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唐宋古文运动中的文统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唐宋古文运动中的文统观

《唐宋古文运动中的文统观》

唐宋散文研究论文。作者何寄澎。载台湾《中外文学》月刊第14卷第1期(1985年6月出版)。文章指出,唐宋古文运动的基本主张在于文章应为阐扬儒道的教化工具,故文道合一,“文统”实际为“道统”。因而就严格的文统观而言,文章必须谨合儒家圣人之“道”,才可列诸“统”绪,是为正统。但若就稍宽缓的文统观而言,则除掉以“道”衡量,列入正统之外,另有若干作者的文章,与“道”不违,虽间有出入,仍可取法,是为正统之附。作者认为,我们一方面应先据前者严格的角度,找出古文运动从事者心目中合乎“道统”的文章正统;一方面须再以后者稍宽缓的角度,审视他们附列于正统的人物。一个古文运动从事者,严格、宽缓两种角度的立论都有,便可见其重“道”之外,兼且重“文”,文章应有儒道教化之用,但并不只是儒道附庸。作者指出,对文统观的考察至少具有三项意义:一、有助于了解运动从事者的基本文学观念;二、有助于了解运动的发展与变化;三、有助于了解唐宋两代运动之间的关系及其差异。文章在考察了唐代李华、柳冕、权德舆、韩愈、皮日休和宋代柳开、孙复、石介、祖无择、欧阳修、苏洵、曾巩、苏轼、苏辙、黄庭坚、张耒等人的有关言论后指出,唐人自始对文章的要求乃虽言“道”,却多不废“文”,且迅速倾向于重“文”,一开始便展现出其文学性质,独孤及以下日益浓厚,至韩愈遂成为强烈的修辞主义。可见唐代古文运动虽倡载“道”,却始终为一文学性运动。宋代古文运动则不然,宋人先重“道”,而后“文” “道”兼重,而后倾向重“文”。因而唐宋两代古文运动从事者的基本文学观念不尽相同。作者认为,文学观念为运动的理论基础,也即运动的指导方针,观念不同,演变自异。宋代古文运动在欧阳修以前,毋宁为一纯粹儒学性的运动,文章改革的目的在求儒道振兴与教化推行;至欧阳修始添入文学性质,从艺术观点要求文章,故欧阳修改革之主要对象竟为石介;再发展至苏轼以下,益往而不返,遂摆脱儒道,成为文学性运动。南宋朱熹所以痛诋苏文害正道,甚于老佛,盖非事出无因。
文章还分析了唐宋两代古文运动的关系。认为,宋人入文统之人物不出唐人范围,且又尊韩,由此可见二者相承之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唐人始终一贯具有重“文”倾向,宋人则强烈重“道”,至欧阳修后始渐重“文”,则又显示了二者性质上的差异。

☚ 中国古典散文   唐宋八大家 ☛
0000267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