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墨Mò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广东之高要、云南之泸水、河北之辛集、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内蒙古之乌海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引 《元和姓纂》云: “孤竹君之后。本墨台氏,后改为墨氏。望出梁郡。”此以名为氏。
❷ 《姓氏考略》据王符《潜夫论》注云: “禹师有墨如,是墨姓不止孤竹一派。”
战国时有墨翟,仕宋为大夫,墨家学派创始人;唐代有墨君和; 明代有墨麟,永乐初为兵部侍郎,赠少保,谥荣毅; 又有墨池。

墨mò

❶寫字、作畫用的黑色顏料。蔡邕《筆賦》:“形調搏以直端,染玄墨以定色。”
❷黑色。引申謂貪污、不廉潔。《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爲墨。”董仲舒《士不遇賦》:“指貞白以爲墨。”
❸燒田。古人爲捕獸,往往縱火除地,稱作燒田。燒田則土黑,故亦稱燒田爲“墨”。枚乘《七發》:“徼墨廣博,觀望之有圻。”
❹通“纆”。繩墨。木工用來校正曲直的墨斗線。引申謂法度,準則。參見繩墨。也引申爲繩索。《漢書》揚雄《解嘲》:“徽以糾墨,制以質鈇。”
❺墨子或墨家的簡稱。司馬相如《美人賦》:“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

墨/隃麋/淡墨/焦墨、宿墨、退墨/松烟墨/油烟墨/彩墨/徽墨/李廷珪松烟/九玄三极墨/大国香墨/天下文明墨/方于鲁所制墨/吴去尘所制墨/金壶液墨/柔翰斋墨/笥友墨/渊云墨/曹素功所制墨

☚ 诸葛制笔法   墨 ☛

书写绘画所用的色料。发明年代久远。商代陶器、兽骨上即有以墨书写的文字。秦墓、西汉墓出土文物中,亦发现有圆块状、需用研石压研的烟墨。东汉墨的形状改进成墨锭,可直接拿着研,不少地区都出现较大制墨作坊。三国时,制墨之术更加精良,已知和胶之法,皇象论墨有“多胶黝黑”之说,韦诞也制出“一点如漆”的佳墨。晋代、南北朝,墨的质量不断提高,有张金以善制墨著称于世,有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其中有专讲制墨工艺的《合墨法》。唐代,政府设官置厂,专事造墨,墨官祖敏制墨之佳名闻天下。南唐李廷珪一家,制出美观适用的“李墨”,其产地歙州(后改名徽州)成为著名制墨中心、名墨“徽墨”的产地。宋代,文人辈出,极重书法,故取墨甚严,辨墨尤精,还发明油烟墨,质量大有提高,不仅用作书写,亦有收藏清玩的。明、清时,对于取材、配制均有进步,墨色黑润,气味馨香。特别是清代,制墨向“精鉴墨”和“家藏墨”方向发展,质量精良、图案细致、铭款考究、造型优美、装潢华丽,成为工艺美术品。墨一般分为三类,即“松烟墨”、“漆烟墨”、“油烟墨”,分别以松枝、生漆、动植物油烧出的烟炱加上黄明胶、解胶的梣木皮水、防腐香料麝香和冰片等混合制成。将绘画之颜料制成墨形,即成“彩墨”。

☚ 墨   隃麋 ☛

墨色,运用墨色的技法、技巧,是历来中国书法、绘画家们高度重视的一种重要艺术技巧。墨,墨迹,亦用以指书法、绘画作品。五代后梁荆浩《笔法记》: “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笔。”

(盛)

☚ 笔   气韵 ☛

《墨》

明·陆树声1

墨以陈为贵,余所蓄二墨2,形制古雅,当是佳品。独余不善书,未经磨试;然余惟不善书也,故墨所久存。昔东坡谓:吕行甫好藏墨而不能书,则时磨墨汁小啜之3。余无啜墨之量,惟手摩香泽4,足一赏也。

1 陆树声(1509-1605):明代文学家,有《清暑笔谈》。2蓄:收藏。3啜(chuo)饮。4摩:抚摸。

【析点】 这是一篇颇为别致的咏物短文,它不着重于咏对象物的形质,而重在咏人对此物独特的癖好。古人喜书画,墨于书法绘画不可或缺,因此倍加珍惜,视之为宝。文房四宝,墨与其中。喜书而爱墨,常情常理,而陆公、吕公爱墨与一般文人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二公不善书、不能书而爱墨,奇;不善书、不能书而比善书、能书者更爱墨,甚而至于用眼、舌、鼻赏之,则奇之又奇了。陆公所蓄之墨古雅可观、香泽可嗅,赏一赏也无妨,而吕公竟至于到“时磨墨汁小啜之”,真不可思议。

绘书作画以陶冶情性,离不开墨,墨既为文人必用之物,日久而成为修养的代名词。如用“胸无点墨”形容庸人鄙陋无知;用“喝足墨汁”比喻饱有学识。然而陆、吕二公爱墨之意不在于此。因为陆公不善书,即使天天抚摩仍不善书;吕公不能书,再喝多少墨汁照样不能书。但是倘若陆、吕二公不知墨、不识墨,对这种煤胶合成的黑物,无论其形,其味,其香怎样悦人感官,也断不会爱到“手摩香泽”甚至“小啜”的程度。收藏品必定是收藏者的珍爱之物,收藏者情趣的所在。这足可以显示陆、吕二公的情怀和风貌,用“墨痴”称之也不为过


墨-通假字-可可诗词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墨,书墨也。”墨,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国语·吴语》:“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鸟羽之矰,望之如墨。”
1.通“默” mo
[例一] 《正字通》:“墨,与默通。”《汉书·田蚡传》:“故(窦)婴墨墨不得意,而厚遇(灌)夫。”墨墨,《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作“默默”。墨通“默”。
[例二] 《潜夫论·释难》:“父母将临颠陨之患,子弟将有陷溺之祸者,岂能墨乎哉!”汪继培笺:“墨,读为默。”墨,默然无言。墨通“默”。
墨,明母、职部;默,明母、职部。明母双声,职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𦄿”(纆) mo
[例一] 《通训定声》:“墨,假借为𦄿。”《史记·南越列传》:“成败之转,譬若纠墨。”纠墨,纠纆,绳索缠绕。墨通“纆”。
[例二] 《文选》扬雄《解嘲》:“徽以纠墨,制以锧铁。”李善注:“《说文》:‘墨,索也。’”按,今《说文·系部》:“𦄿,索也。”墨通“纆”。
墨,明母、职部;纆,明母、职部。明母双声,职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墯
  • 下一篇:壇

