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系一种多形性、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可能是对某些局灶性感染、肿瘤、食物的过敏反应所致。青壮年多发,春秋多见。病变部位多发生在手、足、前臂、面部等处,常对称发生,表现为斑疹、丘疹、风团、水疱、出血性皮疹等。典型者红斑中心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发生重叠的水疱,斑周围有红色圈。自觉轻度灼热、疼痛或瘙痒。2~3周可自愈。治疗:可针对病因治疗;亦可用镇痛药及抗过敏药。 多形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是一种急性炎症性多形性皮肤病。病因未明,可能是一种变态反应。常见于春秋季节,好发于暴露部位。自觉瘙痒或全身不适、低热、关节疼痛。皮损呈多形性,多为水肿性红斑。红斑大小不一,圆形,呈红彩样。水疱破后有糜烂面及结痂。治疗可内服抗组织胺药物及抗生素。严重者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维生素E有一定疗效。外用炉甘石洗剂等。 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多形性红斑系一种自限性急性炎性皮肤疾患,因皮肤损害之形态多样性而得名,常伴有粘膜损害,好发于春秋季节,女多于男,以20~40岁为多见。 病因和发病机理 尚不完全清楚,部分患者可测到循环免疫复合物,早期皮肤损害的真皮浅层血管内及血管周围有IgM及/或C3呈颗粒状沉积,患者的大疱液中亦有免疫复合物出现,同时伴有个别补体成分降低,因之认为其发病机理是第Ⅲ型变态反应引起的小血管炎。引起本病的变应原种类甚多,其中以单纯疱疹病毒、支原体及药物为最重要,后者又以巴比妥,苯妥因、磺胺、青霉素类为最多见。另外约有50%的患者找不到致病因素。病理 在水肿性红斑处可见表皮内水疱,表皮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乳头水肿,小血管扩张充血。重者表皮有广泛坏死,大疱位于表皮下,真皮水肿显著,小血管有类纤维蛋白变性,电镜检查基底膜位于大疱顶部。 临床表现 一般发病较急,约1/3患者出现前驱症状,包括发烧、不适、咽痛、头晕、流涕和咳嗽等,多于皮损出现前一周发生。皮损于发病后5~10天内成批出现,损害呈多形性,群集或散在,对称性分布,以面、四肢伸侧,肢端,掌跟等处为主。按皮损类型,病程长短,严重程度及粘膜受侵范围可分为: ❶轻型: 以直径0.5~1cm,圆形,表面膨隆之水肿性红斑及丘疹为多见,偶有水疱及大疱。四肢伸侧及手背为最典型之发病部位,其次为手足掌,四肢屈侧,面部,耳部,颈部及外阴,躯干部较少。以虹膜样或靶样红斑最具有诊断特征,由粉红或鲜红的多个同心圆组成,中心有一暗黑色水疱或表皮坏死区。全身症状轻微,可有痒或烧灼感,粘膜多不受累,病程2~4周,可自愈,22~37%患者复发; ❷重型: 亦称Steven-Johnson综合征,是多形红斑的严重型。起病急骤,伴高热,头痛,乏力,咽、扁桃体红肿疼痛。皮损严重,呈水肿性红斑、水疱、大疱、瘀斑,甚易糜烂结痂,可遍布全身,以口腔周围为著。粘膜受侵广泛而严重,包括口腔、鼻咽、眼、尿道、肛门和呼吸道等处,可出现大疱,糜烂或溃疡。全身症状严重,短期可进入衰竭状态,伴发症状多而重,最常见者为眼损害,有10%失明,若内脏严重损害时可导致死亡。病程约3~6周,死亡率为5~10%,若出现广泛性表皮坏死,死亡率可高达50%,甚少复发。须与荨麻疹、玫瑰糠疹、天疱疮等鉴别。 治疗 应尽可能找出可能的变应原予以去除或进行治疗。轻型者可外用洗剂和内服抗组胺类药物进行对症处理。重型者须住院治疗,注意加强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支持疗法,应给予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及败血症,尽早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剂量以强的松60~100mg/d,至少维持5~7天后再逐渐减量,视病情可于2~4周内停用。局部治疗应先将大疱液抽出,渗出性损害可用生理盐水或1:40 Burow液湿敷,口腔粘膜损害可用3%双氧水清洁,疼痛时可于饭前应用苯海拉明或利多卡因含漱,若出现念珠菌感染可用1%龙胆紫液或制霉菌素甘油液外涂,对眼部损害的治疗须极小心,包括湿敷,冲洗,解离粘连,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等治疗。 ☚ 日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盘状红斑狼疮 ☛
