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通讯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通讯社

004 中国通讯社

在中国,通讯社和近代报刊一样,最初也是外国侵略者创办的。1872年英国路透社派记者科林兹到上海,建立了路透社远东分社。这是最早在中国发稿的通讯社。成立时主要是采写中国新闻向总社发稿,另外单独向上海英文《字林西报》发稿,之后又向上海的外交报纸普遍发稿。1912年才开始向中文报纸发稿。1914年,日本人宗方太郎在上海创办了远东通讯社,后来成为日本政府对华的官方通讯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其他通讯社纷纷在中国建立分社。到1927年,在中国建立分社的有日本同盟社、法国哈瓦斯通讯社、美国合众社、德国电报社。这些通讯社在中国的分社大多长期存在,分支机构不断扩大和增多,特别是路透社和合众社。
中国人自办的通讯社开始于20世纪初。早期大多是民营性质的,由个人创办。最早的是1904年骆侠挺在广州创办的中兴通讯社。接着是1908年由李盛铎和清廷驻比利时使馆人员在比利时创办的远东通讯社,其总部一度设在上海。1911年,杨实公、毛诵芬在广州主持展民通讯社。当时广州、香港报刊较多,中兴和展民通讯社主要是向这两地的报刊发稿。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通讯社发展较快。从1912年到1918年,新创办的通讯社有20多家。这些通讯社属私营性质,但大多依靠官僚政客和大资本家的津贴来维持,规模不大。主要有李景侨等人在长沙创办的湖南通讯社、王道南等人在长沙创办的湖南新闻社、杨公民和杨淡庵在广州经营的公民通讯社(1912)、李卓民在上海创办的上海新闻社(1912)、冉剑虹在武汉创办的湖北通讯社、上海创办的国民第一通讯社、长沙创办的大中通讯社 (1913)、邵飘萍在日本东京创办的东京通讯社(1915)、李嵩常在广州创办的岭南通讯社(1916)、傅英东在武汉创办的中华通讯社(1916)、徐公仆在武汉创办的武汉通讯社(1916)、北京创办的民生通讯社(1917)、北方通讯社 (1917)、邵飘萍在北京创办的新闻编译社(1918)。另外还有湖南编译社、北京新闻社、东亚新闻社等。其中以邵飘萍创办的新闻编译社影响最大。
从“五四”运动到北伐战争以前,中国通讯社的数目增长很快。据统计,1926年全国通讯社达到155家。1919年12月,毛泽东在北京办的平民通讯社,在反军阀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创建的通讯社,有的规模较大,有的经营时间较长,影响也大。1921年9月创建于上海,由胡政之主持社务的国闻通讯社,在南北几大城市设有分社,经营到1936年。由上海《申报》和《时事新报》合办的申时电讯社,在不少城市设有访员,抗战胜利后还曾恢复经营。国民党中央党部1924年在广州创办的中央通讯社,社址几次迁移,成为国民党通讯宣传网的中心。1936年在全国设有11个分社、1949年以前是全国最大的通讯社。1949年迁往台湾,维持至今。国民党政府外交部1927年还在上海创办了国民通讯社,1927年改名为国民新闻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通讯社创始于1931年。这年春天,中共在上海创建了中国工人通讯社。中共的正式机关通讯社是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并开始发布新闻,1937年1月在延安改名新华通讯社。抗日战争期间,新华社逐渐在各战略区设立总分社,每个总分社管辖几个分社。1947年3月,新华总社撤离延安,几次转移,但未停止发布新闻。《解放日报》停刊后,新华社还肩负着党报的任务,除发布新闻外,还发表社论、评论。1949年3月迁入北平。1950年3月成为国家通讯社至今。
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战争期间,过去成立的民营小通讯社有许多停止了活动,但又新建了许多宣传抗日的通讯社。其中有一些是进步的民众团体或革命组织创办的。这期间办得较好的有李公朴在太原成立的全民通讯社(1937),恽逸群在上海成立的国新闻供应社(1937),新四军政治部在江西成立的抗战通讯社(1938),胡愈之、范长江等人在长沙成立的中国国际新闻社(1938),吕梁山区的战斗通讯社 (1939),延安的中国青年通讯社(1940),萧三在延安成立的国际报道社(1941)等。其中以国际新闻社影响较大。此外,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和团体还在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地区建立了一些通讯社或国内通讯社的分社,向港澳同胞、海外华侨进行抗日宣传。这个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通讯社处境艰难,有许多遭到迫害和查封。外国的通讯社,除苏联的塔斯社以外,也都把在中国的发稿权卖给了国民党的中央通讯社。中央社几乎完全垄断了新闻来源。
在敌占区,日本侵略军为了控制新闻的来源,将日本同盟社华文部作为新闻发布的唯一机关。各地的日伪报纸都要采用同盟社的稿件。后来为了掩人耳目,同盟社的华文部改为中华通讯社,仍由日本侵略者控制。汪精卫伪政府1940年成立后一个多月,即于5月1日在南京开办了它的官办通讯社——中央电讯社,并在一些沦陷区大城市设立分社,进行卖国宣传,直至日本投降。
抗日胜利后的内战时期,私人和团体办的民间通讯社日渐衰微,国共两党通讯社的对峙占着支配地位。前期,中央通讯社借着较好的设备条件,与一些外国通讯社相配合,控制着大部分报纸电台的新闻来源。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新华通讯社迅速壮大,终于成为全国最大和最具影响的通讯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华社在全国各地和国外建立分社。私营通讯社不再存在。1987年,新华社在国内(除台湾省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设有分社,在人民解放军中设有总分社和分社; 在国外设有30多个分社。为了满足和适应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的需要,1952年9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新闻社。由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的全国新闻通讯网,终于形成。

☚ 中国现当代报刊   中国广播电视 ☛

中国通讯社

China News Servic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