文房四宝之一,是一种书写绘画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说文》:“墨者,黑也,松烟所成,土之类也。”汉人已有用墨的记载。魏晋时“有墨丸,乃漆烟松墨夹和为之”;唐代有松烟墨,产于高丽,是“用多年老松烟,和糜鹿胶造成”;宋代有一种宫中用墨,是“用油烟入脑麝金箔,谓之‘龙香剂’。”(元陶宗仪《辍耕录》)晚唐至宋代,最负盛名的是徽墨,所谓“近世称徽墨,率用桐油烟”(宋赵希鹄《洞天墨录》)。宋周密《长亭怨慢》词云:“醉墨题香,闲箫吟玉尽吟趣。”刘克庄《贺新郎》词:“余翰墨,被风雅。”

☚ 蟾蜍砚滴   镇纸 ☛

读音m·o(ˋ),为o韵目,属e—o—uo韵部。莫北切,入,德韵。
❶墨汁。
❷黑色的;近于黑色的。
❸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刻然后涂黑。
❹泛指写字。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m·ei(ˊ),为ei韵目,属i—ei—ui韵部。旻悲切,平,脂韵。
❶[墨杘]狡诈;无赖。见《辞源》。

上一条: 下一条:

〔mo〕 mel: 一块 ~.ad jenb mel.
墨斗〔mo dou〕 dal xad: 木匠要用 ~。mox jangb yongbdal xad。
墨盒〔mo he〕mel hox。
墨绿〔mo lǜ〕 liol ghueb。
墨水 〔mo shui〕mel sheit.
墨线 〔mo xan〕 mel xanb;hleat mel.
墨鱼〔mo yu〕 mloul mel yil.

{}7104墨斗。中原官话。山东费县〖〗。(用墨)涂抹。西南官话。湖北武汉〖〗。把这个字~了它。弄黑。西南官话。湖北武汉〖〗。衣服~了一大块。有斑。粤语。广东增城〖〗。密。闽语。广东揭阳〖〗。山顶个树生到~死山上的树木长得密得很‖伊撮物件□〖〗。到~~,无人觅得着他的东西藏得密密的没人找得到。极。吴语。浙江苍南金乡〖〗。~黑。计量土布长度的单位,其长度因时因地不一。胶辽官话。山东莱阳。1935年《莱阳县志》:「土布…十五尺为~。」吴语。上海崇明〖〗。纺子三墨丈个纱纺了能织三丈布的纱‖拨你几~老布着着给你几丈土布穿。浙江浦江。1916年《浦江县志稿》:「邑中绩布者以一丈二尺为一~。」◈ 《国语・周语下》:「其察色也,不过~丈寻常之间。」三国吴韦昭注:「五尺为~。」吗。吴语。江苏丹阳〖〗。格段料作好~𭆻(这段衣料好吗?)嘛。赣语。湖北蒲圻:他~,是这么得个。象声唤牛声。赣语。湖北蒲圻〖〗。

❶〈隐〉清末江湖诸行指北方。五色与方位配伍,北方属黑,故以墨隐指。
❷〈隐〉广东海丰鱼行指数目七。参“己、辰、斗、苏、马、棱、墨、眉、牛、号”。

墨mò

❶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也指墨汁
 △ 黑~∣研~。
❷黑色或近于黑色的
 △ ~绿。
❸指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颜料
 △ 蓝~水|油~。
❹借指诗文或书画
 △ ~宝(宝贵的字画)。
❺借指知识、学问
 △ 胸无点~(形容没有学问)。
❻姓。

❶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块状,一般是用松烟或煤烟等制成;与墨有关的:~汁︱~斗(dou)︱~海︱~盒︱徽~︱落~︱着(zhuo)~︱泼~︱磨~︱研~︱绳~︱淡~︱朱~︱膏(gao)~︱粉~登场︱大处落~︱近朱者赤,近~者黑。
❷泛指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某种颜料:~水︱油~。
❸黑色或近于黑色的:~晶︱~镜︱~菊︱~绿。
❹文字;写的字;画的画:~宝︱~迹(ji)︱翰~︱笔~︱遗~︱闱(wei)~︱笔~官司︱舞文弄~。
❺比喻学问或识字能力:文~︱胸无点~。
❻贪污:~吏︱贪~。
❼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或额上刺上标记并涂上黑色:~刑︱~面。
❽指战国时的墨子:~守成规。

墨mò

❶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的颜料:磨墨│笔墨纸砚。
❷ 泛指写字、印刷等用的颜料:墨水│油墨。
❸ 诗文,字画:翰墨│遗墨。
❹ 比喻学问:骚人墨客│胸无点墨。
❺ 木工用的墨线,也指法度、准则:墨线│绳墨之于曲直。
❻ 黑色的,深色的:墨镜│墨菊。
❼ 古代的一种刑罚。
❽ 不廉洁的,贪污的:墨臣│墨吏。
❾ 指墨家学派。
❿ 指墨西哥。
⓫ 姓。

墨mò

❶用来写字绘画的用品,黑色,泛指写字印刷的颜料。
【词汇】墨汁︱墨盒︱墨海︱墨水︱墨线︱徽墨
【组词】笔墨纸砚︱一瓶墨︱浓墨重彩
【例句】小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
 ❍ 妈妈走进屋,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地叫了起来。
【近义】黑
【反义】白
❷指写成的字或画。
【词汇】墨宝︱泼墨
【例句】这是一幅孙中山先生的遗墨,有相当高的文物价值。

(1次) 犹言绳墨。工匠画直线的工具。章画志~兮《章·怀》
另见[繩墨]

墨mò

犹言“绳墨”,工匠画直线的工具,代指法度、计划。《怀沙》:“章画志墨兮。”朱熹集注:“墨谓绳墨。”

墨mò

书写绘画的用品。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如:胸无点墨。也作“墨水”。清·钱泳《履园丛话·报应·刻薄》:“有某公子最刻薄,在河南节署,胸无墨水,而善于骂人。”也作“墨水儿”。《儿女英雄传》三九回:“老爷正为这桩事,一个人为难了半天,那一肚子墨水儿,不差什么彆得都要漾上来了。”

墨mo

墨宝 墨笔 墨钉 墨斗1 墨海2 墨盒 墨黑 墨迹 墨家墨晶3 墨镜 墨菊 墨客 墨吏 墨绿 墨水儿 墨线 墨刑4 墨鸦墨鱼 墨汁 笔墨 翰墨 徽墨5 落墨 浓墨 泼墨 绳墨 贪墨6文墨 遗墨 油墨 朱墨7 墨斗鱼 墨水池 水墨画 吸墨纸 墨迹未干 墨守成规 笔墨官司 笔墨纸砚 泼墨山水 惜墨如金 朱墨加批 骚人墨客 大处落墨 挥毫泼墨 拘守绳墨 舞文弄墨 胸无点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墨mo

