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周密《玉京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周密《玉京秋》《玉京秋》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①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②碧砧度韵,银床飘叶。③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④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⑤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 【注释】 ①长安:借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夹钟羽:该词所配用的律调,即北宋的黄钟羽,俗名中吕调。一解:一阕、一曲。②蜩(tiao条):蝉,俗称知了。③度韵:指传递有节奏的声响。银床:古时的井栏井架。《晋书·乐志》引《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④客思(si四):客居异乡的情怀。吟商:悲秋。商:指秋天。琼壶暗缺:敲击玉壶作为伴奏,使壶口缺损。典出《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⑤翠扇恩疏:天凉后扇子被主人弃置不用。班婕好《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红衣:指荷花。 【译文】 西湖烟水茫茫,山间树林摇曳着夕阳余晖,黄昏下寒蝉的歌吟格外凄切。长满青苔的石砧回荡着捣衣声音,井栏架旁落满枯叶。我徘徊伫立在桐树下,衣裳被露水打湿,时而采摘秋菊,时而吟咏这遍地的落花如雪。可叹如此轻易就与她分别,心中的隐情,只有石阶下蟋蟀能够诉说。 我吞吐幽咽地低唱着秋天的曲调,抒发羁旅情思。这曲调如此漫长不尽,以至击壶为拍,壶口敲出无数破缺。美丽的纨扇逐渐被疏远,荷花也一一花落香减,终告完结。劲健的西风吹来,可叹如此凉爽的初秋时节,我却茫然无所事事!月光下传来低回的箫声,那是谁在倚楼鸣咽? 【集评】 清·谭献:“(评‘烟水阔’句)南渡词境高处,往往出于清真。”(《复堂词话》) 清·谭献:“(评‘玉骨西风’二句)髀肉之叹也。”(《复堂词话》) 清·陈廷焯:“此词精金百炼,既雄秀,又婉雅,几欲空绝古今。一‘暗’字,其恨在骨。”(《白雨斋词话》) 近代·王易:“周密《蘋洲渔笛谱》中,如《玉京秋》、《采绿吟》、《绿盖舞风轻》、《月边娇》,皆自度腔。”(《词曲史》) 现代·唐圭璋:“此首感秋而赋。起点晚景,次写夜景。‘叹轻别’三句,入别恨。下片,承别恨层层深入。‘客思’两句,恨客居之无理。‘翠扇’两句,恨前事之消歇。‘玉骨’两句,恨时光之迅速。末揭出凄寂之感。”(《唐宋词简释》) 【总案】 词人久客临安,始终沉浮下僚,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见秋风起而倦游,而激愤。词中充满了人生的疲惫感和不平感,但其“一襟幽事”始终藏于暗处,不肯正面道出。兹引周密同时所作的一首诗《病中寄二隐》,作为参照:“名途尘海浩难亲,黄叶门前一尺深。五亩桑麻荒旧隐,十年书剑负初心。客愁不奈贫多感,老色偏随病见侵。奏赋相如今白首,倦游空有茂陵吟。”(《草窗韵语》卷一) 周密《玉京秋》《玉京秋》·周密
周密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碧砧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色。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寄西楼淡月。 《玉京秋》为周密自度曲,词咏调名本意。玉京,长安,并指首都临安。词人独客杭州,西风又至,心绪黯然,遂琢此词,以写其悒郁之怀。 上片以景起意。“烟水阔”三字,起得高健。将一派水天空阔、苍茫无际的寥廓景象,尽收笔底。接下“高林”、“晚蜩”二句,一写目见,一写耳闻。“弄”字是拟人的笔法,将落日的余晖依偎着树梢缓缓西沉之情态,表现得十分生动。好像是在哀伤白昼的隐没和依恋这逝水的年华似的。“碧砧度韵,银床飘叶”,意工句稳,是声色兼胜之笔。砧,指捣衣之石。因其漂没绿水之中,故冠以“碧”字美称之。“度韵”,指有节奏的捣衣声响,荡漾水际,富有韵律的美感。“银床”,白石砌成的井栏。“银”谓石之白,与碧砧相对。“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色”,俨然一幅秋宵觅句图画。衣湿、露冷,言伫立之久。秋色,芦花也,即所采之凉花。湿、冷、凉诸字,皆写人之感受,复笔描摹,愈见心绪之凄苦。以上种种描写,只在烘托环境。“叹轻别”以下三句,才点出心事。却又轻叩即止,不作更多剖露。“砌蛩”,指蟋蟀,鸣于秋间,其音凄切,能动客子之乡思。 过片“客思吟商还怯”,紧承“砌蛩”,是将词人的乡思与秋虫的清吟打并一起的手法。“怯”字很有力度。“怨歌长、琼壶暗缺”,二句进一步抒写恨情。“怨歌”,相思之歌也。唾壶击缺,本王敦事。敦咏“老骥伏枥”以铁如意击节而唾壶尽缺。草窗融化而出之,换一“暗”字,便有翻新之妙。“翠扇”、“红衣”宕开一层,转写外景。“恩疏”、“香褪”,写败残的莲花。入耳之秋虫,尽成怨曲;入目之秋花,并作愁容。“翻成消歇”者,兼此二者而言,是并上述唧唧之秋虫与枯荷败叶也都荡涤一尽。“玉骨”,用指体瘦。而“闲却”云云,则是功名未立之叹。而托辞微婉,寄兴遥深,此其所以为高。结拍二句“楚箫咽,谁寄西楼淡月”,是以远处的箫声,来唤醒词人的沉思,来衬托游子的孤寂。 周密《玉京秋》周密《玉京秋》周 密
