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日本的经济状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日本的经济状况 日本的经济状况riben de jingji zhuangkuang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日本从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崛起,成为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国民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50年代达22.8%,60年代为11.1%,70年代为5.3%,一直高于美国和联邦德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其国民生产总值从1950~1986年增长100倍,由仅为美国的1/20上升到1/2;在世界的比重由1955年的1/50上升到1/8强。在30多年时间里,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法国、英国、联邦德国和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经济大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现已超过美国。黄金储备、对外投资额、对外出口等均居世界前列。60年代主要发展了以钢铁、石油化工、汽车、造船等为代表的重化学工业部门,近些年以电器电子、精密机械为主的高技术产业迅速增长。现在,日本一年生产汽车1200多万辆,其中2/3为小轿车,占世界总产量的27%,居世界第一位;年产钢1亿多吨,占世界15%左右,居世界第二位;其船舶、石油制品、乙烯、家用电器、电子、数控机床等产品的产量都居世界前列。工业分布高度集中。以东京和横滨为中心的东京湾、以名古屋为中心的伊势湾、以大阪和神户为中心的大阪湾,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州是工业集中区。近些年又在鹿岛滩、东京湾东部、骏河湾等地,新建了一些工业区,使东起鹿岛滩,西至北九州的工业区连成一片,被统称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其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不足100公里,面积仅占全国24%,但却集中了全国约60%的人口和工厂、75%的工业产值,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95%、重化学工业产值的80%以上。在如此有限的面积上拥有这样巨大的生产能力,是世界仅有的。原有工业地带已经饱和,用地、供水、能源供应、交通等都出现困难,环境污染严重。60年代提出重新布局工业,实施向边远、落后的地区迁移和设立工厂的计划。原料、燃料和工业产品严重依赖海外,是日本经济最大弱点 (见表1、表2)。 表1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对外依赖率*(%) (1985) 表2 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对世界市场依赖率** (%) (1985) 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但小麦、饲料等严重不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蔬菜、水果等。捕鱼量居世界首位。 ☚ 日本的自然条件 日本的主要城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