写字绘画的一种颜料。黑色,多呈长方形块状。使用时加水研成墨汁;也指墨汁:笔、~、纸、砚是文房四宝|安徽出产的~很有名|用毛笔蘸着~写大字。

(同)黛 玄 缁 乌 黑

墨mò

❶墨汁:要我研了那些~,早起高兴只写了三个字,丢下笔就走了,哄的我们等了一日。(八·189)
❷妇女画眉的颜料: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三·69)鬓如刀裁,眉如~画。(三·66)

墨mò

指墨西哥。1905年方经《估洋教授浅说》:“吾国币制向以钱为本位,自外洋银元入中国,遂称之曰洋钱。又因鹰圆产自美洲墨西哥国,故又曰墨洋。又以其产自外邦,而形圆如饼,故又名番饼。今统称之曰英洋者,盖其阳面有一鹰,适与英字同音,以误传误,相沿成习,而不知者竟以为产自英国。于是乎喧宾夺主,久假而不归矣。”

❶兆廣。《周禮·春官·占人》: “凡卜, 君占體, 大夫占色, 史占墨, 卜人占坼。” 鄭玄注: “墨,兆廣也。”
❷黥。《周禮·秋官·司刑》: “司刑掌五刑之法,以麗萬民之罪,墨罪五百。” 鄭玄注:“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古代名物 > 文具類 > 墨部 > 正名 > 墨
墨  mò

文房四寳之一。書寫、作畫用的黑色顏料。後亦包括朱墨及各種彩色墨。早期的墨是從天然植物、礦物中得到的。戰國時期人造墨得到廣泛使用。唐宋間墨因原料的不同,分爲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三大類。至明清兩代,墨的製造在質量、數量及裝飾、裝潢上均達到極盛。《莊子·田子方》:“宋元君將畫圖,衆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明·陶宗儀《輟耕録·墨》:“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晉時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夾和爲之。”《三才圖會·器用》:“後漢·李尤《墨硯銘》曰:‘書契既造,墨硯乃陳。’墨與硯者則是,與文字同興于黄帝之時也。一曰田真造墨。”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金石部 > 石 > 墨
墨  mò

亦稱“烏金”、“陳玄”、“玄香”、“烏玉塊”。松烟和入膠汁、香料等加工製成之墨。色黑,塊狀。主治吐衄,崩中漏下,血痢,癰腫發背。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土一·墨》:“〔釋名〕烏金,陳玄,玄香,烏玉塊。”


古代名物 > 占相類 > 龜卜部 > 形兆 > 墨
墨  mò

占卜時經鑽灼後龜甲裂開的主幹兆紋。《周禮·春官·占人》:“史占墨,卜人占坼。”鄭玄注:“墨,兆廣也。”《禮記·玉藻》:“卜人定龜,史定墨。”孫希旦集解:“凡卜以火灼龜,視其裂紋以占吉凶。其巨紋謂之墨,其細紋旁出者謂之坼。謂墨者,卜以墨畫龜腹而灼之,其縱墨而裂者吉,不從墨而裂者凶。”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度量部 > 長度、面積單位(附) > 墨
墨  mò

古代長度單位名。五尺爲墨。《國語·周語下》:“其察色也,不過墨丈尋常之間。”韋昭注:“五尺爲墨,倍墨爲丈。”

墨mò

❶清代北方江湖镖行谓北(方位)。《江湖走镖隐语行话谱》:“北: 墨。”《江湖行话谱·行意行话》:“北为墨。”
❷广东海丰地区沿海渔民、鱼贩谓数目七。参“丁、孔、斗、苏、马、棱、墨、眉、牛、号”条。

墨【同义】总目录


墨麝煤墨卿陈玄玄香乌丸灶煤乌金犀璧翠饼水苍笏松滋侯漆妃乌玉块玄香太守易玄光黑犀燕正言

皑、白;黑、墨、青、乌、皂

○皑ái

(形)〈书〉洁白:~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 白~~|~白。

○白bái

(形)像霜或雪的颜色:~熊|~种人|~木耳|~皑皑|唇红齿~|~璧微瑕|颠倒黑~。

●黑hēi

(形)像煤或墨的颜色:~猫|~皮肤|~油油|~白分明 |~云压城城欲摧。

●墨mò

(形)黑色:~菊|~镜|朱~套印|近~者黑|~染鹭鸶染不黑。

●青qīng

(形)黑色:~衫|~丝一缕。

●乌wū

(形)黑色:~云|~梅|~金|~黑|~亮的头发|~漆墨黑。

●皂zào

(形)黑色:~鞋|不分~白 |蟒袍玉带,粉底~靴。


廉;墨、贪、污

○廉lián

(形)廉洁:~洁|~政|清~|清正~明 |不知~耻|~直之士|~正无私|顽~懦立|寡~鲜耻。

●墨mò

(动)〈书〉贪污:~吏|贪~之风|贪~败度。

●贪tān

(动)原指爱财,后多指贪污:~贿|~污|~财好贿|~赃枉法|~贿无艺|~污腐化。

●污wū

(形)不廉洁:贪~犯|贪~分子|~吏黠胥|贪官~吏|贪~受贿。


墨;朱

○墨mò

(形)黑色:~菊|~镜|朱~套印|~染鹭鸶染不黑。

●朱zhū

(形)古指正红色:~笔|~漆|~墨加批|~门生饿殍,白屋出公卿|近~者赤,近墨者黑。

墨mò

〖名词〗
一、即墨子(约前468—前376)。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3)。《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谗谀。——凭着孔子、墨翟的口才还不能避免坏人的诬陷。《原道》: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因此那些讲道德仁义的人,不加入杨朱学派,就加入墨翟学派。《争臣论》: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所以夏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回家,坐席还没有坐暖,墨子回家,烟囱还来不及烧黑,就又出行了。
二、墨家学派(1)。《游侠列传序》:然儒、墨皆排摈不载。——可是儒家、墨家都排斥摈弃不予记载。
三、黑色(1)。《北山移文》:至其纽金章,绾墨绶。——等到他挂起铜印,拴上黑色绶带。

墨mò

❶ 写字作画用的黑色颜料。《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䑛笔和~,在外者半。”(舐shì:舔。)傅玄《太子少保箴》:“习以性成,故近朱者赤,近~者黑。”
❷ 黑色。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魏学洢《核舟记》:“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
❸ 染黑,变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衰绖cuīdié:丧服丧带。)又:“遂~以葬文公,晋于是始~。”
❹ 贪污。《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杀人不忌为贼。”《明史·海瑞传》:“属吏惮其威,~者多自免去。”
❺ 古代刑法,在犯人面部刺字并涂黑作记号,又叫黥刑。《尚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汉书·刑法志》:“~者守其门。”
❻ 木匠画线用的墨斗和墨线。《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荀子·礼论》:“故绳~诚陈矣,则不可欺以直。”
❼ 法度,准则。《晋书·刘毅传》:“正色立朝,举纲引~。”
❽ 墨家。《庄子·列御寇》:“儒~相与辩。”《韩非子·显学》:“故孔墨之后,儒分八家,~离为三。”

