛大而不能悠久者,则所谓盛大亦无足称焉,故此章(四章)以下,多只言其寿考久长之意而已。……《天保》之臣祝其君以福禄,言有尽而意无尽也。”(《童子问》卷四)
 元·刘瑾:“《鹿鸣》以下五诗,所言非同一事,所歌非同一时,所宴非同一臣;而其臣之答之,则唯同歌此诗。……试取前五诗分而读之,而各以此诗答之,尤可见其一时君臣相与殷勤忠厚之意。”(《诗传通释》卷九)
 元·刘玉汝:“今考其辞……言‘如’者九,言‘福’者三,言‘寿’者二,而又曰禄曰德,其繁复亦至。然意有序而不乱,辞相变而不齐,故虽繁复而不觉,善于咏者也。”(《诗缵绪》卷九)
 明·朱善:“是诗前三章言天之福吾君,后三章言神之福吾君。故三章以山阜岗陵喻其福之兴盛,以川之方至喻其福之盛长,所以终首章而下之意。六章以日月松柏喻其福之方进而不已,以南山喻其福之有常而不变,所以终四章而下之意。”(《诗解颐》卷二)
 明·袁仁:“或问《天保》,获福之言,何其繁也?曰,前三章言天之福吾君,而山、阜、岗、陵及川之喻,所以终上两章之意也。后三章言神之福吾君,而日、月、南山、松柏之喻,所以终四章、五章之意也。人臣爱君之心无已,又何嫌其繁乎?……以莫不兴,以莫不增,奈何?曰,以莫不兴贯下山阜岗陵,言其积小以高大也。以莫不增承上川之方至,言其由少而增多也。言神而必及民者何?曰,民者,神天之主也。君而求福,须自民始。世每自质而趋文,民贵由今而返古,故民以质朴为美。”(《毛诗或问》卷下)
 明·吕柟:“一章言多;二章言长;三章言多则如山阜岗陵,长则如川之方至也。四章言先祖赐福也。言天之保定,有验于先祖赐福也。盖万寿无疆,斯能享多且长之福耳。五章、六章则言福之实也。故日月言照民之不已,南山言安民之不已,松柏言庇民之不已也。然非君先能以德及民,则固无以格天与祖,获其寿而享其福也。是德者,寿之本。寿者,诸福之源也,于此可见民为神天之本。”(《泾野先生毛诗说序》卷三)
 明·孙:“妙处全在重重复复上,惟如此乃见臣子祝愿无已之意,悃诚殚竭,恣态横溢。”(《评诗经》)
 清·朱鹤龄:“诗曰于公先王,周未有称先王者,其作于武王以后明矣。此诗既曰答前五篇,然则前五篇亦作于武王之后明矣。前三章言天之降福于君,四、五章言祖之降福于君,群黎百姓遍为尔德,此受福禄之本也,末又终四章以下之意,与三章遥接。”(《诗经通义》卷六)
 清·姚际恒:“此臣致祝于君之词。郑氏因《小序》云‘下报上’,遂谓:‘《鹿鸣》至《伐木》,皆君所以下臣也;臣亦宜归美于王,以崇君之尊而福禄之,以答其歌。’如此说《诗》,固执已甚。季明德曰,‘若此则出于有意,而非平时爱君之本心矣。况前五诗者,所用异时:不知为何时之燕而作耶?将先作此诗,随其燕而皆以此答耶?盖有求其说而不得者矣。’篇中多用‘尔’字:天尔之;先王尔之也。忠爱之至,故多复辞。‘山’、‘阜’、‘罔’、‘陵’无大异。又云,‘如南山之寿’,皆涉复也。”(《诗经通论》卷九)
 清·方玉润:“全诗大意,前三章皆天之福君,后三章皆神之福君。其祝颂且多复笔,亦略无规讽意,不已近于谀乎?岂知臣之祝君,非但君也,实为民耳。……前后虽极言天神降福无所不至,其实以德遍群黎一句为主。夫使君德未遍,天虽有福而不降,神又岂肯受其享哉?是知君福君自致耳,非民所能祝也。臣以此颂君,臣不过尽其心所欲而已。故极其颂祷不为谀,反复譬喻而非夸。若后世颂中带讽,未免有意于其间,讵得以是为名高欤?全诗以德字为主。”(《诗经原始》卷九)
 清·陈仅:“《天保》第三章五‘如’字,第六章四‘如’字,各分承两章,此章法之最整齐者。”(《诗诵》卷三)
 近·吴闿生:“全篇皆容悦之词矣。……德字一篇之主……旧评:前三章言天之福君,以五如结之。后三章言神之福君,以四如结之。君曰卜尔二句,生动。”(《诗义会通》卷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
 
