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外科精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外科精义外科著作。元齐德之撰。二卷。德之为元代著名外科医家,曾任医学博士,御药院太医。博采《内经》以后医学著作中的有关论述,结合其丰富临床经验,于至元元年(1335)撰成此书。上卷为外科医论三十五篇,论述疮肿诊候,明辨脉形,辨疮肿虚实浅深,辨脓、疮肿证候,以及外治法。下卷包括汤、丸、膏、丹一百四十五方,附有论炮制诸药和单方。本书论述病因简明,理论联系实际。诊病强调四诊合参,治疗主张以证遣方,内外兼治,采用针烙、内消、托里、灸疗等多种疗法,对后世外科发展有一定影响。《四库全书总目》评曰:“德之此书,务审病所以然,而量其阴阳强弱以施疗,故于疡科之中,最为善本。”有明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外科精义书名。2卷。元·齐德之撰。撰年未详。卷上为外科医论,共有论疮肿诊候八式法等35篇。其中包括疮肿的辨识、脉法、内服及外治诸法,五发疽、附骨疽、阴疮、时毒、疔疮、瘰疬、痔疮等病的证治; 卷下为汤丸膏丹,共145方,并附论炮制诸药,及单方主疗疮肿法。内容简要,选方也较实用。解放后有影印本。 外科精义书名。元·齐德之撰于1335年。2卷。上卷为论辨及治法35篇; 下卷为汤丸膏丹145方。附以《论炮制诸药及单方主疗疮肿法》。本书强调了外科病的内治法,对以后外科辨证论治方面的发展,颇具影响。 《外科精义》中医外科著作。1335年齐德之撰,共2卷,上卷论疮肿等共35篇;下卷载汤、丸、膏、丹共145方。该书对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方面有新的观点。 外科精义二卷。元齐德之(生卒年不详)撰。齐德之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曾为医学博士,任御药院外科太医。齐氏博采《内经》以后医学文献中诊治疮肿的论述,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刊于至元元年(1335),后在明代嘉靖年间收于《东垣十书》中。上卷载有外科医论三十五篇,论述疮肿痈疽诊候,明辨脉形,辨疮肿虚实浅深,辨脓、疮肿证候,以及外治法。下卷广泛收录诸家行之有效的汤、丸、散、膏、丹等一百四十五方。附有论炮制诸药和单方。齐氏此书中对疮疡的诊治和辨证论述精细,论述病因简明,理论联系实际。参考《难经》、《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及扁鹊、张仲景、华佗等名家之论,对后世外科发展影响颇大。齐氏鉴于当时某些习外科者,常单凭外症所见,不重视疮疡病的脉理变化以及治疗上偏于外治的倾向,故十分强调医理、诊脉在疡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便把二十六种脉象变化结合疡科所见作了详细的论述,构成了本书之特征。又先后阐述疡科症候,并首次把肺痿、肺疽列为外科范畴。在治疗方面包括灸法、砭磏法、贴熁法、溻洗法、针烙法、追蚀法、内消法、托里法、止痛法等临床应用。书中所论内容全面、系统,颇有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说:“德之此书,务审病所以然,而量其阴阳强弱以施治,故于疡科之中,最为善本。”有明刻本,嘉靖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四库全书》 本。 外科精义wàikējīngyì医书。2 卷。元·齐德之撰。撰年未详。书中共有外科医论30 余篇, 外科用汤、丸、膏、丹处方145 个, 并附以“论炮制诸药” “单方主疗” 等。内容简要, 选方也较实用。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外科精义 《外科精义》《外科精义》系外科专书。上下2卷。元·齐德之撰。刊于1335年,后在明代嘉靖年间收于《东垣十书》中。上卷载有痈疽辨症法则;下卷广泛收录诸家行之有效的汤、丸、散、膏、丹等方145首。齐氏鉴于当时某些习外科者,常单凭外症所见,不重视疮疡病的脉理变化以及治疗上偏于外治的倾向,故十分强调医理、脉诊在疡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便把26种脉象变化结合疡科所见作了详细的论述,构成了本书之特征。继而先后阐述疡科之辨虚实、辨深浅、辨脓、辨善恶、辨症候等,并首次把肺痿、肺疽列为外科范畴。在治疗方面包括灸法、砭𥖝法、贴熁法、溻洗法、针烙法、追蚀法、 内消法、托里法、止痛法等的临床应用。本书所论内容之全面、系统,为元以前外科文献中所未见者,它不仅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金元时期外科学术的主要观点与成就,且对后世外科学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颇有学术价值。今流传者有明初刊本、嘉靖本、《医统正脉》本、《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等。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 外科精要 外科枢要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