*mo

C4AB
❶以松烟、煤烟制成的黑色颜料,可用于书写、绘画:~汁/笔~纸砚/泼~画。
❷泛指用于书写、绘画、印刷等的各色颜料:油~/红~水。
❸写出的字或绘出的画:~宝/~迹/遗~。
❹黑色或近于黑色的:~镜/~菊。
❺<文>贪污不廉洁的官吏:~吏。
❻古代“五刑”之一,在罪犯脸上刺刻涂墨留下标记,又称“黥”。
❼特指墨家。
❽姓。

各种的刑罚

各种的刑罚

百刑
刑罚的名称:刑名
刑罚的种类:刑种
军中的刑罚:军刑
按其罪行应判的刑罚:罪刑
对造谣惑众的人所处的刑罚:造言之刑
用鞭子或竹板拷打的刑罚:笞(笞刑) 扑罚
 笞刑和杖刑:笞杖
 鞭抽棒打的刑罚:鞭杠
用鞭杖的刑罚:鞭(鞭刑;鞭拊;鞭杖) 罚抶 棰楚
用棍棒等拷打罪犯的刑罚:杖(杖刑;杖棰;杖罚) 棰 棰 决罚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罚:徒(徒刑) 刑徒
剥夺罪犯生命的刑罚:死刑 极刑 重罪重辟 重诛 肆刑 极典 深辜
斩首的刑罚:殊死(殊死刑) 斧钺之诛
 接受死刑:归死
杀头或腰斩的刑罚:斩杀
用绳子勒死的刑罚:绞刑
死刑以外的刑罚:小辟
 死刑以外的一切刑罚:生刑
施于下体的刑罚:下服
施于上体的刑罚:上服 刺颊
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耐罪
在罪犯脸上刺字,以墨涂之:黵(黵面) 黥(灼黥) 墨面 墨辟 刀墨 刺字 刺面
于额上刺字:黥首
刺面额,涅以墨之刑:
以刀刺面、染黑为记:

☚ 刑罚   各种程度的刑罚 ☛

能使纤维、染料等着色的有色物质

能使纤维、染料等着色的有色物质

染料
深蓝色的染料:靛(~蓝;青靛)
用孔雀石制成的绿色颜料:石绿
青黑色的染料:靛花青
青黑色的颜料:黛(黛墨;粉~)
旧时妇女画眉用的青黑色颜料:蛾黛 螺黛
用于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墨(行~;纸~)
一种白色颜料:锌白
赤红如赭土的颜料:
褐色颜料:露褐
涂在物体表面而起装饰或保护作用的物质:涂料
红色的涂料:丹雘 锦砂
含银的白色涂料:销银
一种用银粉调成的颜料:银泥
一种有机合成染料:阴丹(~士林)
其他矿物颜料:石绿 石青 赭石 小墨藤黄
(用来着色的物质:颜料)

另见:文具 墨

☚ 颜料   木片 ☛

贪污

贪污

贪(贪墨;贪洿;贪浊;贪秽;贪黩) 墨(婪墨;沓墨) 默 黩 赃 秽货 臧污
贪污财物:渎货
 贪污救济款物:冒赈
 贪污军饷:冒饷
经手钱财时私下扣取小部分:落钞
利用经手钱财的机会贪污:中饱私囊利饱囊中
吞没贪污:隐没
诈骗贪污:骗赃
官场腐败,贪污成风:贪墨成风
贪污腐化,名声极坏:贪污狼借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地取得财物:贪污)

另见:利用 职务 侵吞 盗窃 骗取 占有 财物

☚ 不廉洁   贿赂1 ☛

墨(朱~;浓~;陈~) 煤(松煤)乌丸 乌金 松烟(松烟督护) 龙宾 玄香 玄珠 玄云 陈玄 漆妃 翠饼 蛾绿 隃糜 隃麋 铁角 黑犀 点漆璧 松滋侯 龙香剂 燕正言 易玄光 乌玉玦 水苍笏 黑松使者
墨上刻的龙纹:瘦龙
墨的戏称:墨卿
瓶装的墨:黑蛟(黑蛟螭) 墨水 墨汁 墨渖 麟髓
旧时安徽省徽州府产的墨:徽墨
年代久远的墨:古墨
精良之墨:金壶墨
名贵的墨:贡墨 龙宾 隃墨
名贵的香墨:麝墨
(用于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墨)

另见:笔 黑

☚ 砚台   笔 ☛

书画

书画

墨 字画 缟素 缣素 缣楮 缣箱 翰染
对他人书画的敬称:芳翰 墨宝
文章书画:翰墨
诗文书画等:笔札 笔墨
亲手写画的字画:手迹
直挂的长的字画:条幅
成组的条幅:屏(挂~;寿~)
书画家本人的字画:真迹 墨迹 真笔 的笔
以绢为底的书画:绢本
装裱成卷轴形可悬挂的字画:挂轴 卷轴画卷
醉中所作的诗画:醉墨
挂在客厅的大字画:中堂
比中堂小的字画:立轴
篇幅很小的书画:尺图 尺幅寸缣 尺缣寸楮 尺缣寸纸 尺书寸札 尺素寸楮 寸素尺缣 片楮尺缣 片楮寸笺 片章尺楮 片纸尽幅
横的字画、标语等:横幅
长条形的横幅字画:横披
装裱成横幅不能悬挂的长卷:手卷
题有词句的整幅绸子:幛(幛子;~喜;寿~;挽~)
精妙的字画:神品 墨妙 妙品
绝妙无比的诗文书画:绝笔
最好的字画:压卷
可珍贵的字画:墨宝 珍翰
残缺的字画:断管残渖
残缺不全的诗文字画或典籍:断墨残楮 碎墨零嫌
遗留下来的或残存的书画:余墨
死者留下的书画:遗墨 遗作 遗迹 遗芳 遗笔
书画的宽度:画幅
书画用笔细而密:细密
书画等美妙飘逸:馨逸
笔墨洒脱自然,神采飞扬:翰逸神飞
书画拙劣:墨鸦

另见:作品 写 绘画

☚ 书画   图画 ☛

黑色

黑色

黑(染~;晒~;熏~) 蚁(~裳) 墨(~镜) 黔(~首) 黩(林木润~) 黎 乌 元(元色)玄(玄色;玄采) 卢 青(青色;青衣) 皂 玈 幽 淄 缁(~衣) 骊(骊色) 炱(色~) 黮 黓 黟 鸦 黫 黸 墨色 乌黑黑
像各种东西的黑色:炭色 炭黑色 茶黑色 茶墨色 沥青色 柏油色
像铁一样黑的颜色:铁黑
纯正的黑色:纯黑 正黑 玄英
淡黑色:黪墨 苍黑 晦黑 灰黑(灰黑色) 水墨 冥色 毛皂 青灰 鸦青 浅黑色 暗黑色
深黑色:黤 元青 玄青 鸦深 沉黝黝然 骊黑 突黑
树林深黑而茂密:黑郁郁

