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壮族教育科研概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壮族教育科研概述

壮族教育科研概述

清末民初,教育科研活动已见初端。进入19世纪30年代后,教育科研主要是围绕现代学校教育和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进行。民国二十三年(1933年),广西推行“大众共有,大众共享”的国民基础教育运动,1933年设立的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和1940设立的广西教育研究所,对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验和研究。研究课题涉及教育功能、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育制度、内容和方法等。在中小学教法的研究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提出了以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强调辅导教师做自动的学生,学生做自动的教师,同时要参加农工活动,后发展为“互教共学”的教学方法推广到全省。课程、教材研究方面,研究院成立国民基础学校课程研究委员会,制定课程,编制纲要,编写教材,取得一些成果。
建国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壮族教育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常召开学术研究会,探讨壮族教育发展;山区小学布点和规模以及努力提高民族学校主要学科的质量;注意结合民族特点,运用民族语言进行辅助教学等问题。其中特别对推行壮文和壮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1960年秋,全区进行了学制、教材改革试验。1965年区教育厅总结了柳江洛满农中重视作文进行语文教改的经验,后来在武鸣高中、百色初中进行了“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教改试验。1981年,广西教育学院教研部在壮族聚居的20个初中班进行了“以阅读为基础,以作文为中心,读写结合,精讲多练”的语文教改试验,使壮族学生语文成绩获得大面积的提高。1983年,为了推动对少数民族教育问题的研究,成立了广西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对壮族教育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少学者在总结民族教育历史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发展壮族教育的战略对策。如:发展壮族教育,要抓好基础,积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大力消灭文盲;对中等教育,要调整学校布局,注意重点扶持,提高壮族学生的文化水平;对壮族地区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要针对目前壮族地区劳动力素质低,生产水平不高的状况,应以培养初级人才为主,培养适应本地经济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人才为主的观点。近几年来,对壮族教育的研究成果甚丰。其中:甘怀义的《对发展我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几点意见》(1984年《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会刊》第一期),黄仲连的《认真贯彻民族政策,发展民族教育事业》(1984年《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会刊》第1期),韦金台的《略论壮文教学问题》(1989年《广西民族教育论文集》),纪锦、董文、陈绍基的《广西壮族少儿体质调研中的动态机能试验——哈佛台阶指数与PWC1700》(1985年《广西教育学会论文集》),周裘绒的《“捧金饭碗讨饭”的反思》(1990年《民族教育》第2期)等,质量较高,获得了好评。为了促进壮族地区教育与经济的进一步结合,自治区于1987年以来组织了有关专家在横县、象州、柳州等县市进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广西牵头建立了全国少数民族教育情报网,加强了与全国各少数民族教育改革的横向联系,并且由广西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协调全区各大专院校、学术团体、科研单位联合攻关,壮族教育研究正朝着联系实际,注重整体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 集资抢修中小学危房   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 ☛
000024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0: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