周 密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①。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②。碧砧度韵③,银床飘叶④。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⑤。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⑥。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 注释 ①“因调”一句:夹钟:古代十二乐律之一。羽:五音之一。夹钟羽:羽声七调的夹钟称为“夹钟羽”,又称“中宫调”。解:乐曲的章节。②蜩(tiáo):蝉。③砧:捣衣石。④银床:井栏。⑤砌蛩(qióng):台阶下的蟋蟀。⑥琼壶暗缺:语出《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鉴赏 这是一首客居悲秋之词。词序注明了写作的背景与心境:“长安”是南宋时对临安的代称,所以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应是在宋亡之前;“独客”说明词人的境遇是孤独的,见西风,起相思,因而有了这首词。 起笔寂寥开阔:“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描绘出一幅秋意弥漫、烟水苍茫的暮秋晚景。这与周邦彦写秋景的《夜游宫》起笔相似:“叶下斜阳照水。”斜阳、秋水、蝉声、树林,这些都是秋天傍晚寻常的景象,但以“弄”字写光照,别致灵动。蝉声的“凄切”与词序中的“凄然”相呼应,奠定了此词的基调。 接下来的两个对句精美如锦:“碧砧度韵,银床飘叶。”其实要表达的意思很寻常:捣衣石上传来捣衣声,石井栏边飘下落叶。但是周密研炼字眼,雕琢成如此工整典雅的对句,他在语言上“镂冰刻楮”的特色可见一般。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由秋景逐渐过渡到人。“湿”“冷”是词人的感受,“采凉花”“赋秋雪”是词人的动作,这些字词都摹状出愁绪满怀、无可排遣的客子心境。景是凄凉,人也是寂寥。“叹轻别”三句,宛如一声声叹息,点明别恨。 诗画图(局部) 【清】 黄易 上海博物馆藏 换头两句,便上承别恨,进一步写客子愁绪。词人吟叹着秋声商调,又觉得歌声太悲而无法自胜,“怨歌长”一句与周邦彦《浪淘沙》“怨歌永、琼壶敲尽缺”词意相近,在其另一首《声声慢》中,亦有“琼壶歌月,白发簪花”的凄凉意境。 “翠扇”以下三句,实写荷叶凋零、荷花香散,其中“翠扇恩疏,红衣香褪”,又构成两个对句,语丽敏妙,造语精致。回忆中的翠扇红衣归于消歇,视线回到眼前,是“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谭献在《谭评词辨》中云:“‘玉骨’二句,髀肉之叹也。”所谓髀肉之叹,是自慨久居安逸,壮志渐消,不能有所作为之意。这二句既可理解为怀人,也可理解为自伤,总之是对时光空过、年华虚度的慨叹。歇拍以景结情,这是周密词中习见的手法。“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凄咽的箫声飘散在寂静的秋夜,无眠的人在淡淡的月光中独自伤怀。景与意会,情景交融,结尾富于诗意的联想。 张炎《词源》论“字面”谓:“句法中有字面,盖词中一个生硬字用不得,须是深加锻炼,字字敲打得响,歌诵妥溜,方为本色语。”周密词作的语言,正体现了张炎对于字面句法“平妥精粹”的要求。同时,周密这首词作,典雅密丽,富赡精工,都非常鲜明地体现出周邦彦词作对周密早期创作的影响。(黄阿莎) 集评 清《陈廷焯:“此词精金百炼,既雄秀,又婉雅,几欲空绝古今,一‘暗’字,其恨在骨。”(《白雨斋词话》) 链接 《玉京秋》词牌。《玉京秋》是南宋词人周密的自度曲,双调,九十五字,仄韵。 宋代城市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宋代的国土虽蹙,但是商品经济却有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城市也发生较显著变化。首先,宋代的城市突破了唐代时的坊市制,城内随处可设店肆,成为名实相符的城市。其次,有些新兴城市的出现已不再以政治、军事因素为主,而成为经济中心,其中比较著名的如泉州、汀州、温州、潮州、漳州等,是因海外贸易的发展而形成;苏州、真州(今江苏仪征)、建康(今江苏南京)、鄂州(今湖北武昌)、沙市、荆南(今湖北江陵)、潭州(今湖南长沙)等则由长江和其他内河贸易的发达而形成。 宋代日益发展的市镇经济。随着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繁荣,宋代不仅出现了许多人口众多、经济贸易发达的城市,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一些交通要道的草市、墟集以及一些驻军处也因人烟繁聚而逐渐演变成市镇。北宋时期的商税务有2100多所,除了设在州、府、县治之外,另外还有866所设置在市镇,其中尤以江南地区为多。南宋时期的江南市镇经济继续发展,据吴自牧《梦粱录》的记载,临安(今浙江杭州)附近有15个市镇;宝庆《四明志》记载鄞县(今浙江宁波一带)有市镇18个,慈溪县有市镇16个,定海县有市镇13个;景定《建康志》记建康府(今江苏南京)有淳化等14个镇、汤泉等20余市。 古代音律知识。古代的音律分为五音和十二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十二律指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律制,阳六为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亡射,阴六为吕,即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