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熊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熊猫dàxióngmāo

猫熊的通称。哺乳动物,体肥胖,尾短,似熊而略小,两耳、眼周、肩部和四肢黑色,其余部分白色。生活在西南高山地区,食竹叶、竹笋等。是我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也叫熊猫。

大熊猫dà xióng māo

哺乳动物,外形像熊,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英] giant panda。1946年贾祖璋《生命的韧性·熊猫的真相》:“大熊猫是‘独处的动物,往来的山林中都踏出痕迹,常常它的居住是很长久的,从竹林里大堆的粪可以证明这个’。”◇花熊、竹熊、猫熊、大猫熊、熊猫。

古代名物 > 獸畜類 > 陸獸部 > 大熊猫科 > 貔貅 > 大熊猫
大熊猫  dàxióngmāo

即貔貅。

其他兽

其他兽

狒 狴 猰 猹 獏 獴(蛇獴;蟹獴) 貂(~皮;紫貂;黑貂;水貂) 貙 貆 貊(貊兽) 豺(豺狗) 貘 貒 鲇 麖 麃 魋 蝠(蝙蝠;狐蝠;免蝠;家蝠) 伏翼 猞猁 猩猩 人鱼儒艮 锋蝟 軨軨 树懒 駏驉鲮鲤 伏翼 灵猫 野猫 狸狌食蚁兽
传说中的兽名:
穿山甲:鲮(鲮鲤;石鲮;鲮鳢;云鲮) 龙鲤
刺猬:蝟(蝟鼠) 蝹 猬 毛刺 刺鸡 虎王
熊猫:貔(貔貅)貊(貊兽) 白孤 执夷獏狛 白豹 大熊猫

☚ 常见兽   老虎 ☛

大熊猫giant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us David,又称猫熊、熊猫。哺乳纲,食肉目,熊猫科。体似熊,较肥胖,体长约1.5~1.8 m,肩高65~70 cm,头圆,尾短。双耳、眼周、四肢及肩部呈黑色,其余均为白色。毛粗有光泽,绒毛厚密。生活在海拔1 500~3 500 m的高山原始竹林中,善爬树。喜食竹类,也食小动物。性孤独,不群栖,常单个或成双活动,活动范围小。视、听觉较迟钝。多在春季交配、晚秋产仔,妊娠期7个月,每产1仔。为中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做为活化石,列为世界一类保护动物。具有很高学术价值。仅产于四川、陕西及甘肃等省。

熊猫

大熊猫

第三纪孑遗动物,中国最珍贵的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国宝”。仅产于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原属食肉类动物,因环境的演变,现以箭竹为主要食物。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有大熊猫800只左右,占全国的80%以上。分布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从北到南,包括岷山山系、邛崃山山系、龙门山山系、相岭山系以及凉山山系的36个县境内。为保护大熊猫资源和生态环境,全省先后建立8个自然保护区,并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建立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天真活泼,深受世人喜爱。四川曾多次送大熊猫到国外展出,扩大了四川的知名度。

大熊猫

食肉目大熊猫科的唯一种。中国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1985年在秦岭南坡发现的棕白相间的大熊猫。大熊猫体长1.2~1.5m,体重50~80kg,人工饲养条件下,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8m,体重近200kg。属食肉兽,却喜素食,取食的植物有50多种,尤喜吃竹类的笋和较青嫩的茎、叶。它们每日食量很大,取食频繁,常边走边吃边排泄,在其栖息地几乎到处可见到一团团长10~15cm、直径5~7cm、长圆形、两端稍尖、由一段段碎竹片构成的粪便。晚秋产仔,每胎产1~2仔。初生幼仔很小,仅100g左右,不睁眼,体裸露无毛,死亡率高达30%~50%。幼兽生长发育较慢,半年后始能独立取食。6~8岁性成熟,由于发情期持续时间短,多数只有10d左右,常出现雌雄发情不同步而不能配育。自然寿命25~30年。现代大熊猫属残存分布的濒危物种,其数量稀少,只有几十个互不相连的斑点状分布区,估计总数仅有几千只,而且每逢其栖息地竹类因自然开花而大面积枯死时,都有大批大熊猫死亡,其分布点也随之减少。从1965年以来,先后在四川省平武、南坪、青川、北川、汶川、宝兴、马边、美姑,甘肃省文县和武都,陕西省佛坪等县建立了十几个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1963年北京动物园首开人工繁殖成功的世界纪录,昆明等地动物园的大熊猫也相继繁殖成功。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京动物园又取得人工授精繁殖和低温贮存大熊猫精液的成功经验,为延续大熊猫种系迈出了新的一步。

