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咄咄怪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咄咄怪事

宋词典故·咄咄怪事

【出典】 见“书空”条。

【释义】 晋朝殷浩镇守寿阳,因将士多叛逃,经大司马桓温奏请,被罢黜为民。殷被废后住在信安,每日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以抒其愤懑。后世多用作身遭废黜、心怀愤懑之典。

【例句】 ①名利鼎,从渠沸。穷达路,非人致。又何须咄咄,向空书字。(京镗《满江红·次卢漕高秋长短句,并呈都大》1842)这里反用殷浩书空作“咄咄怪事”之典,意为官场的升降沉浮大多非人力所能左右,何必书空作字,自寻烦恼呢?②料情侔杨恽,乌乌拊缶;意轻殷浩,咄咄书空。(京镗《洞庭春色·次宇文总领韵》1846)作者不满殷浩有愤懑不敢表达,只是书空作字;他赞成杨恽击缶作歌,直抒不满。③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1879)作者被废置闲居近十年,但他也不满殷浩终日书“咄咄怪事”,意为这样作毫无用处。④西风咄咄怪事,吹不散烟霭。(李曾伯《水调歌头·丁未沿檄过颖寿》2797)这里的“咄咄怪事”主要用其字面之义,但亦暗示自己有愁云笼罩心头即使书空作咄咄怪事也无济于事。⑤咄咄衰翁,向羽书中,又过一春。(李曾伯《沁园春·乔宾王有和,再用韵》2822)这里用本典表明自己正心怀愤懑,此时又逢好友远去,则更不堪其愁。⑥古剑埋光,孤灯倒影,咄咄树犹如此。(仇远《夜行船》[十二阑干和露倚]3404)这里用“咄咄”表示心中的不平与不用于世的苦闷。意为看到树木的成长更痛切地感岁月流驰之速,因此也更为自己如古剑沉埋的生涯而痛苦。

咄咄怪事

咄咄怪事

《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怪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以此典形容内心怨愤不平,难以表述;也用以指事物令人惊诧。李后《水调歌头·丁未沿檄过颖寿》:“西风咄咄怪事,吹不散烟霾。”

☚ 多寿多福多男   咄咄书空 ☛

咄咄怪事

泛指令人惊奇、难以理解之事。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 “而被凌于人之人,旋即可以为凌人之人,咄咄怪事,咄咄妖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 ‘咄咄怪事’ 四字而已。” 东晋殷浩曾任中军将军,后因兵败,被免官为民。浩移居信安,口无怨言,只是整天用手指空画字形。有人暗中观察,发现他画的始终是 “咄咄怪事” 四个字。

咄咄怪事duōduō-guàishì

咄咄: 惊叹声,未语先惊的语气词。“咄咄怪事”,意即“哎呀呀,竟有这等怪事!”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窥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殷浩,生年不详,卒于399年,字深源,晋朝长平(今山西高平市)人。殷浩博学多闻,尤善言辞,对《老子》《易经》很有研究。据《晋书》本传记载,晋武帝时,殷浩曾当过征西将军庾亮的记室参军(官职名)。晋康帝司马岳在建元初年任他为“建武将军”,永和二年(346年)任扬州刺史。会稽王显惧怕晋明帝女婿桓温的权势,请殷浩参与朝政,后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统兵进取中原。永和八年(352年),殷浩在许昌为前秦所败,次年在山桑(今安徽蒙城县北)又遭姚襄伏击,大败。桓温因而上疏进谗,殷浩被废为庶人。从此,殷浩整天坐在屋子里用手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个字,给友人写信,也只有这四个字。
“咄咄怪事”即源于此,指代不合常理、出乎意外和令人无法理解的怪事,后亦用以讽刺令人愤慨的事。

咄咄怪事duōduō-ɡuàishì

令人惊讶、不可思议的事。

咄咄怪事

东晋名将殷浩抒发胸中郁闷之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载,殷浩被桓废免,“在信安,终日以手于空中作字,扬州吏民寻火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口部》:“凡言咄嗟、咄唶、咄咄怪事者,皆取猝乍相惊之意。”意指令人惊讶、感慨的怪事。

