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鱼人工繁殖技术
1959年,省长江渔业指导站、扬州专署副业局、扬州水产学校、高邮县渔业指导站等单位组成科研组,在扬州市高旻寺进行家鱼人工繁殖。同年,苏州地区淡水渔业指导站和上海水产学院、吴江县水产养殖场合作,在平望镇吴江县养殖场开展家鱼人工繁殖试验,均取得成功。1960年,先在吴江、泰州、淮安等省属国营水产养殖场推广。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苏州地区淡水渔业指导站于1962年设计成功626型孵化环道,淮安水产养殖场于1963年试制成功孵化缸,还有不少科研、生产单位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进行鲢、鳙等亲鱼人工催产,使家鱼人工繁殖技术不断改进提高,并达到批量生产规模。到1965年,全省主要国营水产养殖场和重点社队渔场已普遍推广应用该技术。从此,家鱼养殖不再依靠天然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