☚ 黑   黑里带其他色 ☛

参战

参战

赴战 赴斗 触战
参与战事:赴机
要求参加战斗:求战
请求参加战斗:请战
请求前往作战:请行
 割下头发,请求出战:断发请战
在服丧期间参军作战:墨绖从戎 墨从戎
赶去参加战斗:蹈敌
奔赴战阵:赴敌
列阵参战:鹅陈
亲临战斗:触锋
身临战阵:临阵(~指挥)
 将帅亲临作战前线:亲冒矢石 亲当矢石
 带头上阵:亲临前线 身临前敌 冲锋在前
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身先士卒 身先士众 争先士卒
亲临前线作战,不怕牺牲:飞箭击石
实际作战:实战 真枪实弹
(参加战争或战斗:参战)

☚ 准备战斗   进行战斗 ☛

305.墨(p630.3)

义项一,书证引作:《太平御览·二四四·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习以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又,义项七,书证引作:《荀子·解蔽》: “《诗》云: ‘墨以为明,狐狸而苍。’此言上幽而下险也。”
按:两义项所引书证失误者各一:
一、引《太子少傅箴》不确,原文无“近朱者赤”句,为引者据后世对偶之文想当然而误加也。其相邻字句乃是: “习以性成,故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此文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全晋文》卷四十六,不必由《太平御览》转引也。而此语成对偶文,似从明代始见。明·吴承恩《西游记》二十二回:“行者道:正是这等说。常言道:‘近硃者赤,近墨者黑。’那怪在此,断知水性。”姜南《投随笔·丹之所藏者赤》:“谚言: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六十种曲·明·无心子<金雀记·临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老爷既能作赋,小人岂不能作歌?”
二、义项七之书证, 由《荀子》转引《诗》,则令读者生疑:《诗》中有例何故不直引,而须由《荀子》转引, 岂不舍本逐末乎?原来,今本《诗》三百篇无此句,乃逸诗也。故当于《荀子》书证之末注明: “引《诗》已佚”,或“今《诗》无此句。”皆当。

☚ 堕甑   墨汁 ☛

墨mò

莫北切,入德。
❶黑墨。傅玄《太子少傅箴》:“近朱者赤,近~者黑。”
❷文字书画的代称。徐渭《画鹤赋》:“褚~如工,反寿终身之玩。”

〖墨〗 粵 mak6〔默〕普 mò

❶ 墨,黑色顏料。許慎《說文解字》:「〜,書〜也。」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滿紙春愁〜未乾。」
❷ 文字的代稱,有成語「舞文弄〜」。吳子良《荊溪林下偶談》:「俚俗謂不能文者為胸中無〜。」
❸ 黑色。魏學洢《核舟記》:「鉤畫了了,其色〜。」(了了:清晰分明。)
❹ 穿上黑色喪服。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遂〜以葬文公。」(文公:指晉文公。)
❺ 繩墨,即古代木匠所用的墨線。荀況《荀子.大略》:「如權衡之於輕重也,如繩〜之於曲直也。」
❻ 貪污。《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為〜,殺人不忘為賊。」
❼ 墨刑,古代刑罰之一,在臉上刺字後塗上墨,又稱為「黥【粵 king4〔鯨〕普 qíng】」。《尚書.伊訓》:「臣下不匡,其刑〜。」(不匡【粵 hong1〔康〕普kuāng】:不糾正君主的過失。)
❽墨家的簡稱,戰國時代的哲學派別、「九流十家」之一,其創始人為宋國的墨翟。孟軻《孟子.滕文公》:「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楊:指楊朱學派,與儒家和墨家相抗衡。)
❾ 通「默」,沉默,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默」。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孔靜幽〜。」(孔:很。)

又称 “黥”。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周礼》称墨,《尚书》称黥,是肉刑的一种。指在犯人脸上刺字,染以黑色。是中国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中的最轻刑始于夏朝,商周因之。秦代和汉初也被广泛地适用。秦以前对妇女不用墨、劓、刖三等刑。秦则男女一律。《秦简、法律答问》载:“人臣(男奴) 甲谋遣人妾(女奴) 乙盗主牛(偷盗主人家牛),买 (卖),把钱偕邦亡 (一同携款逃亡出境),出缴,得 (出边塞时被拿获),论各可(何)殹 (也)?当城旦黥之,各界主,(各发还给原主人)。”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除肉刑,用髡钳城旦舂代替黥刑。此后隋唐律采笞、杖、徒、流、死五刑,墨刑废而不用。五代时后晋天福年间始创流配刺面之法; 宋律因袭此制,有刺配远恶州郡的规定; 辽、金、元、明、清沿袭未改,作为五刑之外的附加刑。所谓刺面,实际是古代墨刑的复活。起先仅施行于盗贼,后来刺缘坐,刺凶犯,刺逃军、逃流,刺外遣、改遣、改发。刺面时有刺事由的,有刺地方的,清代并有刺满汉文字的。刺字方法各代不同,以清律为例,初犯刺右臂,再犯刺左臂,再犯刺右脸、左脸。大抵“律”刺臂,“例”多刺脸。刺字的位置大小均有规定。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殷周甲骨文,都使用了墨。上古以黑土为墨,故字从黑土。河南擂鼓台西汉墓出土有墨丸。宋代晁说之《墨经》:“古用松烟、石墨二种,石墨自晋魏以后无闻,松烟之制尚矣”。汉以后制墨技术渐趋完善。用料分别以油烟、松烟、漆烟为主加胶及多种中草药,入臼捣,多达30000杵,入模制成墨锭。松烟墨,松枝烧烟制成,墨着纸上无光泽,别具趣味。日本人喜用松烟墨作画。油烟墨,桐油烧烟制成。墨着纸上、黑而有光泽。书画多用之。漆烟墨,生漆烧烟制成,着纸黑有光泽。按烟质粗细可分全烟、贡烟、顶烟、超顶烟等。烟煤贵轻,墨不贵轻,墨泛紫光者佳,久存之墨胜于新墨。

☚ 兼毫笔   松烟墨 ☛

刑罚名。五刑之一。即先用利器在罪犯面部刻上图案,然后用墨窒其上的刑罚。《尚书·吕刑》: “墨辟疑赦,其罚百缓,阅实其罪。”周秉钧易解: “墨,即黥,辟,罪也。”

