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外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外痔wài zhì

生在肛门外部的痔疮。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七十一《痔漏方》:“治外痔方。真朱、雄黄、雌黄各一两,竹筎三两,猪膏一斤。”1578年李时珍《本草纲目》火部第六卷:“又治头风胀痛,视头额太阳络脉盛处,以灯心蘸麻油点灯焠之,良。外痔肿痛者,亦焠之。”1857年合信《西医略论》中卷:“外痔有经年累月不痛,无所苦,但大便后略不安者。”

外痔

病名。出《千金要方》卷二十三。为生于肛门齿线以下的痔。一般无痛感,多不出血,局部有肿核突起,日久皮瓣赘生,肛门部有异物感,炎症时疼痛明显。分血栓性外痔、赘皮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及炎性外痔四种。以外治为主,可选用熏洗、针灸、结扎、挑痔、手术等。如红肿疼痛,尚可配合内服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之药。

外痔

位于肛门齿线以下的痔。是痔下静脉丛扩展曲张所致。初起较小,逐渐增大,较硬而不出血,肛门部有异物感。若感染时,可肿胀、疼痛。

外痔external hemorrhoids

位于肛门齿状线以下被肛管皮肤所覆盖的痔,称为外痔。其中由皮下扩张的静脉团所形成者称为静脉曲张外痔;由肛缘皮肤皱折所形成的皮赘,称为结缔组织外痔;由肛缘皮下静脉血栓形成或破裂而致的局部血肿,称血栓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肿胀、疼痛、压痛等。防治:防止便秘、减轻腹压、进行肛门收缩运动、经常温热洗浴局部;患病后可用凝固疗法、手术切除、枯痔法等。

外痔

病名。即生于肛门齿线以下的痔。以坠胀、疼痛、有异物感为主要症状,分为赘皮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炎性外痔四种。治疗以外治法为主。参见“痔”。

外痔wài zhì

《本草纲目》主治第3 卷痔漏(槐花)(8)。病名。为生于肛门齿线以下的痔。一般无痛感,多不出血,局部有肿核突起,日久皮瓣赘生,肛门部有异物感,炎症时疼痛明显。出《千金要方》卷23。分血栓性外痔、赘皮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及炎性外痔四种。以外治为主,可选用熏洗、针灸、结扎、挑痔、手术等。如红肿疼痛,尚可配合内服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之药。

外痔wàizhì

病名。出《千金要方》。生于肛门齿状线以下的痔疮。症见局部皮瓣赘生, 一般无疼痛, 或肛门部有异物感, 或见红肿、疼痛。现代医学按病理可分为血栓性外痔、赘皮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及炎性外痔。以外治为主, 可选用熏洗、针灸、结扎、手术、挑痔等。

外痔

外痔

发生于肛管齿线以下、痔外静脉丛曲张或炎变后结缔组织增生形成之赘生物,称为外痔。见于《千金要方》。外痔表面覆盖皮肤,按之质地较硬,形状大小不一,严重者,围绕肛门一周,呈环状或花冠状,一般无疼痛,不易出血,仅肛门有异物感。若染毒,局部红肿疼痛,大便或行走时尤甚;肿胀消退后,赘皮依然存在。发生于肛门右前、右后、左中的赘皮多伴有内痔。外痔根据其病理改变不同,可分为赘皮外痔、静脉曲张外痔、血栓外痔和炎性外痔。
(1)赘皮外痔: 又名结缔组织外痔。赘皮内无明显静脉曲张,形状大小不一,顶小底宽。可发生于肛缘任何部位,有的一个在肛门后侧,或数个围绕肛门,呈环状或鸡冠状,经产妇较为多见。由于便后局部不易清洁,常有少量分泌物和粪便存积,刺激肛门发生湿疹和瘙痒。如染毒时则感疼痛。治宜便后坐浴,内服清热解毒润肠之剂。若外痔赘皮较大,可考虑手术切除,但不宜切除过多的皮肤,以免创面愈合后因瘢痕收缩引起肛门狭窄或肛裂。
(2)静脉曲张外痔: 皮肤表面青紫色而光滑,呈圆形、椭圆形或环状,排便时努挣致外痔静脉丛屈曲扩张充血,则肿块增大,发展缓慢,初起只有坠胀不适和异物感,一般宜手术治疗。
(3)血栓外痔: 见“葡萄痔”条。
(4)炎性外痔: 系外痔染毒后,局部焮红肿痛,并有少量分泌物。治宜清热解毒为主,用黄连解毒汤、止痛如神汤、五味消毒饮加减。
外治: 各种外痔均可选用却毒汤、苦参汤或花椒、食盐煎水熏洗坐浴后,用黄连膏、金黄膏外敷。

☚ 内痔   内外痔 ☛

外痔

external piles

外痔wài zhì

external hemorrhoid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3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