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泽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泽厚

美学的辛勤开拓者——访全国美学学会副理事
长李泽厚
国 庆等湖南日报1981年7月15日
中华民族需要建设性的理性——两代人中间的
李泽厚
祝华新人民日报1989年4月8日
翻新自有后来人——谈李泽厚
走我自己的路
在学术论争中崛起——记美学家李泽厚
再谈李泽厚的美学思想
沉思在文明暮色中的哲人——李泽厚剪影
李泽厚五、六十年代美学思想概观
青年一代的美学领袖与哲学灵魂——李泽厚印
忍 言
李泽厚
胡欣新等
梅宝树
苏晓康等
樊德三
李 黎
读书1981年1期
书林1982年4期
人才1982年9期
文艺研究1986年3期
报告文学1986年6期
盐城师专学报1988年2期
文学自由谈1988年4期
李泽厚

李泽厚1930—

文艺理论家、美学家。湖南长沙人。195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55年后历任该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美学研究室主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事,《美学译文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美学卷主编等。其学术论著甚多,尤其是美学论著,影响颇大。他是我国当代一大美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专著《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论文集《门外集》《美学论集》《走我自己的路》等。有《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

☚ 李国文   白桦 ☛
李泽厚

李泽厚1930—Li Zehou

著名美学家、思想史家。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主要著作有《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美学论集》、《美学四讲》、《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走我自己的路》、《华夏美学》、《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等。与刘纲纪共同主编多卷本《中国美学史》。
李泽厚是在我国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崛起的新一代美学家。在这次大讨论中,针对朱光潜、蔡仪、吕荧等派的观点,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了他对美学问题的独到看法。他认为,美是一种客观物质的存在,这就是美的不依存于人类主观意识条件的客观性。但是这种客观性不同于蔡仪所说的美的客观性,它不是一种自然属性或自然现象、自然规律,而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属性、现象、规律。它客观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美。美与善一样,都只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们都只对于人、对于人类社会才有意义。在人类以前,宇宙太空无所谓美丑,就正如当时无所谓善恶一样。这就是美的社会性。但是这种社会性又不同于朱光潜所说的美的社会性,它是指美依存于人类社会生活,是这生活本身,而不是指美依存于人的主观条件的意识形态、情趣,即使这意识这情趣是社会的、阶级的、时代的。朱光潜认为美的社会性就是它的主观性,其错误就正在这里。美的社会性并不是美的主观性,而恰恰正是美的客观性。因为美一方面既不能脱离“有意识的存在物的存在而存在”,即不脱离人类而存在,而另一方面又是不依存于“有意识的存在物”的(即人类的意识、情趣),亦即不依存于个人的或社会的主观美感的。所以,美的社会性与客观性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根本不可分割地统一着的。美究竟是什么呢?李泽厚为之定义道:“美是人类的社会生活,美是现实生活中那些包含着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用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的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美就是包含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理想而有具体可感形态的现实生活现象,简言之,美是蕴藏着真正的社会深度和人生真理的生活形象(包括社会形象和自然形象)。”李泽厚认为,客观社会性和具体形象性是美的两个基本特征。从这一美学观出发,在谈到美感和艺术问题时,他一再强调,美感、艺术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也可以说,它们是积淀了理性的感性,积淀了想象、理解的情感与知觉,也就是积淀了内容的形式。李泽厚将这些美学观具体运用于对我国古代美学和艺术史的研究考察中,取得了十分丰硕和喜人的成果。在《美的历程》和《华夏美学》等著作中,他对我国远古的龙凤艺术、青铜艺术、佛教艺术以及孔孟的人道、庄生的逍遥、屈子的深情和传统的礼乐、禅宗的形上追求等等所蕴含的巨大社会历史内涵和美学意味进行了十分深刻独到和精彩的论述,在我国美学界和文学艺术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我国其他美学流派相比,李泽厚的美学观以其对社会性、客观性的强调给人以特有的历史感和厚重感。

☚ 王朝闻   蒋孔阳 ☛
李泽厚

李泽厚1930~

长沙人。1954年北京大学毕业。次年任职中科院哲学研究所。1978年后任中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评议组成员,巴黎国际哲学学会会员、巴黎哲学研究院理事,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威斯康辛大学拉罗拉多学院客座教授,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后转向美学研究。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美的历程》、《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等。主编有《中国美学史》。

☚ 李再光   李宗道 ☛
0000812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2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