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同心清真大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同心清真大寺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宁夏同心县旧城内。相传始建于明万历(1573—1620)年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光绪三十三年(1907)两次重修。寺院建在高10米、外表用青砖裹砌的台基上,面积约三千五百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殿两脊卷顶,单檐歇山式构造,面阔五间,进深九间,内壁雕刻梅花、牡丹、松柏等装饰图案。大殿右侧有二重檐、四面坡式亭建筑宣礼楼,边沿雕刻花卉,精细美丽。大门前砖砌照壁高大,顶端檐斗栱式,中刻青松。全寺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的风格。1936年8月,成立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时,在此召开各界代表大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位于宁夏同心县旧城。1573年之后,历经3次重修。占地面积3500 m2。由高低错落上下两大部分组成。由高约10 m的砖砌高台连接上下部。礼拜殿面阔5间,进深9间。该寺的邦克楼为2重檐4面坡尖顶亭式,高22 m。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寺内召开各界代表大会。1982年至1985年重修。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旧城。相传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 )两次重修。整体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建筑群包括礼拜大殿、南北经堂、门楼和邦克楼。下部建筑由寺门、外院、照壁、井房、浴室组成。寺门前一座仿木结构的砖砌照壁中心有一巨幅“月藏松柏”的砖雕。此外,寺门、礼拜大殿卷棚两侧内墙、邦克楼、经堂墙肋等处,都刻有精致的阿拉伯文字。整体建筑将伊斯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典雅别致,朴素大方。 ☚ 清修寺 天水北关清真寺 ☛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清翰大寺位于同心县旧城西北角高地上,俗称大寺,是宁夏现存最大的清真寺之一。相传始建于明代初年,1791年(清乾隆五十六年)和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曾两次重修。该寺为宁夏现存规模较大、历史较悠久的一座伊斯兰教建筑。 ☚ 西夏陵 拜寺口双塔 ☛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伊斯兰教寺院。在宁夏同心县旧城内。相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1573—1619),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 和光绪三十三年 (1907) 曾两次重修。寺门朝北,门前是一座仿木结构砖砌照壁,照壁中部有大型砖雕,图案精美,刀法娴熟。由寺门通过券洞,拾级而上是高达10余米的巨大台基,台基有3500平方米,外表全部用砖包砌。礼拜殿、宣礼楼、阿訇住房等都建在台基上。礼拜大殿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进深9间,用20多根巨大圆木柱支撑梁架,殿内全用木板铺地。礼拜殿右前侧为二重檐,四面坡式的亭台建筑唤醒楼 (即宣礼楼)。礼拜殿和唤醒楼把汉族传统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堪称一绝。同心清真大寺是宁夏历史比较悠久,建筑规模较大,颇为著名的伊斯兰教寺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怀圣寺 仙鹤寺 ☛ 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旧城内。始建年代未详,从遗存石刻题记及建筑风格上可推断为明代之作,后经伊斯兰教徒在其基础上改建而成,曾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三度重修,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现存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汉式建筑。寺门向北,门前有仿木结构的砖砌照壁,上有砖雕大幅花木图,甚为精美。通过券门,可登临高近10米的台基。台基外包砖,面积3500平方米。台基上建有礼拜堂,以及邦克楼(唤醒楼)、阿訇居室等。礼拜堂为单檐歇山式砖木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九间,用20多根巨大的园木柱支撑梁架,室内地面全用木板铺设,是清真大寺的主体建筑。有唤醒楼在其前右侧,为二重檐、四角攒尖顶凉亭式建筑,高22米。总体风格是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修艺术融为一体.表现了精湛的建筑技巧。1936年,曾为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所在地,成为宁夏著名的革命历史建筑。 ☚ 2.同心县 康济寺塔 ☛ 同心清真大寺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清真大寺”。寺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旧城。是宁夏回族自治区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寺院,又是著名的革命历史文物旧址。始建于明初(相传为洪武二年,即1369年)。后经明万历(1573—1620)年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等多次重修。该寺建在一个高达10米的台座上,台基外表包砖,面积为3500余平方米。有礼拜殿、宣礼楼、讲经堂等设置。入院东边是3个砖砌券门,用阿拉伯经文砖雕装饰。其对面是照壁,长9米,高6米,用巨幅《月桂松柏图》砖雕镶嵌。为回族砖雕之旷世杰作,极为珍贵。台座中心是礼拜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式的宏大建筑;面宽5间,进深9间,用20余根巨大圆木柱支撑梁架,可容7—8百人礼拜。其右前侧为宣礼楼(又称邦克楼、唤醒楼),乃二重檐、四面坡式的亭式建筑,将汉族传统建筑艺术与伊斯兰教建筑艺术融为一体,是回汉民族文化交流之结晶。寺之建筑重点和注目处,几乎遍布砖刻和木刻,多以文房博物诸宝和花草松竹为画面,皆回族砖雕工艺家马忠良师徒之精心杰作。乃珍贵历史文物。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时,曾在此寺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回族自治政府—陕甘宁省豫海回民自治政府,因而成为重要革命历史文物旧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