 【总案】 《诗序》说:“《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诗中正是通过臣下对君主的祝颂,歌颂苍天神灵,祈求恩赐福禄,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周人强烈的敬天保民的思想意识。周人对其君主十分忠心,对苍天十分虔诚。他们祭祖祭神,祈求苍天保佑,神祗显灵,祝愿君主的事业永恒不衰。诗中还反映了周人以德为政的思想意识,所以清人方玉润说:“此诗以德字为主。”(《诗经原始》)黎民百姓日用饮食有所保障,就会接受德化教育,统治者便能得到他们的拥护。诗中表现出的周人敬天保民思想意识,与殷商只崇拜神灵而不体恤黎民百姓疾苦相比,无疑是一大进步。诗中设譬联珠,着意渲染,精心描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形容正文,使其描写的形象更为鲜明生动。“福禄”与“事业”之类系抽象之物,经多种比喻便变得具体可感了。明人钟惺说:“前后九‘如’字,笔端鼓舞,奇妙。”(《诗经四卷》)《天保》中连用九个“如”字,有着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后人便以“天保九如”为祝寿之辞。

《天保》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天保》

 天保定尔,苍天保佑赐安宁,


亦孔之固。王权牢靠国昌盛。


俾尔单厚,使您实力加倍增,


何福不除? 何种福禄不给您?


俾尔多益,使您财力日丰盈,


以莫不庶。民富国强万事兴。



天保定尔,苍天保佑赐安宁,


俾尔戬榖。使您幸福享太平。


罄无不宜,万事如意尽称心,


受天百禄。受天百禄真荣幸。


降尔遐福,您的洪福天降临,


维日不足。惟恐降福时日紧。



天保定尔,苍天保佑赐安宁,


以莫不兴。没有一样不兴盛。


如山如阜,天祚宛如高山岭,


如冈如陵。天祚宛如大丘陵。


如川之方至,又如百川归大海,


以莫不增。没有一样不添增。



吉蠲为, 择吉洗濯置酒鬯,


是用孝享(11)。敬献神祇供祭享。


禴祠烝尝(12),祭祀苍天四季忙,


于公先王(13)。供奉先公和先王。


君曰卜尔(14),先君说要祝愿您,


万寿无疆。祝您万寿永无疆。



神之吊矣(15),祭祀神祇神来临,


诒尔多福(16)。赐您宏福和洪运。


民之质矣,纯朴厚道好百姓,


日用饮食。天天吃饱就算行。


群黎百姓(17),无论贵族和黎民,


徧为尔德(18)。深深感激您恩情。



如月之恒(19),您像月亮渐丰盈,


如日之升。您像太阳在东升。


如南山之寿,您像南山永长寿,


不骞不崩(20)。永不溃崩不亏损。


如松柏之茂,您像松柏永茂盛,


无不尔或承(21)。子孙后代相继承。



[注释] ①保:保佑。一说安抚,《郑笺》:“保,安。” ②孔:甚。固:巩固。③俾:使。单、厚: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单、厚同义,皆为大也。” ④除:赐予。⑤庶:《毛传》:“庶,众也。” ⑥戬:(jian)、穀:《毛传》“戬,福。榖,禄。” ⑦罄:尽。⑧遐:(xia):远。⑨阜:土山。⑩吉、蠲(juan)、:《毛传》:“吉,善。 蠲,洁也。 ,酒食也。”(11)孝享:献祭。 《毛诗传笺通释》:“孝、享二字同义。”(12)禴(yue)祠烝尝:四时祭祀宗庙的祭名。《毛传》:“春曰祠,夏曰禴,秋曰尝,冬曰烝。”(13)公、先王:《诗集传》:“公,先公也。谓后稷以下至公叔祖类也。先王,太王以下也。”按:公叔祖类为古公亶父的父亲,太王即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见《史记·周本纪》(14)君:指先公、先王的神灵。卜:期,给予。(15)吊:《诗集传》:“吊,至也。神之至矣,犹言祖考来格也。”(16)诒:赠送。(17)群黎:众民。百姓:百官。(18)徧:同“遍”。为:感化 《毛诗传笺通释》:“为,当读如‘式讹尔心’之讹。讹,化也。”(19)恒:陈奂《诗毛氏传疏》:“恒者,月上弦之貌。” (20)骞(qian):亏损。(21)或:有。承:继承。



