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外台秘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又名《外台要方》,是中医学方书。唐王焘辑。成书于唐天宝十一年 (752),《唐书·艺文志》最早著录。现存主要版本有李木斋跋宋刻残本;日延熹四年(904)翻宋刻本:1065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刻后,至明崇祯十三年(1640)又有新安程衍道校勘本;清初翻刻经余居本;《四库全书》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影印出版。 王焘 (约670—755)。唐郿(今陕西郿县) 人,唐代医学文献整理家。出身世代官僚家庭,青年时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常请教于医学名家,医理渊博。约于公元8世纪初,曾于唐代国家图书中心弘文馆任职,得以博览群书,在长达20余年间,他沉醉于弘文馆数千卷医药文献之中阅读、鉴赏、摘录。凡所参考之书,皆逐条地鉴别摘录,去粗芜,采精华;凡经摘录者,必注明出自某书某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医学文献资料。后因触犯统治阶级戒律,被贬守房陵,乃根据数十年搜集摘录的大量文献资料,分类编辑,校勘正误,“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历经10个寒暑,终于编成此书。取《魏志》“兰台”(即宫内藏书处)为“外台”之谓(一说因出守于外),命名为《外台秘要》,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方剂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 本书40卷,约100万字。分1104门。卷1-2为伤寒,卷3—6为天行、温病、黄疸、疟疾、霍乱等;卷7—20为心痛、痰饮、胃反、咳嗽、肺瘘、消渴、积聚、胸痹、中风、虚劳、水病等内科杂病;卷21为眼疾;卷22为耳鼻牙齿唇口舌咽喉病;卷23—24为瘿瘤、痈疽发背;卷25—27为痢、痔、淋并大小便难诸病;卷28为中恶蛊注自缢暍死等;卷29为坠堕金疮;卷30为恶疾大风等病;卷31—32为采药时节、所出土地、丸散酒煎及面部诸病;卷33—34为妇人病;卷35—36为小儿病;卷37—38为乳石;卷39—40为明堂灸法、虫兽伤人及六畜疾等。 本书的主要学术贡献之一,是理论研究与治疗方剂的全面系统结合。书中1104门中,每门皆先论述病因病机,而后列述方剂。其有关病因病机的内容,多采自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各种传染病,如伤寒、天行温病、疟疾、虚劳等,从病因病机理论到治疗方药,都有较详尽的记载。其关于肺痨患者可出现午后潮热、面部潮红以及盗汗、身体日益消瘦等症状的记载,该病有赤黑色大便或腹水等并发症出现则是发展严重的象征等论述,均十分可贵。贡献之二,是保存了相当广泛的医学资料。本书论述的疾病包括内、外、妇、儿、骨、皮肤、五官等科,且记载了中毒、急救、兽医等方面的内容,收方达6000余首,“上自神农,下及唐世,无不采摭”,许多资料除采自政府所藏各家方书外,很大部分选自民间单方、验方。唐以前及初唐之医学著作,如《近效方》、《古今录验方》、《肘后方》、《删繁方》、《染师方》、《小品方》、《骨蒸病灸方》等,都赖 《外台秘要》之保存,使今天尚能窥其大略。故清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称“历代之方,于焉大备……唐以前之方,赖此书以存,其功亦不可泯”。学术贡献之三,是创造了整理医学文献详注出处的科学范例。本书千余门中所引的理论与方剂等,都一一注明原始出处和来源、书名和卷数。若该方、论同出于多种医书,也都详列不误,有的还注明作者校勘正误的意见。如卷11指出消渴(糖尿病)的诊断,小便甜是一项重要依据,并注明该项论述出自 《近效方》和《古今录验方》;卷29述竹片类裹固定骨折,固定部位要大、要早、不可转动等原则,注明引自 《肘后方》、《千金方》、《删繁方》等书;本书为我国详注引文出处、卷第最早之文献,为研究我国医疗技术史及发掘中医学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和考察依据。宋孙兆称曰:“……且古已如张仲景、集验、小品方最为名家,今多亡逸,虽载诸方中,亦不能别白,王氏编次各题名号,使后之学者,皆知所出,此其所长也。” 本书刊行之后,影响很大,自宋迄今,多次翻刻,版本达19种之多,是研究我国唐以前医学的一部重要著作。本书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家。日本医家丹波康赖编撰于982-984年间的《医心方》以及朝鲜金礼蒙撰成于1445年的大型医学类书《医方类聚》,都大量引用了《外台秘要》的内容。近年来对本书的发掘整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本书对唐以前医学的研究和佚书的辑校工作,填补了医史和方书研究中的空白。 外台秘要综合类著作。唐王焘 (约670—755)撰。四十卷。焘,郿县 (今属陕西) 人。出身世家,喜爱医学。于弘文馆任职二十余年,后贬至房陵。历时数载,博览群书,采集诸家医方,汇集初唐以前五、六十家医学著作,于天宝十一年(752)撰成此书。凡分一千一百零四门,包括内、外、妇、儿、骨、皮肤、五官、传染等科内容。