咄咄怪事duō duō guài shì

〈成〉使人惊讶的怪事。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噫! 一小说之微,而竟有如斯之法律,以圭臬于著述界之前途,亦咄咄怪事,咄咄怪事。”粱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向被凌于人之人,旋即可以为凌人之人,咄咄怪事。”

鱼跳出来吃猫——咄咄怪事

猫喜吃鱼。喻闻所未闻、不可思议的事。
也作:鱼跳出来吃猫——怪事

咄咄怪事

咄咄:叹词,表示惊诧。形容事情令人惊诧气愤。东晋孝武帝时,大将殷浩曾任扬州刺史,他英勇善战,为国家立了不少战功。后来殷浩打了一次败仗,因遭受谗言被贬为平民,居住在信安。从此,他整日一个人呆在屋子里用手不停地在空中划着写字。有人偷看,发现他写的是“咄咄怪事”四个字。(见《世说新语·黜免》)

咄咄怪事duō duō guài shì

an absurd and strange thing; a stange happening; monstrous absurdity; the devil rides on a fiddlestick; a ridiculous thing; what a strange business (/situation/thing/wonder)
❍ 这些~,难道还能继续下去吗?不能了。Could such absurd and strange things be allowed to go on? Certainly not.
❍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四字而已。(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Followed him about secretly and observed him,discovering that he was writing only the four characters,duo duo guai ski: “Tut!tut! What a strange business!” and nothing else.

咄咄怪事duō duō ɡuài shì

咄咄:表示惊奇。形容不合常理,使人难以理解的怪事。monstrous absurdity, indeed out of the ordinary, a strange happening, a ridiculous thing, outside the pale, What a wonder!

咄咄怪事duō duō guài shì

【解义】咄咄:叹词,表示惊讶。使人惊奇、难以理解的事。
【例句】他是语文教师,学生常常给他纠正错别字,岂不是~。
【近义】不可思议、莫明其妙
【反义】合情合理

咄咄怪事duō duō guài shì

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咄咄”,令人惊讶的声音。《晋书·殷浩传》:“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咄咄怪事

殷浩,字渊源,东晋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他出身名门贵族,擅长论谈,很有虚名,但起先一直不肯在朝廷担任官职。
公元340年,他被朝廷任命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他推辞不掉,只得赴任就职。
当时,东晋的朝政大权掌握在大将军桓温手里。殷浩和桓温不和,两人经常闹矛盾。曾任右参军的王羲之劝说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主动和桓温讲和,但他不肯听从。
不久,他被任命为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统军进取中原,结果在许昌一带被前秦军队所败,第二年又在安徽蒙城一带打了败仗。
桓温乘机上书朝廷对他攻击。结果,他被削职为民,流放到信安(今浙江衢州)。
殷浩被废为平民后,心中虽然很不高兴,但表面上从来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他整天在家读书吟诗,似乎并不把被贬的事放在心上。
但他经常用手指在空中作写字状,并慢慢变成了一种习惯性动作。有人在暗中观察,终于发现他在空中写的是“咄咄怪事”四字,并且永远不变。人们这才知道,他是用“咄咄怪事”这四个字,来发泄心中的不平。
过了一段时间,桓温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打算重新起用殷浩,就写了一封信给他,请他出任尚书令。殷浩接信后,决定接受,便提笔给桓温写了封回信。
但由于他过于慎重,在信封中装进取出,取出装进达数十次,最后竟未把写好的信装入封套内,只把一只空信封发了出去。
桓温收到信,发现里面没有信笺,认为殷浩是在捉弄自己,不由十分恼火,便决定不再起用他。
后来,“咄咄怪事”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