☚ 明代赎罪法   墨辟 ☛

墨Mo

中国书画材料之一。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已使用了墨,殷墟甲骨文,亦有用墨痕迹。上古以黑土为墨,故字从黑土。河南擂鼓台西汉墓出土有墨丸。宋代晁说之《墨经》:“古用松烟,石墨二种,石墨自晋魏以后无闻,松烟之制尚矣。”汉以后制墨技术渐趋完善。制墨用料分别以油烟(桐油烟)、松烟、漆烟为主,加胶及多种中药材等,入臼捣凡三万杵,入模制成墨锭。按烟质粗细可分为全烟、贡烟、顶烟、超顶烟等。烟煤贵轻而墨不贵轻,泛紫光者佳。久存之墨胜于新墨。近年来书画用墨汁质量好使用方便,几欲代替墨锭。

☚ 绢   松烟墨 ☛

中国书画用的主要材料,“文房四宝”中的一宝也可称为是黑色的颜料。古代以黑土为墨,墨字从黑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殷周甲古文都使用了墨。墨的别名很多,乌金、乌玉块、陈玄(黑即玄,古代以玄色为正色)、玄香(造墨时另加一些药料,墨黑而光并发散一种异香)等。古代制墨以烧松枝得黑烟加胶,入臼捣,再入模制成墨锭称松烟墨;桐油或麻油烧烟制墨油烟墨。制墨原料中要加中草药(猪胆、麝香、珍珠等),用药意在经久墨色不退,胶力不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墨可入药治疗“赤白下痢”、“吐血不止”、“风癣”、“痒痛”诸症。墨的种类繁多,依原料之不同,可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两大类。清代有很多著名制墨家,出现多种名墨,命名高雅,如“凤阁奇珍”、“文圃精华”、“群仙高会”、“日月合壁,五星联珠”等。中国历代名墨,可作为观赏墨,有收藏价值。

☚ 笔帘   徽墨 ☛

墨mò

❶写字、绘画用的各色颜料。如:蓝黑墨水,红墨水。
❷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如:墨汁,墨锭。
❸指名人的字画。如:墨宝。
❹黑色的。如:墨镜,墨菊。
❺文章的代称。如:笔墨官司。

墨mò

《本草纲目》土部第7卷墨(218)。药名。
【基原】为松烟和入胶汁、香料等加工制成之墨。入药以陈久者为佳。
【别名】乌金、陈玄、玄香、乌玉块(《本草纲目》)。
【性味】辛,平。
❶《本草拾遗》:“温。”
❷《开宝本草》:“味辛,无毒。”
❸《医林纂要》:“辛苦,平。”
【归经】入心、肝经。
❶《本草求真》:“入肝、肾。”
❷《要药分剂》:“入心、肝二经。”
【功用主治】止血,消肿。治吐血,衄血,崩中漏下,血痢,痈肿发背。
❶《开宝本草》:“止血,生肌肤,合金疮。主产后血晕、崩中卒下血,醋磨服之。亦主眯目,物芒入目,摩点瞳子上。又止血痢及小儿客许,捣筛和水温服之。”
❷《医林纂要》:“泻心清肺,去妄热,上妄血,下气归肾。”
❸《本草再新》:“平肝润肺,除风热,止咳嗽,生津解渴。”
【用法用量】内服:磨汁,一至三钱,或入九、散。外用:磨汁涂。

墨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工艺品。先秦时期,人们已利用天然石墨写字。人工制造的烟墨大约始于汉代。安徽制墨始于唐末,当时易水(今河北易县)著名墨工奚超、奚廷珪父子迁来歙州,利用黄山古松燃烟,改进造墨工艺,大大提高了墨的质量,“丰肌腻理,光泽如漆”,且有“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之妙,深受南唐后主李煜青睐,奚氏全家赐姓为李,李氏世代为墨务官。从此,李墨誉满天下。在李氏的促进下,皖南制墨高手辈出,名闻全国。
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皖南制墨的进步。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为徽州后领歙、黟、祁门、休宁、绩溪、婺源六县,很快出现了“徽人家传户习”的制墨盛况,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徽墨”,制墨高手达60余人。其中以潘谷所制之墨最为精妙,他的“枢廷东阁”墨由于加有麝香、冰片、沉香等原料,乃至“香彻骨肌,研至尽而香不衰”,被誉为墨中“神品”,他死后被称为“墨仙”。此外,黄山沈珪以古松烟杂以胎漆渣烧之而成的“漆烟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新安吴滋所造之墨“滓不留砚”,黟县张遇所制“龙香剂”墨,以油烟和脑麝、金箔制成,专供御用,闻名于世,其法沿用数百年之久。
明清时期,徽墨制作将过去的松烟为原料改为以油烟为原料,如歙县罗小华不仅以桐油为原料,而且在墨模的雕刻、图案、题字等方面都十分精雅。因此所制之墨质量上乘。明清之际,安徽制墨名家又制出大块墨和集锦墨,精巧奇丽,使其成为传世珍品。清代造墨名家有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人称“四大家”。曹素功先后在歙县、苏州、上海制墨历十三代二三百年,其墨肆“艺栗斋”所制紫玉光、天琛、范龙珠、青麟髓等十八种墨品,被列为上品。汪近圣于雍正初年在歙县开设“鉴古斋”墨肆所制集锦墨,名闻一时,其人被誉为“昔之廷珪”。乾隆时歙人汪节庵的“函璞斋”墨肆所制新安大好山水墨、西湖十景墨,极受时人推重。胡开文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在休宁和屯溪开业制墨,以后扩大至芜湖、安庆、南京、汉口等地,“苍佩室”墨肆产品行销全国各地。1915年所制世界地图墨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

☚ 纸   笔 ☛

❶古代长度单位。五尺为一墨,二墨为一丈。《孔丛子》: “五尺谓之墨。倍墨谓之丈。” 《国语·周语》: “其察色也, 不过丈墨寻常之间。” 韦昭注: “五尺为墨, 倍墨为丈。
❷清代广州织布业量布的长度单位。一匹布长八墨, 计一十丈零四尺。一墨的长度为一丈三尺。