卷一至卷二为伤寒二十三门,卷三为天行二十一门,卷四为温病及黄疸二十门,卷五为疟病十五门,卷八为痰饮、胃反、噎鲠等二十门,卷九为咳嗽二十三门,卷十为肺痿肺气上气咳嗽二十八门,卷十一为消渴、消中十八门,卷十二为癖、痃气、积聚、癥瘕、胸痹、奔豚三十八门,卷十三为骨蒸传尸鬼疰鬼魅二十六门,卷十四为中风二十一门,卷十五为风狂及诸风二十四门,卷十六至十七为虚劳七十八门,卷十八至十九为脚气二十八门,卷二十为水病二十六门,卷二十一为眼疾二十四门,卷二十二为五官病五十六门,卷二十三为瘿瘤咽喉疬瘘二十八门,卷二十四为痈疽发。背九门,卷二十五为痢三十三门,卷二十六为痔病阴病九虫等三十五门,卷二十七为淋病并大小便难病二十七门,卷二十八为中恶蛊注自缢暍死十八门,卷二十九为坠堕金疮等四十七门,卷三十为恶疾大风癞疮等二十三门,卷三十一为采药时节所出土地诸家丸散酒煎解诸毒等二十三门,卷三十二为面部面脂药头膏发鬓衣香澡豆等三十四门,卷三十三至三十四为妇人八十五门,卷三十五至三十六为小儿诸疾八十六门,卷三十七至三十八为乳石三十七门,卷三十九为明堂灸法七门,卷四十为虫兽伤触人及六畜疾三十二门。每门先论病因病机,而后列方。其论多采自巢元方 《诸病源候论》,且详注所出卷帙。书中内容详尽,次序分明。对传染性疾病如伤寒、天行温病、疟疾等论述尤精。所辑录资料广泛而不庞杂。载方六千余首,除各家方书所载外,尚有来自民间的单方、验方。某些后世已佚方书如《小品方》等所载方剂亦有收录,故不仅有实用价值,亦有保存古籍内容的历史意义,俾后世可窥见晋唐间已失传方书基本内容。清徐灵胎评谓:“历代之方,于焉大备。”“唐以前之方,赖此书以存,其功亦不可泯”。可见本书为整理祖国医学遗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是书流传颇广,对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如日本的 《医心方》 和朝鲜的 《医方类聚》都曾引用本书大量资料。有宋熙宁二年 (1069)校正医书局校刊本,明崇祯十三年(1640)程衍道校勘本,一九五八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明本影印本等。李经纬 《整理医学文献的大师王焘》(《健康报》 1963.11.27),孙溥泉《王焘 <外台秘要> 在医学上的贡献》(《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83.3.7) 可供参考。 外台秘要书名。40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 (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1~2伤寒; 卷3~6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 卷7~20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21~22眼、耳、鼻、齿诸病;卷23~24瘿瘤、痈疽等; 卷25~27痢、痔、外阴诸病;卷28~30中恶、金疮、恶疾等;卷31~32采药、丸散、面部诸病;卷33~34妇人病;卷35~36小儿病;卷37~38乳石;卷39~40明堂灸法。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所载医方约6千余首。书中引录各书均附出处,为研究我国唐以前医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著作。王氏收罗宏富,全书内容广博。1069年,本书曾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刻。1640年又经程衍道校勘。解放后有影印本。 外台秘要书名。唐·王焘撰于752年。40卷。是唐代一部规模宏大的综合性医学著作。收集了许多唐代以前的方书分类选编而成。从而保存了不少古代医学文献。全书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以及采药、制药、服石、腧穴、灸法等内容编为1104门,载方6000余条。其编写方法是每门先论后方,顺序井然。所选各书资料均著明出处。因而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后人通过它辑出了不少晋唐间许多已经佚失的著作。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又作《外台秘要方》。中 医 学著作。唐王焘著。作者长期负责管理弘文馆,接触很多书籍,为他编此书提供了有利条件。此书完成于他被贬房陵之时,故称外台。全书40卷,包括内、外、五官、妇、儿科等,还有药物、针灸等。分1104门,每门曹列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的有关论述,次列各家之方,共收方6000余首。所 收 医方,有古方,也有流传于民间的秘方、验方、单方等。引书多注明出处。书中保存了大量唐以前的医学理论和医方,内容丰富,编排有条理,为医家所重。 ☚ 千金翼方 新修本草 ☛ 外台秘要 124 外台秘要综合性中医学巨著。唐朝宰相王圭孙子王焘著。成书于天宝11年(752),全书40卷。卷1至2伤寒;卷3至6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卷7至20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21至22眼、耳、鼻、齿诸病;卷23至24瘿瘤、痈疽等;卷25至27痢、痔、外阴诸病;卷28至30中恶、金疮、恶疾等;卷31至32采药、丸散、面部诸病;卷33至34妇人病;卷35至36小儿病;卷37至38乳石;卷39至40明堂灸法。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所载医方约6000余首。