[赏析] 周克商之后,周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把安邦治国与苍天联系在一起,认为自己的政权受“命”于天,天上的神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想借助神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他们“畏天之威”(《诗经·我将》),“敬天之怒”(《诗经·板》)。在他们看来,自己的祖先就是受命于天的神的化身:“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诗经·文王》),“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诗经·大明》)。他们还鉴于殷商覆灭,奉行以德为政,安抚百姓。我们从《诗经》的“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诗经·大明》)和“岂弟君子,民之攸归”(《诗经·泂酌》)等诗句中,便可以看出这种保民思想。《小雅》中的《天保》,正是通过臣下对君主的祝颂,歌颂苍天神灵,祈求恩赐福禄,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周人这种强烈的敬天保民的思想意识。


先看“敬天”。全诗共分为六章,每章为六句。第一、二、三章,反复吟咏“天保定尔”,热情歌颂苍天保佑,降赐福禄,充分表达了周人对其君主的忠心以及对苍天的虔诚之情,也深刻反映了周人的天命观。诗人认为只要“天保定尔”,苍天赐予的福禄,就会“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周的事业就能“以莫不庶”,“以莫不兴”,“以莫不增”。第四、五、六章是抒写周人对其祖先及神灵的敬颂之情。“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就能“君曰卜尔,万寿无疆”;“吉蠲为,是用孝享”,就会“神之吊矣,诒尔多福”。苍天保佑,神祇显灵,君主的事业便“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祭祖祀神,进一步反映了周人的天命观。


再看“保民”。这首诗还表现出周人以德为政的思想观念。“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徧为尔德。”黎民百姓是纯朴厚道的,日用饮食有所保障,他们就会接受德化教育,统治者就能得到他们的拥护。从而国家就昌盛,天下就太平。清人方玉润评论此诗说:“全诗以德字为主。”(《诗经原始》)这句话确是有一定的道理。王国维曾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殷商制度论》,《观堂集林》卷十)《礼记》云:“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小雅·天保》这首诗所反映出的周人敬天保民思想意识,与殷商只崇拜神灵而不体恤黎民百姓疾苦相比,无疑是有其进步意义的。


这首颂诗中,诗人用“反复譬喻”(方玉润《诗经原始》)的博喻写作方法来形容、抒发臣下对君主的赞颂之情。这种设譬联珠,着意渲染,精心描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形容正文,可以使描写对象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诗中用“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从多方面来譬喻苍天恩赐的福禄;用“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来比况君主事业的欣欣向荣。“福禄”与“事业”本是抽象之物,通过多种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明人钟惺说得好:“前后九‘如’字,笔端鼓舞,奇妙。”(《诗经三卷》)《天保》中连用九“如”字,有着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后人便以“天保九如”为祝寿之辞。《小雅·天保》这种博喻的表现手法,亦为后世诗歌创作所广泛运用。


《小雅·天保》分为六章,每章六句,除第三章有一句五言句和第六章有两句五言句外,其余都是四言句,这就使诗篇有一种整齐的形式美。三句五言句,也是诗人为了表达内容需要而不拘泥于形式。这首诗的用韵,除三、六章为蒸部韵外,其余各章韵部皆不相同,第一章为鱼部韵,第二章为侯部韵,第四章为阳部韵,第五章为之部韵。但是韵脚位置大体相同,第 一、二、三、五章皆为偶句韵;第四章第三句押韵,余为偶句韵;第六章为句句用韵。这就使这首诗吟咏起来,和谐悦耳,在回环荡漾的美感中,还使人起庄重肃穆之情。
天保