大熊猫

大熊猫为中国特有,被誉为国宝。分布在陕西、四川、甘肃三省部分地区。陕西大熊猫,据1988年调查约有110只,主要分布在秦岭南坡的佛坪、洋县、太白、周至、宁陕5个县,少量分布在秦岭北坡。大熊猫属古老的珍贵野生动物,俗称花熊,体形似熊而略小,头较圆,吻较短,身体大部为白色,眼周、两耳、四肢和肩部为黑色。栖息在海拔2000—3500米长有竹的高山树林中。大熊猫性温顺,易于接近,经过训练可以表演精采的杂技性动作,是动物园最受欢迎的一种观赏动物。1985年3月26日,佛平县岳坝乡大古村发现了1只棕白色大熊猫;1991年6月22日与1992年2月13日,又在佛坪县、洋县相继发现两只棕白色大熊猫。为确保物种繁衍,其中1只在西安动物园饲养。大熊猫因遗传基因退化而疾病较多,尤其是寄生虫感染是影响大熊猫健康的重要原因。尸检证明,野生大熊猫三分之二死于蛔虫感染。1983年,在全省开展了保护抢救大熊猫工作,截至1991年底,在野外救活了12只患病的大熊猫。

大熊猫

019 大熊猫

又称“熊猫”、“猫熊”。食肉目,大熊猫科。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0.66米,成年体重一般为80—125公斤。头、吻、颈均短。尾很短,四肢粗壮。毛密且有光泽,眼周、耳、四肢及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2000—4000米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善爬树,性孤癖,不群栖。以冷箭竹、大箭竹、刚竹、小动物、鸟卵为食。一般6—7岁性成熟,每年3—5月交配,怀孕期4—5个月,每胎1—2仔。寿命20岁左右。大熊猫在更新世、全新世曾广布于我国南部、中部向北直至北京周口店附近。由于环境、气候、植被等因素的变化,目前仅分布于四川中部、北部,甘肃文县南端及陕西秦岭南坡等狭小地区,数量亦少。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孑遗动物,深受各国人民喜爱。除作园展外,在动物分类、进化等科学研究上皆有重要价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已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已可人工驯养与繁殖。

☚ 长臂猿   紫貂 ☛
大熊猫

大熊猫daxiongmaoAiluropoda melanoleucus

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猫熊科。为我国特产的珍贵“活化石”动物。身体肥胖,形似熊,但头宽而短。体长约1.5~1.8米,体重约130~150公斤。有尾,长约12厘米。足底生有毛。指趾都有锋利的爪。前肢的拇指退化得很小,但在腕的内侧长出1个骨块,形成1个“假大指”,并与其他5指对立。体毛白色,稍带微黄色,密而粗厚,具有光泽。耐寒,喜卧雪地或高树上。眼周、两耳、前后肢和肩部为黑色。生活在2000~4000米的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植物,以箭竹、华桔竹等10余种竹为主,有时也食小动物。由于在腕的内侧长有1个假大指(有毛无爪),能与其它5指对立,可弯夹长物。因此,生活在动物园中的大熊猫能用假大指夹叉取食蛋糕。此外,它还能吃粥、牛奶、花生、甘蔗等。性孤独,不群栖。视觉、听觉较迟钝。仅产于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和陕西西南部。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采用人工授精繁殖大熊猫,提高产仔率。大熊猫又称“猫熊”。


