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农荒地
宜农荒地面积不多,且零星小块,质量较差,大多是易旱涝或石牙密布、土壤侵蚀、土层浅薄、铁磬石砾多的土地。分布在柳州、南宁、钦州和玉林地区居多。主要荒地类型有:
(1)缓丘荒地。这种荒地分布较广,面积较大,其海拔200米以上,相对高度在2050米之间,坡度15°—20°左右,多属酸性红壤,可辟为梯田梯地,发展经济作物。
(2)红土台地(包括洪积台地、溶蚀台地、花岗岩台地、砂页岩和变质岩台地)。这些台地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坡度10°-15°,地势较为平坦开阔。这些荒地水源较缺,可开垦为糖蔗等旱作耕地。
(3)石山荒地。主要分布在桂中、桂西南、桂西北和桂东北的石灰岩地区。这类荒地有的因岭坡陡直,地表径流大,经多年侵蚀之后,石多土少,仅在岩石缝隙、石窝及坡麓积聚浅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呈中性或微碱性,经砌墙保土,可辟为梯田梯地,主要用于发展旱粮或经济作物。
(4)滨海低丘台地。主要分布在合浦、钦州、防城的南部沿海地区。地面起伏平缓,海拔在500米以下,因常受台风侵袭以及暴雨冲刷,水土流失严重。广阔连片、平坦的台地土层较深,适于机耕,开垦培肥后可以作为花生、甘蔗、豆类等旱地作物及南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之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