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多形性红斑又称多形渗出性红斑。是一组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的急性炎症皮肤病。本病病因未明,可能是机体对病毒、支原体、细菌或霉菌感染的一种过敏反应。也有可能与原虫感染、食物过敏、寒冷、紫外线照射、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因素有关。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未发现结合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无抗表皮细胞间物质及抗基底膜的循环抗体。药物过敏引起的多形性红斑参见“药疹”条。临床可分轻重两型。 轻症丘疹型多形红斑 或称单纯性多形性红斑,较常见。春秋两季发病。前驱症状可有头痛、食欲不振、乏力或咽痛等。皮疹多对称分布于手足背、腕、肘及膝部,也可见于掌跖、面、颈,较少见于躯干部。开始为风团样丘疹或红斑,1~2日后呈暗紫色,有时红斑呈一亮环,与暗紫色中心之间有一苍白带,所谓虹膜样或靶样红斑,为本病的特征。有时红斑中心出现小水疱或血疱。出血性损害增多时,称出血性多形红斑,很似过敏性紫癜。可有轻度瘙痒,一般于2~3周自行消退,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预后良好,可有季节性复发。 重症大疱型多型红斑 即Stevens-Johnson综合征,亦称多腔口糜烂性外胚层病。较少见。发病较急,突然寒战、高热,全身泛发,红斑上有水疱及大疱,或伴有紫癜及血性水疱。口唇及口腔粘膜糜烂,上有灰白色伪膜及血痂,疼痛影响饮食。可有卡他性结膜炎、结膜水疱及伪膜,重者可有角膜炎、角膜溃疡和穿孔,或发展成全眼球炎。眼睑皮肤常有红斑、水疱、糜烂、结痂。鼻粘膜糜烂、鼻衄、痂皮堵塞鼻孔。侵犯阴部时可引起包皮龟头炎、尿道炎、阴道粘膜糜烂,也常有肛门周围糜烂,引起排便疼痛。少数患者可并发关节炎、支气管肺炎、睾丸炎、膀胱炎、胃肠粘膜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肾小管坏死、肾功能衰竭,甚至可致死亡。 实验室检查在轻症患者无明显异常。重症可有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贫血,血沉快,C反应蛋白阳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值升高。也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及电解质紊乱。 组织病理因病变的早晚和轻重程度不同而异。丘疹、红斑及靶样损害的早期病变主要位于表皮下部与真皮上部,表皮基底层细胞空泡变性,有时可见海绵形成及表皮内水疱,部分角朊细胞嗜酸性坏死。真皮乳头水肿,小血管扩张充血,内皮细胞肿胀,周围可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也可见嗜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可达真皮表皮交界处。有时在血管周围可见红细胞外渗及白细胞破碎现象。渗出较明显时,尚可形成表皮下水疱。重症的大疱型多形红斑,表皮可有网状变性及广泛的嗜酸性坏死,真皮表皮间大疱形成明显,真皮水肿显著,小血管壁可有纤维蛋白样变性,浸润细胞与轻症者大致相同。电镜检查可见有的基底膜位于大疱顶部,有的位于大疱底部或被破坏,有的作者将前者的病变称为“真皮型”,将后者称为“表皮型” 或 “真皮一表皮混合型”。 诊断 轻型多形性红斑皮疹典型,诊断一般不难; 重症大疱型应根据发病急,除皮肤出现红斑、大疱外,口眼鼻及阴部等皮肤粘膜交界处糜烂严重,多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诊断亦较易。有时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❶大疱型多形性红斑样药疹: 本病有明确的用药过敏史,多由磺胺类、水杨酸盐类或巴比妥类药物引起,二者在皮疹形态方面很难区别。 ❷中毒性表皮坏死性松解症(Lyell病): 本病发病急速,红斑扩展很快,大疱松弛易破,表皮因坏死迅速呈紫褐色,Nikolsky征阳性,常呈二度烫伤样大面积剥脱,预后严重。 轻型多形性红斑可对症治疗,给以苯海拉明等抗组织胺制剂,也可给消炎痛、阿斯匹林、维生素C等。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外用炉甘石洗剂或肤轻松等皮质激素霜。清除病灶及治疗并发症(如有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给以抗生素或扁桃体摘除等)。 重症大疱型多形性红斑需早期应用大量皮质激素,成人可每日口服强的松40~60mg,或静滴氢化可的松200~400mg或氟美松5~10mg,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大量维生素C及高蛋白饮食,必要时可给小量输血等支持疗法。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口腔护理,防止眼结膜粘连及角膜炎和角膜穿孔。同时给以抗生素以防治继发感染。 ☚ 日光性苔藓 环形红斑 ☛