各门之前,冠以前人医学理论,后录诸家医方,保存了我国唐代以前的许多医学史料。王氏所引摘古籍,明确标志出处,为后人研究提供了不少方便,书中所载录的某些古代医学文献,对后世医学发展有重大影响。 ☚ 千金要方 妇人大全良方 ☛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系医方书。又名 《外台秘要方》。唐王焘撰。书成于752年。作者历经10个寒暑,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剂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共40卷。卷1~2为伤寒;卷3~6为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 卷7~20为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21~22为眼、耳、鼻、齿诸病;卷23~24为瘿瘤、痈疽等;卷25~27为痢、痔诸病;卷28~30为中恶、金疮、恶疾等:卷31~32为药、丸散、面部诸病;卷33~34为妇人病;卷35~36为小儿病,卷37~38为乳石,卷39~40为明堂灸法。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载医方6000余首。凡书中引用书籍都详细注明出处,为我国详注引文出处、卷第最早之文献。该书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之医学著作,故在保存古代医学文献方面功效卓著,是研究我国唐以前医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著作,为研究我国医疗技术史及发掘中医宝库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和考察依据。公元1065年本书曾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刻,1640年又经程衍道校勘,自宋至今多次翻刻,现有版本19种,其中之一为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两次影印。 ☚ 备急千金要方 苏沈良方 ☛ 外台秘要方书名。唐王焘编撰于752年。共40卷。辑录了唐以前医家对各科疾病的理论论述和方药,共分1104门,先论后方,载方6000余首,并均注明出处。书中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对伤寒,温病等证论述尤详,重视灸法。唐以前所散佚的方书,多赖此书识其概略,得以流传,是研究我国唐以前医学的重要参考著作。 外台秘要见《外台秘要方》。 《外台秘要》大型综合性中医著作。简称《外台》 。唐代王焘编撰于天宝十一年(752年)。此书汇集初唐及以前多数医学著作,加以选编整理而成。全书40卷,分1104门,卷1~卷2伤寒、卷3~卷6天行、温病、霍乱等;卷7~卷20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21~卷22眼耳鼻诸病;卷23~卷24痈疽等;卷25~卷27痢、痔、外阴等病;卷28~卷30中恶、金疮等;卷31~卷32采药、丸散等:卷33~卷34妇人病;卷35~卷36小儿病;卷37~卷38乳石;卷39~卷40灸法。此书虽然收罗宏富,内容广博,但不庞杂。临床各科编排较合理,先理论后方药,次序井然。书中引用各书,均注明书名卷次,使后人据此可见许多已失传医著的内容,是研究中国唐以前医学的一部重要参考著作。参见“王焘”。 外台秘要wàitáimìyào医书。40 卷。唐·王焘撰于752 年。该书由唐代及唐以前的数十种医学著作分类选编而成。记述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及采药、制药、服石、腧穴和灸法等。全书共1104 门, 均先论后方, 载方约六千余。内容广博丰富, 特别是保存了唐以前的很多古医书资料, 因此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外台秘要 《外台秘要》《外台秘要》系医学方书。又名 《外台秘要方》40卷。唐·王焘辑成于752年。王焘历经十个寒暑,对医学文献进行大量的整理工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取《魏志》“兰台”(即宫内藏书处)为“外台”之谓(一说因出守于外),命名为《外台秘要》,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剂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卷1~2为伤寒;卷3~6为天行、温病、疟疾、霍乱等;卷7~20为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21~22为眼、耳、鼻、齿诸病;卷23~24为瘿瘤、痈疽等;卷25~27为痢、痔诸病;卷28~30为中恶、金疮、恶疾等;卷31~32为采药、丸散、面部诸病;卷33~34为妇人病;卷35~36为小儿病;卷37~38为乳石;卷39~40为明堂灸法。全书共1104门,均先论后方,载医方六千余首。凡书中引用书籍都详细注明出处,为我国详注引文出处、卷第最早之文献。 ☚ 千金翼方 医心方 ☛ 外台秘要wai tai mi yaoEssentials of Medical Theories and Prescriptions,compiled by Wang Tao of the Tang Dynast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