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黄黄连泻心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方。又名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麻沸汤渍之,须臾绞去渣,分二次服。功能泻热消痞。治邪热壅滞,心下痞,按之濡,其关上脉浮,及心火亢盛,吐血、衄血等症。

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

【组方药物】 大黄6克 黄连3克
【制剂用法】 上药2味,用麻沸汤2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2次温服。
【适应病证】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方义分析】 此治邪热蕴滞于上中二焦之名方。故用大黄以泻热导滞,黄连清上中二焦邪热。因其热结不甚,故仅取泡服。今临床用以治疗鼻血、咳血、吐血、胃炎等皆效。

大黄黄连泻心汤dàhuánɡhuánɡliánxièxīntānɡ

又名黄连泻心汤。《伤寒论》方。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开水浸渍, 分两次服。治热邪壅滞心下, 气结不舒, 心下痞, 按之濡, 脉关上浮, 与心火亢盛, 吐血衄血。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本方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张氏医通》又名黄连泻心汤。方由大黄二两,黄连一两组成。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功能泻热消痞。主治邪热凝聚成痞。症见心下痞,按之濡,关上脉浮者。
本方所治证属无形邪热结于心下(胃脘部),气滞不通而致。热虽盛而未与有形之物相结,故病者主要有心下痞塞不通之感。治宜泄热消痞。方中黄连以清心胃之邪热;大黄泻热和胃开结,邪热得除,则痞气自消。用法不取煎而取沸水浸泡,欲其轻扬清淡,以去上焦之邪。《医宗金鉴》说:“以滚沸如麻之汤,渍大黄、黄连,须臾绞去滓,仅得其无形之气,不重其有形之味,是取其气味俱薄,不大泻下。虽曰攻痞,而用攻之妙,不可思议也。”方名“泻心”,意在于泻胃中之热,不是攻逐肠中实结。《千金翼方》注谓:“此方必有黄芩。”如《伤寒全生集》之大黄黄连泻心汤中有黄芩。大黄黄连泻心汤中究竟有无黄芩,这一问题,去古既远,已难考证,但就本方证而言,如有黄芩则清热之功更优,如无黄芩,本方亦可胜任。本方即使有黄芩,其组成虽与《金匮》泻心汤同,但用法不同,功效亦不尽相同。大黄黄连泻心汤不取煎而取沸水浸泡,欲其轻扬清淡,以去上焦之邪;泻心汤不取泡而取煎,欲其治三焦实火兼大便实者,诚为允当。本方泄热消痞,治疗无形邪热结于心下之热痞。临床运用以心下痞,按之濡,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本方加木香治噤口痢,而积秽太多,恶气熏蒸者。火亢吐血实证亦可用本方治疗。本方证心下虽柔软,仍属热证实证。若全腹柔软无力,抵抗力低于正常者,当属虚证,则禁用苦寒清泄之法。
治赤丁方(《中藏经》) 黄连、大黄各一两。为末,以生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以利为度。功能苦寒泻火,清热解毒。主治赤丁(为疮形如粟,红肿热痛,坚硬根深之疔疮)。
清热三黄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大黄(煨)、黄芩、黄连各等分。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4~9克,小儿减半,淡茶或开水送下。功能清热、泻火、解毒。主治脏腑积热,目赤头痛,口舌生疮,胸膈烦热,溲赤便秘,疮疖痔血等。

☚ 泻心汤   黄连阿胶汤 ☛
000039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