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抓住时机,推进改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抓住时机,推进改革》 邓小平1985年7月11日在听取中央负责同志汇报当前经济情况时谈话的一部分。 邓小平这篇谈话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改革成功与否,要看三年到五年。他回顾了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形势,认为,尽管北京出现一阵抢购,改革的势头还是好的。他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成功与否,成功大小,要看三年到五年的观点,指出,见效了才能说服人,证明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是正确的。第二,没有改革就没有经济的持续发展。 邓小平指出,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改革不只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 这件事必须坚持干下去。第三,物价改革是个很大的难关,不过这个关,就得不到持续发展的基础。 邓小平强调,物价改革这个难关非过不可。不过这个关,就得不到持续发展的基础。他根据十二届三中全会后9个月的实践经验,得出结论:物价改革是对的,理顺生活资料价格恐怕要用三年,加上生产资料价格的改革,需要的时间更长。如果用五年时间理顺物价关系,就是了不起的事。 他分析和设想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提出了抓住时机,推进改革的思想论断。指出,改革的势头好,要坚持搞下去,这个路子必须走。今后即使出现风波,甚至出现大的风波,改革也必须坚持。否则,下一个十年没有希望。 我们要抓住改革的最好时机。第四,改革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邓小平指出,工业生产特别是出口产品的生产,中心是提高质量,要把质量摆在首位。他强调,要提高质量,就必须改革。 一要立法,健全质量检验标准,二要有强有力的机构严格执法,卡住那些弄虚作假的行为。这一关把住了,可以减少很多弊端。 他认为现在一般地提质量问题不行,要突出地抓,切实地抓。邓小平的这篇谈话,深刻地阐述了改革的目的、意义及其艰巨性,指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难点和攻克难关的办法,继续坚持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衡量改革的成败,尤其是抓住时机、坚持改革的思想,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上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