图404 大熊猫

☚ 白熊   獾 ☛
大熊猫

大熊猫Da xiongmao

食肉目大熊猫科动物,现存只有一种,即大熊猫, (见彩图版 ),学名为Ailuropoda melanoleucus。身体肥壮,尾很短,与熊类相似。但头部宽短,颜面似猫,足底生毛,又与熊类有显著区别。全身毛色大部分呈乳白色,只是耳壳、眼圈、肩部和四肢为黑色。四肢粗短,各具五趾,趾端有爪。头骨颧弓宽大,咀嚼肌发达,臼齿咀嚼面宽阔,不具有裂齿。主要生活于海拔2 000—3 000米的高山上,能游泳,善爬树,性温和,喜独居。虽为食肉动物,但以竹类的茎叶为主要食物,尤其喜食冷箭竹、大箭竹、华桔竹等竹类的茎叶。食量很大,平均每只每天要吃15—20公斤的嫩竹。自卫能力很弱,从不主动攻击其它动物、视觉和听觉都很差。每年4—5月交配,9—10月产仔,每胎产1—2仔,但通常仅有1仔能存活下来。初生幼仔身体很小,平均只有100克重,与一只老鼠差不多大小。幼仔全身为粉红色,带有稀疏的白毛,不具有任何黑斑。在父母的照料下,幼仔发育很快,3个月就能长到5—6公斤,半年就能达到10多公斤。
在距今三百万年前,大熊猫曾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各地,南起广东,北至北京的周口店;西起云南、四川,东到浙江一带,都曾发现过大熊猫的化石遗迹。后来随着环境的变迁及气候的变化,其分布区急剧退缩。现在仅分布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局部地区,数量十分稀少。据估计,现存的野生大熊猫仅有一千多只。为了保护这种珍稀动物,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禁止捕猎和买卖,并已在其产地陆续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以及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等。此外,北京动物园、成都大熊猫繁殖中心等单位的科技人员正在使用人工授精等先进手段进行着大熊猫的饲养繁殖工作。

☚ 虎   狼 ☛

大熊猫

大熊猫Daxiongmao

亦称“猫熊”、“熊猫”。哺乳纲,食肉目,猫熊科。体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长约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泽,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生活在2 000—4 000米高山有竹丛的树林中,喜食竹类食物,有时亦食小动物。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视觉、听觉较迟钝。多在春季交配,晚秋产仔,每产一或两仔。仅产于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及陕西西南部。为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列为一类保护动物。已可饲养、繁殖。<条目作者>=高振水

☚ 变色龙   鳄 ☛
大熊猫

大熊猫

亦称竹熊、花熊。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大熊猫属。主要栖息在海拔1 400~3 500米的山地竹林内。平时无固定巢窝,常在大树上或竹林内卧睡,单独活动,行动缓慢,性情温顺,听觉、视觉较差,自卫能力较弱。主要以竹笋、竹叶及嫩竹尖为食,亦喜欢野果或一些动物性食物。大熊猫是中国特产,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十分珍贵,严禁猎捕。甘肃省主要分布于文县、迭部。

☚ 金丝猴   黑熊 ☛
大熊猫

大熊猫

别名白熊、花熊。仅分布于四川省西北与陕西、甘肃省交界地区。哺乳纲、食肉目、大熊猫科。身体肥胖,成年体重一般为80—125公斤,长约1.5米。头、吻、颈均短,四肢粗壮,各具五趾(指),尾短。毛色黑白分明,头部大多为白色,耳、眼圈、四肢为黑色,背部白色,肩部背上一道黑色环带,腹部为乳白色。近年来发现有浅棕色大熊猫。生活在高山原始针叶林里,善爬树,性孤癖,少群栖。以箭竹、冷箭竹、华桔竹笋、小动物、鸟卵等为食。数量仅1000多只。现设立14个自然保护区,并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建立研究中心。大熊猫对于动物分类、动物地理学、动物进化研究有重大学术价值。被视为“国宝”,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华南虎   小熊猫 ☛

大熊猫

giant panda


大熊猫

giant pand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1: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