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多形性红斑又称多形渗出性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粘膜皮肤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生,但好发于青壮年,多见于春秋两季。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病灶(如扁桃腺炎、龋齿、肺炎、麻疹、腮腺炎、单纯疱疹、种痘等)或食物等发生过敏反应所致; 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曾有肯定的服药史。 病初期,患者可能有头痛、关节酸痛、发烧(一般在38℃左右,高热很少),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痒感等前驱症状。皮疹呈多形性,如斑疹、丘疹、风疹块、水泡或红斑、出血性皮疹等,常多种皮疹同时存在。典型的皮疹是红斑的中心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或出现粟粒大小的透明小疱,由于这种损害很类似于“虹膜”或“靶环”,故亦称虹膜状红斑或靶状红斑。少数红斑的边缘发生水疱,因此称为环状红斑;或者在红斑的基础上形成大疱,大疱透明丰满,称为大疱型多形红斑。皮疹好发于手掌、手背、足底、足背、前臂、面部等处,常对称发生。口腔粘膜病损早期多发生在口腔前部,如唇、舌、颊,粘膜充血水肿,起水疱,继之出现糜烂或浅溃疡,面积广泛,外形不规则,其上常覆有灰黄色或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进食及吞吐动作均感剧烈疼痛,积聚的唾液粘稠而沿口角外溢,常混有血液; 舌体肿胀,可见牙印痕。唇部损害尤为明显,唇部水肿,唇红糜烂面被血痂所覆盖,当唇部活动时,血痂又发生裂隙而溢血,以致层层堆积;加之继发感染,又可有脓性分泌物和黄褐色脓痂形成。比较严重的患者,发病急,高烧,广泛的皮损,各腔孔粘膜都有严重病变,如眼结膜炎,鼻腔、肛门、生殖器粘膜糜烂、溃疡;这种类型,临床上又称为重型多形红斑或史-约综合征 (Stevens-Johnson sy-ndrome),病情虽然较严重,若治疗得当则预后良好。本病组织病理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一般可见上皮细胞间及细胞内水肿,上皮层内有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显著扩张,上皮内或上皮下可形成水疱,结缔组织水肿。本病诊断时应注意与药疹、天疱疮、白塞综合征、疱疹性口炎相鉴别。 治疗: 如有病灶存在者,应除去病灶,并给以抗生素控制感染,立即停止接触或使用可疑的致敏物质。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如抗组织胺类药物、钙剂和大量维生素C,病情较重者应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口腔粘膜局部病变以止痛及控制感染为主,保持口腔清洁。对重症患者应加强护理,并及时请有关专科会诊。 ☚ 血管神经性水肿 汞、铋、铅、磷中毒口腔表征 ☛ 多形性红斑 多形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指皮肤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水肿性红斑。面部、躯干、四肢等部位皮肤上发现隆起、边界清楚,直径1~2cm,有的红斑呈典型的虹膜斑,同时可见风团、丘疹、水疱、结节、紫斑等皮损。有的口腔、生殖器黏膜、眼、关节、心脏、肾等均可累及。该征有的原因不明,感染是常见原因:如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感染所引起的单纯疱疹、伤寒、球孢子菌病、疟疾等;癌症、霍奇金病;药物引起者:如磺胺药、青霉素、砷剂、巴比妥类、水杨酸盐类所致过敏;妊娠与死胎亦可引起。 ☚ 固定性红斑 坏死性红斑 ☛ 000013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