天保

〔原文〕
天保定尔,
亦孔之固。
俾尔单厚,(鲁单作亶。)
何福不除?(鲁何作胡。)
俾尔多益,
以莫不庶。
(固、除、庶,鱼部。)
天保定尔,
俾尔戬穀。
罄无不宜,
受天百禄。
降尔遐福,
维日不足。
(穀、禄、足,侯部。)
天保定尔,
以莫不兴。
如山如阜,
如冈如陵,
如川之方至,
以莫不增。
(兴、陵、增,蒸部。)
吉蠲为饎,(鲁蠲作圭,为作
是用孝享。惟。齐蠲作圭。)
禴祠烝尝,
于公先王。
君曰: 卜尔,
万寿无疆。
(享、尝、疆,阳部。)
神之吊矣,
诒尔多福。
民之质矣,
日用饮食。
群黎百姓,
遍为尔德。
(福、食、德,之部。)
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如南山之寿,
不骞不崩。
如松柏之茂,
无不尔或承。
(升、崩、承,蒸部。寿、茂,幽部。)
〔译文〕
上天保佑您平安,保佑您国家基业十分坚固。上天使您非常富有,还有什么福分不赐给您呢?还要让您得到的享受越增越多,因此您没有什么是不丰足的。
上天保佑您平安,使您享受福禄,对您来说,万事万物没有不相宜的,因为上天赐给您百禄。上天降给您长远的幸福,您尽情享用还将会感到时间不够充足。
上天保佑您平安,因此你的一切事业没有不兴旺的。像突起的山峰,像高平的陆地,像冈峦,像峻岭,像滔滔滚滚的江河正奔流而来,因此您的福禄无时无刻不在增加。
你选择好良辰吉日,斋戒沐浴,准备好酒食,用来恭恭敬敬地供献给列祖列宗。春夏秋冬,对先公先王,四季都按时祭祀。先君享用了您丰足的祭品,便会说:“赐给你,万寿无疆。”
祖宗的在天之灵降临了,会赏赐给您无限的福分。人们过着正常的生活,饮食丰足。庶民百官,全都蒙受到您的恩德。
您就像上弦的月亮,就像正在升起的太阳。就像永远存在的南山,不会亏损,不会崩溃。就像茂盛的松柏,永不凋谢,永远长青。
〔评介〕
这是一首臣下祝福君王的颂歌。《毛序》说:“《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郑 《笺》解释说:“ ‘下下’谓《鹿鸣》至《伐木》,皆君所以下臣也。臣亦归美于王,以崇君之尊而福禄之以答其歌。”尽管这一说法甚至被对《毛序》持批评态度的朱熹所承袭,但却遭到清以后有些人的批评,姚际恒说:“如此说《诗》,固执已甚。”(《诗经通论》)方玉润则更明确指出: “此不过编 《诗》次第 (按: 指从 《鹿鸣》至《天保》六篇的编排顺序)应如是耳,不可泥以说《诗》也。”(《诗经原始》) 尽管他们从所谓“爱君之诚”出发的立足点未必正确,但他们指出的问题却是对的。今人对这首诗为臣下向君王祝福的诗歌的看法大致是一致的。
本诗六章,章六句,按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三章,一二章是把天和王联系在一起,古时以君权为天所授,谓君主秉承天命治理人民,是上天之子,故称天子,因而是至高无上的。诗中就是从当时的天命观出发来对君进行颂扬并为之祝福的。诗句中一是说上天要保定君王,就是说上天 (也就是上帝)是天子的可靠后台,他一定会保佑君王平安; 二是说上天一定要降福给君王; 三是极言其福之多、之盛、之极。为了更突出这一点,加深其感情表达,作者在语言上煞费苦心。一是用许多相同相近的词反复写福,如“福”、“戬穀”、“百禄”、“遐福”,其实都是福。二是用许多形容词、数量词来加大加深福的程度和数量,如“单厚”、“多”、“益”、“百”、“遐”。三是否定副词连用和疑问词与否定副词连用,通过否定之否定来表示最大的肯定。如 “莫不”、“无不”、“何……不……”。这样,诗中以不同的词语、不同的句式来反复重复同一内容,既强调和突出了所要表达的内容,又能相对减少重复累赘之感。第三章,则是在一二章上天赐福的基础上,集中地加以赞颂。在赞颂之时,诗中除了继续用了两个 “莫不”的句式以外,又连用了五个比喻,极尽夸张之能事,从而使祝福达到第一个高潮。在殷周奴隶制社会时期,奴隶主贵族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不仅利用天命观,抬出上天,认为自己代表天的意志,同时他们还利用鬼神,抬出他们的老祖宗,即所谓先公先王来,说他们有先公先王的护佑。第四五六章就是写先君的神灵赐福于君王的,为本诗第二部分。第四五两章的中心都写祖先的神灵赐福。根据当时周人的观念,要获得神灵的庇佑,必须祭祀以诚,以德治民。从此出发,诗中先写祭祀祖宗先王以求福。那就是选择良辰吉日,斋戒沐浴,去除不洁,准备好祭礼,春夏秋冬都严格按时祭祀祖先。只要能够以礼以诚对待祭祀,先君的神灵就会赐福。次写先君的神灵赐福,“君曰:‘卜尔,万寿无疆。’”“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据记载,古时祭祀时,用人为尸主(即扮为所祭之神灵),尸主可以代神说话。这里写神灵赐福“卜尔,万寿无疆”极其生动,绘声绘色。在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滑稽可笑,但在当时人们眼里,则是神乎其神。最后则是将统治者的福和治民联系起来,就是所谓使“群黎百姓”都能沾着光,广被恩德,能够过上正常生活,日用饮食丰足。这固然是为了维护其统治的需要,但也反映出统治者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第六章是在四五章神灵赐福的基础上,又一次集中加以赞颂,诗中连用四个比喻,如上弦之月,如初升的太阳,如永世长存的南山,如枝长叶茂的松柏,又一次极尽夸张之能事,将祝福推到了第二个高潮。就在这一高潮之上,祝福戛然而止,从而留下无穷的回味,仿佛永远陶醉在幸福之中。总起来说,诗前三章写上天赐福于君王,以五如结之,后三章神灵赐福君王,以四如结之,这就是所谓 “九如以颂”。自此以后,运用比喻加以夸张来进行歌功颂德,就成为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了。