☚ 里   端 ☛

墨mò

Ⅰ ❶ (写字绘画的用品) China [Chinese] ink; ink cake; ink stick
❷ (写字、绘画或印刷用的颜料) ink: 油 ~ printing ink; ~ 水 ink
❸ (写的字和画的画)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calligraphy or painting: 遗 ~ writing or painting left by the deceased; 笔 ~ 有力 forceful writing
❹ (比喻学问或读书识字的能力) learning: 一肚子 ~ 水 a real scholar; 胸无点 ~ without any learning; unlearned; unlettered
❺ [书] (贪污) corruption; embezzlement: 贪 ~ graft; corruption
❻ (古代的一种刑罚) a punishment in ancient China: ~ 刑 tatooing the face or branding on forehead as punishment
❼ (指墨家) Mohist School; Mohism
❽ (指墨西哥) Mexico
❾ (姓氏) a surname: ~ 翟 Mo Di Ⅱ  ❶ (黑) black; dark: ~ 菊 blakish chrysanthemum; ~ 黑 pitch-dark
❷ [书] (贪污的) corrupt: ~ 吏 corrupt officials
◆墨宝 treasured scrolls of calligraphy or painting; valued pieces of calligraphy or painting; your beautiful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墨笔 Chinese writing brush; 墨斗 carpenter's ink marker; ink fountain; duct; 墨尔本 Melbourne; 墨海 inkslab or inkstone; 墨盒 ink box (for Chinese calligraphy or painting); 墨黑 inkiness; 墨迹 ink mark; sb.'s writing or painting; 墨迹未干 before the ink is dry; 墨家 Mohist School (a school of thought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 770-221 B.C.); 墨晶 black quartz; smoky quartz; 墨镜 sunglasses; 墨绿 blackish green; 墨囊 {动} ink sac (of a cuttlefish); 墨守成[陈]规 stick in the mud; adhere to old habits; be fettered by old conventions; follow a stereotype routine; get [fall] into a groove; 墨守旧习 adhere to old customs; stick to old habits [conventions]; 墨水 prepared Chinese ink; (writing) ink; 墨西哥 Mexico; 墨线 the line in a carpenter's ink marker; a line made by a carpenter's ink marker; 墨(斗)鱼 inkfish; cuttlefish; 墨汁 ink; prepared Chinese ink

Chinese ink;ink slab(/stick)

(1)肉刑之一。其施刑步骤是先刻凿犯人额部,再涂墨于创口使其变黑。一般用于轻罚。其源头可溯至原始社会末期,夏、商、周因之,楚亦沿用。《尚书·吕刑》:“墨辟疑赦。”注:“刻其颡而涅之曰墨刑。”《周礼·秋官·司刑》:“墨罪五百。”郑注:“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七国考》引刘向《孟子注》:“楚文王墨小盗而国不拾遗。”(2)书写用品。湖北江陵一座小型楚墓中出土的墨锭,外形呈不规则蒜头状,墨锭的下部留有研磨后的痕迹。

墨mò

迹未干|士骚人|守成规|汁未干

❷ 笔官司|粉登场|近者黑|磨吮毫|浓重彩|贪败度|贪成风|惜如金|醉淋漓

❸ 笔酣饱|笔精妙|笔冢池|文人客|行数寻|纸田

❹ 不拘绳|粗通文|大处落|腹无点|规绳矩|含毫吮|淋漓戏|舐毫吮|吮毫舐|舞文弄|形之笔|胸无点|引绳削|游戏笔

“墨”為“黑”、“土”之合字。“黑”字下四點為“火”。東漢許慎 《說文解字叙》曰:“ ‘黑’,北方色也,火所熏之色也。”烟從囱出,與土合為 “墨”。
[墨之异名] 墨之异名甚夥,大抵如次:“松滋侯”——《文嵩易玄光傳》曰:“玄光,字處晦,燕人也。其先號青松子。天子重儒,封松滋侯。” “金不换”—— 《墨經》 曰:“凡墨日日用之,一歲才减半分,如是者萬金不换。” “月團” —— 《清异録》 曰: “徐鉉兄弟工翰染,崇飾書具,嘗出一月團墨曰: ‘此價值三萬。’”“陳玄”——韓愈 《毛穎傳》曰:“穎與絳人陳玄、弘農陶泓及會稽楮先生友善。”陳玄,指墨; 毛穎,指筆; 陶泓,指硯; 楮先生,指紙; 皆假托人名也。唐世自絳州貢墨,故稱絳人。“龍劑” —— 《故事必讀成語考·器用》 曰: “墨曰陳玄,又曰龍劑。” “隃糜”——隃糜位于陝西陽,為漢代産墨名地,尤多官用墨,因名。“烏玉玦”——蘇軾《孫辛老墨詩》曰:“近者唐夫子,遠致烏玉玦。”
[墨之起源] 以膠固烟煤之製墨法,不知肇于何時。《續漢書》載有: “中書令司御墨。”《東宫舊事》謂: “皇太子初拜,給香墨四丸。”東漢《墨硯銘》云: “書契既遠,研墨乃陳。附烟石筆,次流以伸。”所謂“香墨”、“烟石”,蓋指烟墨。據木簡遺迹之墨色考,漢代有墨,毫無疑焉。《墨經》有言:“松烟之製尚矣,漢貴扶風、隃糜、終南山之松。”足見斯時已取材選料,造技日趨精矣。
[墨之歷史] 製墨工藝,恐始于漢以前,而有關製墨之詳細記載,肇自魏、晉。三國魏韋誕研創以臼搗烟煤,復和膠而製之,乃造墨工藝之一大進步。迄唐,製墨技術已臻成熟。南唐李廷珪、李承晏父子之名世,標志製墨進入極盛之時。將松烟與油煤并用,和以藥劑之製造法,亦有始于李氏之說。宋代有名工潘谷、常和等,李孝美著《墨譜》,論說製墨“六法”。北宋熙寧、元豐間 (1068——1085),張遇創造 “油烟墨”,與後世影響甚鉅。元代製墨大家有朱萬初等。有明墨壇高手濟濟,如方澹玄、邵格之、孫瑞卿、羅少華、葉玄卿、程鳳池、潘一駒、吴拭、程君房、方于魯等,大有百卉競艷、群雄争勝之勢。尤以羅氏名響,人稱其墨價逾珠璧。方氏、程氏、邵氏之子孫,妙襲家技,不替祖業。清高宗 (弘曆) 之 “乾隆御墨”、仁宗 (顒琰) 之 “嘉慶御墨”,殊為珍貴。斯時名匠輩出,有汪近聖、汪次侯、朱禹川、程岐山、詹氏、方密庵、曹素功、文方齋、胡開文諸家,盛名大凡迄今不衰。有清一代,“油烟墨”居主,而 “松烟墨” 日趨没落耳。
[墨之製法] 將油煤或松煤抖和若干藥劑及香料,以膠定形,此乃製墨之基本方法。昔人初以松煤造墨,即選擇脂油豐厚之老樹,斷為小塊,一次三、五塊徐徐燒之,取其煤以製墨。《墨經》云:“五枝以上,烟暴煤粗, 以下則烟緩煤細。枝數益少益良,若有白灰輒去之。”另有火燒松脂采集法,即將五、六寸至一尺開外之松干,以刀切痕,取其松脂燒製,春、秋采兩次。油煤乃藉桐油、菜油、麻子油等采取,即用燈蕊點燃之,在其二寸高處覆以土器或銅器,采其溜煤。燈蕊良,則所得油煤同松煤。無論松煤、油煤,近火者不佳,遠火可獲良質煤。復將所得烟煤加熱,和以膠液而略搔之。繼用藥劑、香料調合,臼搗手揉。據臼搗次數,墨錠銘有 “三千杵”、“三萬杵”之屬。所用膠液,或為鹿膠;或為魚膠,因人而异。由是造出之墨餅,藉墨模定形,墨模乃鐵、木製也,有二枚型、三枚型諸類,俱設圖案。墨自模型取出,即成形焉。再埋入灰中汲去水份,一日换灰兩次,五、六天方可矣。斯時,墨已略乾,對歪曲者輒予校正。按二十錠一組,用繩繋之,避風五、六日以蔭乾。復以十錠一組,藉紙捻編排,挂于通風處,經十來月乾燥,墨之實體遂成也。最後一事為修飾,此項作業較煩,先用苅萱根去塵,得以棕櫚毛擦出光澤。名貴之墨,尚需施金箔,既防濕,亦不污手。另有所謂 “漆毛墨”,即以砥平滑墨錠之表,用猪牙或兔皮磨擦,使之光潔若漆。迄此,製墨之事方告功焉。至于造墨時節,韋仲將 (誕) 稱二、九月份尤佳,而賈買則謂十一、十二與正月最宜,恐因地因人而异也,未可一概而論。蓋寒冷時節及無狂風之地,俱可造墨。以上所言,僅為製墨之大旨,坊間秘而不傳之妙法,尚夥矣。


