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唐景崧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唐景崧1841—1903广西灌阳人,亦署临桂(今桂林) 唐景崧1841—1903清末官员。字维卿,又作薇卿,曾自号请缨客,广西灌阳人。同治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光绪八年(1882年),法国侵略越南,上书自请出关招刘永福黑旗军抗法援越。中法战争开始后,先在广西巡抚徐廷旭军中总理前敌营务,徐因战败被清廷逮问后,他得两广总督张之洞帮助,入关招募军队四营,号“景字军”,与岑毓英会攻宣光,获大捷。战后,往云南赞襄中越划界事宜,赏花翎,晋二品秩,除台湾道。1891年迁台湾布政使。1894年署理台湾巡抚。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曾策划海防,《马关条约》签订后,他反对割台,并筹措抗敌。台湾人民为反抗清政府割让台湾,决定自立,推他为“台湾民国”总统,他一面接受绅民推举,一面电请各国承认。不久,日军在基隆登陆,他微服携巨资及家小乘英轮仓惶逃至厦门。1903年逝世。著有《请缨日记》。 唐景崧唐景崧与桂剧 杨荫亭 学术论坛1984年1期 唐景崧
唐景崧 广西灌阳人。字维卿。同治进士。1867年(同治六年)任吏部主事。1882年(光绪八年)自请赴越,招刘永福部抗法。1884年奉张之洞命募勇四营,称景字军,参与抗法。次年受任福建台湾道。1891年任台湾布政使。1894年署台湾巡抚。次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反对割让台湾,被绅民推为“台湾民主国总统”。6月日军攻陷基隆时,却弃台内渡厦门。后在广西致力戏剧和教育事业。1902年冬病逝于桂林。著有《请缨日记》、《看棋亭杂剧》等。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进士。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光绪八年(1882年)会同刘永福所部黑旗军援越抗法。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募景字军四营,参与抗法斗争。光绪十七年任台湾布政使。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升任台湾巡抚。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在台湾曾与法国水师提督、德国领事秘密会谈,主张将台湾“许各国为租界”。此后,在广大群众反对割让台湾的形势推动下,他虽然表示留在台湾坚持抗日,但实际上时刻待机逃回大陆。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十一日(1895年6月3日),日军侵占基隆。次日他携带库银逃回厦门。著有《请缨日记》。 唐景崧1841~1903清代将领。字维卿,广西灌阳人。曾任台湾布政使、巡抚。后主张出卖台湾利益,民众反对,后又放弃抗日,携库银逃回大陆。 唐景崧1841~1903Tang Jingsongmodern poet and playwright of traditional opera. Works:Irregular Poems,etc.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号南注生。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进士,被授为吏部主事。1882年(清光绪八年)自愿奔赴越南,同刘永福所部黑旗军抗击法国侵略军。后在广西巡抚徐延旭军中总理前敌营务。次年受张之洞命招募军队四营,号景字军。1885年2月,率领部下同黑旗军等部在越南宜光等地与法军作战后被提升为福建台湾兵备道。1891年任台湾布政使。1894年署台湾巡抚。曾建牡丹诗社,又饬纂台湾通志,自任监督。《马关条约》签订后,反对割让台湾,主张抵抗。清政府命其内渡时,台湾的绅民决定自主抗日,被推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勉强接受。1895年6月日军在基隆登陆后,即从台湾逃回厦门。1903年病逝。著有《请缨日记》。 唐景崧1841—1903清末官员。字维卿。广西灌阳人。同治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后改吏部主事。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中法战争时,在广西巡抚徐廷旭军中总理前敌营务。北宁战败,徐被逮问,他得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帮助, 招募军队四营,号景字军,与岑毓英军会攻宣光。1891年任台湾布政使。1894年署理台湾巡抚。次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激起台湾人民的反抗。他携带巨资及家小逃往厦门。著有《请缨日记》。 唐景崧1841—1903字维卿。清广西灌阳人。同治进士。曾任庶吉士、吏部主事等职。光绪八年(1882)请缨出关援越抗法。次年编练“景字军”,与黑旗军并肩作战。奉调回国后参与中越划界事宜。不久任福建台湾道员。十七年升台湾布政使,后迁署台湾巡抚。 《马关条约》签订后,反对割让台湾,筹措抗日。清廷令其内渡,绅民激愤,决定自主抗日,推他为“台湾民主国”总统,他勉强接受。但获日军在基隆登陆消息后,即弃台乘德轮潜回厦门。内渡后闲居桂林, 出资兴办“体用学堂”。著有《请缨日记》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