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外治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外治法external therapy

用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进行治疗的方法。外治法不但可以配合内治法以提高疗效,而且对某些外伤科轻浅之证,单用外治法即可收效。外治法的运用与内治法一样, 也要注意辨证论治, 即应根据不同证候和阶段, 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外治法有贴敷、掺药、点眼、吹鼻、温熨、熏烟、洗涤、口等方法。
贴敷法 将新鲜中草药洗净后, 捣烂外敷, 或把中药碾成细面, 加水或其他液体调和后敷于患部, 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发挥药效,以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凡疮疡初起、肿毒、四肢关节和筋骨肿痛以及体外寄生虫, 均可用不同的处方和药物贴敷。调药之剂, 也因病情不同而加以选择。用醋调,有解毒散瘀作用;酒调, 有助行药力的作用; 蛋清、蜂蜜调, 可缓和药物的刺激性, 并可解毒; 植物油类调, 可润泽病变部的皮肤, 保护肉芽的生长。常用方剂, 如雄黄散, 用醋或水调敷, 有清热消肿的功效, 可治疗疮疡初起。
掺药法 将药物碾成极细粉末, 配伍成方, 用时可撒布于膏药、油膏上, 如疮疡破溃, 疮口经清理后,亦可直接撒布在疮面上, 或将药粉粘附于纸条或纱布条上, 插入较深的疮口内或瘘管中。掺药法的应用范围较广, 根据处方的不同, 有消肿散瘀、拔毒去腐、止血敛伤, 生肌收口等不同功效。消肿散瘀的方药, 如治疗热性疮肿的如意金黄散; 拔毒去腐的方药, 如治疗疮疡初起脓多之症的九一丹; 止血敛伤的方药, 如治疗溃疡、创伤出血的桃花散; 生肌收口的方药, 如治疗疮疡溃后, 久不收口的生肌散等。
点眼法 将药物碾成极细粉末或配制成药液, 滴入眼内, 治疗各种眼科疾病。如常用的拨云散有较好的明目退翳功效。
吹鼻法 将药物碾成极细粉末,吹入患畜鼻腔中,刺激患畜打喷嚏, 以达到理气辟秽、通利关窍的作用。如通关散。
温熨法 将药物加热, 装入布袋中,温熨患部,有散寒止痛、活血舒筋的作用。如将麸皮用醋拌匀炒热后装入布袋中, 搭于腰上, 治疗寒伤腰胯痛。
熏烟法 将药物点燃后,用烟熏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如用硫磺熏治羊疥癣及点燃艾叶熏治袖口黄等。
洗涤法 是将药物煎熬成汤,趁热洗涤患部,以达活血止痛、消肿解毒的目的。常用于治疗扭伤、疥癣,脱肛等症。如防风汤煎后去渣,候温,洗直肠脱出部。
口噙法 将药物碾成细粉末状,装入布袋中,两端系绳噙于口内,以达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目的。如将青黛散装入纱布袋中,噙于口内,治疗口疮。

外治法

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简称外治,或名外取。外治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内经》时代已有较系统的针灸疗法以及膏贴、烟熏等,尤为可贵的是,书中还介绍了腹水穿刺和用于脱疽(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的截肢手术。到东汉时期,张仲景记述了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人工呼吸等多种外治法,为后世奠定了广泛的基础。自针灸形成专科后,外治的概念有所改变,近世论述外治法,多已排除针灸。外治法专著有以膏贴为主的《理瀹骈文》,以及清 · 邵存淦 《外治寿世方》等。

外治法

即外治。泛指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各种非口服疗法。因之,也称外取法。参见外治条。

外治法wàizhìfǎ

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 “内者内治, 外者外治。” 简称外治, 或名外取。外治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内经》时代已有较系统的针灸疗法以及膏贴、烟熏等, 尤为宝贵的是, 书中还介绍了腹水穿刺和用于脱疽(相当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的截肢手术。到东汉时期,张仲景记述了针刺、灸、烙、温熨、药摩、坐药、洗浴、润导、浸足、灌耳、人工呼吸等多种外治法, 为后世奠定了广泛的基础。自针灸形成专科后, 外治的概念有所改变,近世论述外治法, 多已排除针灸。外治法专著有以膏贴(薄贴) 为主的《理瀹骈文》以及清·邹存淦的《外治寿世方》等。

外治法

外治法

外治法为蒙医临床医疗四施饮食、起居、药物、外治的一个内容。古来虽然通称为五种术疗,但实际则包括六个内容。本疗法又分峻疗与软疗两种。峻疗包括放血疗法、火灸疗法和穿刺疗法三个内容; 软疗法包括罨敷疗法、涂擦疗法和浸浴疗法三个内容。共六种疗法。近年来,外治法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临床应用亦日趋广泛,并正在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研究和逐步加以提高。

☚ 治疗方法   放血疗法 ☛

外治法

外治法

藏医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归纳为四大法,即“食、行、药、外治”。外治法就是与内治法相对而言,利用药物、物理及外科手术等手段,从体外实施治疗,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排出脓血、剔除腐肌等以达到内病外治目的一种治疗方法。
藏医外治法按接受治疗患者的疼痛感觉,分为缓外治法和峻外治法两种。
❶缓外治法是施术时患者痛苦较小的一种疗法,包括治疗培根偏盛疾病的熨敷法、治疗赤巴偏盛疾病的药浴法及治疗隆偏盛疾病的涂搽法三种。
❷峻外治法是施术时疼痛较大的一种疗法,包括割刺放血疗法、火灸疗法、金针疗法(穿刺疗法)三种。藏医外治法是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特殊疗效的治疗方法,早在公元前几世纪,藏族先民就掌握了用酒糟、牛羊反刍胃中的余草、新杀的动物皮等热敷患处,用溶酥油涂抹伤口止血,用尖石、骨针等切割皮肤放出脓血,焚燃芳香药物熏鼻、火灸等许多原始外治疗法。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提高,形成了自己完整的外治理论。藏医外治法简单、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欢迎。藏医外治法正在利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机制研究以不断提高治疗水平。

☚ 利尿法   熨敷法 ☛

外治法wài zhì fǎ

external treatment;surgical treatmen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4: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