墨之製法 (據《天工開物》)


[墨之種類] 按製材分,大别為 “松烟墨”與 “油烟墨”兩類;按產地分,有“易水墨”、“徽墨”等;按色彩分,有 “朱墨”、“青墨”等; 按品質分,有 “頂烟墨”、“貢烟墨”之别; 而多以製造者命名,如“李超墨”、“方于魯墨”、“程君房墨”、“羅少華墨”、“吴去塵墨”、“胡開文墨”、“汪近聖墨” 等。
[藏墨家] 藏墨之風,肇于宋代,迄今亦然。舊時,良墨鑒藏家有李孝美、陸友、萬壽祺、麻三衡、張仁熙、宋犖、張準、張綗、袁勵準、葉恭綽、壽璽、盛昱諸人,今世亦多,大都有專著。
[墨之用法] 研墨自有定法,復加良硯、清水,三者俱備,自可研得親墨,此即所謂 “發墨”者也。若研墨不暢,則謂之 “褪墨”,只得焦墨焉。《岩栖幽事》載有陳繼儒語:“磨墨如病夫,把筆如壯士。”

黑·墨hēi·mò

黑,会意字,金文、小篆上部表示烟囱,中间的点是烟囱里的黑灰;下部是“炎”,本义为烟火熏黑的颜色。汉隶把上一个“火”字变成了“土”,下面的“火”变作“灬”。作意符生成了“墨”(mò),“墨”省去“土”,也成了“黑”,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hēi
嘿(象声词)

默(幽默)

墨迹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的骨器和石器上。春秋战国时期笔墨已被广泛使用。墨的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烟、胶等。常见的制作方法有烧煤取烟法和烧松木取烟法两种。取到的墨烟经过筛选或沉淀选其精料,再配以辅料捣炼制成墨团,最后放置于模中压制成墨锭。好的墨表面平滑坚实无黏性,色泽乌黑光亮无浑浊。写字作画时,先将墨放于砚中,用清水慢慢研磨,直至墨汁浓稠为止。


著名的徽州墨



笔、墨和砚

墨mò

(15画)

【提示】黑,上面口内左边是一点,右边是一撇,不是一横,不要错写成黒。

*墨mò

15画 黑部
(1)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泛指为书画印刷所用的其他颜料: ~汁|~水|油~|笔~纸砚。
(2) 借指写的字或画的画儿: ~宝|~迹|遗~。
(3) 代指文章或学问: 粗通文~|笔~官司|胸无点~。
(4) 黑色或近于黑色的: ~镜|~菊|~鱼。
(5) 古代在脸上刺字的刑罚。
(6) 墨家,战国时的一个学派。

墨()


𣂔君戟, 殷周金文集成11214, 戰國早期
𣂔君墨之郜(造)(戟)。

中國歷代貨幣大系·先秦貨幣600,戰國
節墨之大化。

曾侯乙墓173,戰國
(乘)。

長沙子彈庫戰國楚帛書·乙篇,戰國
墨木之棈(精)。

包山楚簡·文書192,戰國
乙未, (陳)人龏(僕)之人(上),(弦)人武貴墨,坪(陵)君之州加公佢新。

新蔡葛陵楚墓·零213、212,戰國
……周墨習之(以)……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用曰3,戰國
𫖜其又(有)中墨, 良人貞安(焉)。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十問88,西漢
是生甘心密墨。

居延漢簡甲編486A,西漢
□功墨及木……

居延新簡ESC.73,新莽
書功勞墨將名籍一編。

漢印文字徵
即墨丞印。

漢印文字徵
即墨太守。

漢印文字徵
即墨長印。

元誘妻薛伯徽墓誌,北魏
至使語及刑政,莫非言成准墨。

竇泰墓誌,北齊
君既屬刺舉,兼秉繩墨。

高木盧墓誌,唐
墨龜將食,青烏人兆。
《説文》 : “墨,書墨也。从土从黑,黑亦聲。”
漢簡假“黑”作 “墨”。《武威漢簡·甲本泰射》簡42: “疎(疏)數容弓,若丹若黑(墨),度尺而午,射正泣(莅)之。”

☚ 壐   型 ☛

墨mò

春秋以来的会意兼形声字。从土,从黑,黑亦声。声母m-与hu-古通,如忙荒、每悔、勿(古音m-)忽例。韵变近代黑读hè,与墨同韵。现黑读hēi。从土从黑,石墨、烧炭等都像黑土。指写字绘画用的墨色颜料。如:墨汁|一锭墨。也指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如:红墨|蓝墨。转为形容词,黑色或近于黑色的。如:墨晶|墨菊。古代指贪污,不廉洁。如:墨吏。又指古代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刻涂墨。

墨★常◎常


mò表意,从土从黑,本义表示书写、绘画用的黑色原料,引申为黑色或接近黑色的、书法、诗文或绘画等。
【辨析】
墨/霉/煤 见273页“煤”。

(mò)

从黑、土,黑亦聲。
【按】墨,《説文》:“書墨也。”

隶mò

【析形】会意字。古文字形从黑,从土。
【释义】《说文》:“书墨也。”本义是用于书写、绘画的黑色颜料。在商代以前的遗址中,已经有墨书的文字遗迹。后泛指书写绘画颜料,不限于黑色,又指书、绘的文字、图画。墨与笔、纸、砚并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墨本黑色,故又可代指黑色。[墨宝]指优美而又宝贵的字画,也用来称别人写的字或画的画。 [墨客]对文人的通称。
【shape analysis】It is the associative character. In ancient character the meaning is related to 黑(hēi,black) and 土(tǔ,earth).
【original meaning】 The black pigment for writing and painting.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