咄咄怪事duō duō ɡuài shì

咄咄:叹词,表示惊诧。形容令人惊奇而又难于理解的事情。《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窃视,唯作‘咄咄怪事’。”
【例】近日报上说有教职员学生在新华门外撞伤,大家都称~,但从我这浪漫派的人看来,一点都不足为奇。(周作人《碰伤》)
〔注〕常说“岂非~”或“真是~”。

咄咄怪事duō duō ɡuài shì

【释义】表示惊讶。使人惊讶的怪事。
咄咄:???.‘?,?!’
?? ??? ?.
????? ?.
【例句】他到韩国两年多了,一句韩语也听不懂,这不是咄咄怪事吗?
?? ??? ? ? 2??? ????? ???? ???? ???? ???, ??? ?? ??? ?? ????
2.这个房间没人住,晩上灯却开着,真是咄咄怪事。
? ?? ??? ??? ?????? ?? ?? ?? ??? ??? ????.
【近义词】奇闻怪谈
【反义词】不足为奇

咄咄怪事duō duō ɡuài shì

咄咄:叹词,表示惊诧。指令人惊讶难解的事。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一:“而上海竟有某些书坊把它收集起来,刊行《黎大总统政论文选》,岂非~!”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反义〕不足为奇
〔辨析〕咄,不能读chū。
〔俗语〕鱼跳出来吃猫——咄咄怪事

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咄咄怪事

格式 会意式。
释义 咄咄犱狌ō:叹词,表示惊讶。使人惊讶的怪事。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举例 女大学生被人拐卖,岂非~!

咄咄怪事duō duō guài shì

咄咄:叹词,表示惊诧。形容令人惊奇而又费解的事情。
〔例〕他总共也不认识几个字,却被称为作家,真是~。
【提示】常放在“岂非”“真是”等词后面。含贬义。

咄咄怪事duōduō-guàish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载:晋殷浩被桓温废免,一天到晚用手在空中虚划字形,别人发现他写的是“咄咄怪事”四个字。咄咄:叹词,表示惊讶。后以“咄咄怪事”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情。

咄咄怪事duō duō ɡuài shì

使人感到很惊讶的怪事。也作“怪事咄咄”。

咄咄怪事duō duō ɡuài shì

指使人惊奇并难予理解的怪事。
机器人生孩子
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传统戏曲剧目。宋真宗时,刘妃出于妒忌,命宫女用狸猫换掉了李妃所生的太子,并诬陷李妃生了妖物,李妃因此被打入冷宫。
鱼跳出来吃猫

咄咄怪事duō duō ɡuài shì

【解义】 咄咄:叹词,表示惊讶。使人惊奇、难以理解的事。
【例句】 他是语文教师,学生常常给他纠正错别字,岂不是~。
【近义】 不可思议、莫明其妙
【反义】 合情合理

咄咄怪事duō duō ɡuài shì

咄咄: 因惊诧而发出的声音。连声称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中说: 东晋殷浩罢官后,一天到晚用手在空中作写字模样,别人暗中观察,发现他写的是“咄咄怪事”四字。后就用来形容令人难解的怪事。通常含有委屈、不满、气愤等情绪。宋·杨万里《明发栖隐寺》诗:“如何今晨天地间,~满眼前。”

咄咄怪事duo duo guai shi

咄咄:叹词,表示惊讶。使人惊讶的怪事。
【近】骇人听闻莫名其妙
【反】司空见惯

KKX1【咄咄怪事】duō duō guài shì

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咄咄:表示吃惊的声音。

咄咄怪事duōduō-guàishì

〔偏正〕 形容使人惊讶、费解的事情。张贤亮《小说中国》:“没有一个政治家或‘政客’不‘讲政治’的,某个政治家或‘政客’不‘讲政治’反而是~。”
△ 贬义。用于描写事情之怪。
【近义】殷浩书空 千奇百怪
〖反义〗不足为怪 见怪不怪 司空见惯

咄咄怪事duō duō guài shì

咄咄:叹词,表示惊讶。形容令人惊讶的稀奇古怪的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