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逻辑发展沿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逻辑发展沿革

002 中国逻辑发展沿革

从先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二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国逻辑思想史可分为四个时期,即:一、先秦名辩逻辑的开拓与创立时期。也是中国名辩逻辑思想开始发展和创立的极盛时期。邓析、孔子和墨子是这一时期名辩逻辑的开拓者和启蒙者。在邓析之后,先秦时期最大的善辩家之一的名家惠施探讨了名实关系和同中有异与善譬的问题,其中也反映了他的逻辑思想。名家公孙龙对中国名辩逻辑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后期墨家是我国古代逻辑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集体编写的《墨辩》成为我国古代逻辑的最高峰。荀子在逻辑史上则提出了一个包括名、辞、说、辩的逻辑体系和揭露、防止逻辑错误的“三惑”说。荀子以后,韩非第一个从逻辑角度提出了“矛盾”的概念,揭示了矛盾律的思想原则。《吕氏春秋》提出了“言”和“意”的关系和有关类推的概念。中国古代逻辑是一个以“正名”为重点,包括名、辞、说、辩为内容的比较完整的名辩逻辑学。二、汉魏隋唐时期。首先是《淮南子》探讨了推类的问题,继而王充(27—约97)在反对宗教和神学的斗争中,相当自觉地运用推理论证的方法,探讨了论证的作用、要求和方法。他是我国古代对论证逻辑有贡献的思想家。魏晋时期,鲁胜首创将墨家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四篇合编为《墨辩》一书,是我国第一篇关于逻辑史的专论。唐初,玄奘、窥基等人不仅对因明的传入和翻译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且通过翻译和注疏推进了因明理论的发展。三、宋元明清时期。宋明时期,以程颢、程颐、朱熹等为代表的理学提出 “格物穷理”、“格物致知”的认识方法,包含着对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过程的思想和对推理方法的认识。而这一时期的另外一些思想家,如陈亮、叶适、罗钦顺、李贽等在批判理学唯心主义的同时,讨论了名实关系,名辩作用和是非标准,提出了“由一以之万”和“会万而归一”等演绎和归纳的思想方法。清代时,傅山、顾炎武、王夫之、戴震等对先秦诸子的考据研究,使先秦名辩思想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出版了一批有关《墨辩》、《公孙龙子》、《荀子》、《韩非子》等著作的校释本,推动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复兴。四、近现代逻辑思想的传播、研究和发展。从16世纪末叶开始,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萌芽,西方逻辑开始传入中国。19世纪末,严复翻译了《穆勒名学》。在他的推动下,西方逻辑开始为我国学者所公认。从明末到清代,随着西方逻辑的传入和考据学的兴起,我国古代的名辩之学又重新受到重视。晚清以后,以梁启超、章炳麟、章士钊为代表,他们不仅研究了中国的名学,而且开始将中国的名辩、西方逻辑和印度因明的推理方法,加以比较和综合研究。“五四”以后,随着西方数理逻辑的开始传入我国,数理逻辑的著作也开始在中国出版和传播。胡适等人研究并出版了先秦名辩逻辑专著。吕澂、熊十力、虞愚等因明学著作,为因明学的普及和研究作出了新的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逻辑属当代逻辑思想,逻辑学的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水平逐步提高。在形式逻辑方面,围绕着形式逻辑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应用问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使形式逻辑更加富有理论性和实用性。在数理逻辑方面,不但培养出了一些专业的数理逻辑工作者,而且扩大了研究范围,深化了研究内容,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国逻辑史和西方逻辑史的研究也成绩斐然。研究工作者不再局限于对中国的先秦和西方亚里斯多德逻辑的研究,而是逐步地组织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出版了一批学术著作,加深了对古代逻辑的认识。

☚ 中国逻辑   先秦逻辑思想 ☛
000037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3: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