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儿xǐ' ér旧俗,婴儿出生后三日或满月时替其洗身。花蕊夫人《宫词》之六三:中尉传闻三日宴,翰林当撰洗儿文。 洗儿旧时风俗。婴儿生后三日或满月时会集亲友,替婴儿洗身,叫做“洗儿”。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 “至满月……大展洗儿会,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采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以钗子搅水,谓之搅盆。观者各撒钱于水中,诏之添盆。盆中枣子直立者,妇人争取食之,以为生男之征。浴儿毕,落胎发,遍谢坐客。”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下) > 婚育部 > 活動(附) > 洗三 > 洗兒 洗兒 xǐér 洗儿 洗儿我国古代汉族民间的生育弊俗之一,主要流行在福建地区。旧时,如果家庭生育的子女太多,当产妇怀孕又要分娩时,则准备器皿盛水。一俟孩子出世即将其溺死,故称“洗儿”。“洗儿”这一弊俗古代早已有,宋代更是流行。宋进士王得臣记载:“闽人生子多者,至第四子则率皆不举,为其资产不足以赡也。若女则不待三,往往临蓐以器贮水,才产则溺之,谓之 ‘洗儿’。”(《尘史》卷上》)新中国成立后,溺婴这种陋俗为国家法律所禁止。 ☚ 穿耳 洗儿会 ☛ 洗儿儿(ér)义同〖洗三〗。这里指洗澡,因安禄山称杨贵妃为母,故其洗澡为“洗儿”。 《醒》六三: 狄希陈见素姐与了一二分温柔颜色,就如当初安禄山在杨贵妃宫中~的一般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