☚ 伐木   采薇 ☛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雜星 > 天保
天保  tiānbǎo

流星之一種。主吉。《晉書·天文志中》:“流星之類,有音如炬火下地,野雉鳴,天保也;所墜國安,有喜。”《宋史·天文志五》:“流星有八,曰天使、曰天暉,曰天鴈,曰天保……夜隕而爲天保,則祥。”

保佑

保佑

保(保祐;保右;迪保) 佑(拥佑;庇佑) 祚 福(福助) 加被还资 覆护
保佑子孙有福运:福孙荫子
天上保佑:天保 天佑 徼天
 天意保佑:诱衷
好人会有上天保佑:吉人天相 吉人天佑天相吉德 天相吉人
受老天保佑:承天之佑
神灵保佑:神庥
 神佛的保佑:冥佑
 神佛庇佑:冥应
 神灵庇护,保佑:呵护
显灵保佑:显佑
降临保佑:格保
 神灵降临福佑下士:庆阴
赐予保佑:垂佑
 赐福保佑:胙 禟 福佑 福祜
 神灵的福佑:灵休
庇佑,保佑:孚佑
护卫保佑:护佑 护祐
 呵护保佑:护呵 护诃
帮助保佑:赞佑
怜惜保佑:愍护
余荫庇佑:余分
互相保佑:相佑
暗中保佑:默佑
有神灵保佑,命运好:福星高照
皇天不怜悯保佑:昊天不吊 不吊昊天 皇天不吊 旻天不吊
(神佛的保护帮助:保佑)

☚ 保护2   荫庇 ☛
天保

天保

居住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禾亠南县部分地区的一部分壮族,自称“布雄”,当地称“天保族”。相传因其是从天保(今广西德保)一带迁来,故名。

☚ 土佬   黑衣 ☛
0000023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