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不在险
【出典】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国,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释义】 战国时,魏将吴起曾对魏武侯阐述保障国家君主安全,在德不在险的道理。
【例句】 ①在德何险夷,观风复往还。(苏颋《奉和圣制过潼津关》814)这里用本典称颂当朝君主有德政,故而无需考虑关隘险夷。②方知在德不在险,危栈何曾阻汉兵。(周昙《僭号公孙述》8355)这里用本典说明公孙述虽有险可凭却终于败亡的原因。
在德不在险
在德不在险
在,在于,决定于。德,道德修养,道德行为。险,险要的地势。《史记·吴起传》:“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杨万里《海鳅赋》:“抑闻之曰:在德不在险,善始必善终。”——然而,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胜败决定于人的道德行为,而不在于险要的地势,有好的开端就能有好的结果。
☚ 灾逐祥启,福随祸著 在高思危,戒险自箴 ☛
0000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