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前言 前言 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丰富多彩是一种语言语汇丰富发达的重要表现。汉语有着异常丰富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同义词的存在,能够使我们把意思表达得精确、严密,增强语言的鲜明性和灵活性;反义词的存在,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成意思的鲜明映衬和对照。因此,掌握好现代汉语的语汇,注意同义词和反义词的选用是十分必要的。本词典从现代汉语中选择了2500组左右同义词,对每一组同义词进行了综合辨析;尽量列举一组同义词中每一个词的反义词。现代汉语常见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基本上都收进了本词典。成语、惯用语等固定结构也是语汇的组成成分。鉴于不少的专门词典已谈及,我们未予收编。 现代汉语的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对同义词和反义词(尤其是同义词)学者们看法各异。编者认为,一组同义词的各个词或者一组反义词的各个词,它们各自处于一个聚合体中,它们都是同中有异。只不过同义词聚合体中的各个词,异的部分是次要的义素;反义词聚合体中的两个词之间异的部分则具有是、非对立或两相对立的关系。本词典的收词范围依据这一总的原则。 一、关于同义词 1.许多人认为,同义词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它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一部分人认为,同义词都是近义的,无绝对的等义词;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不同的,应该把二者区别开来。本词典赞成比较通行的看法,即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类。近义词是同义词中的主要部分,这类同义词在意义上大同小异,对语言表达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使用者最容易混同用错,因此,应当特别注意这类同义词的辨析。本词典所收同义词就是这类意义不完全相同的所谓近义词。 2.一组同义词的各个词原则上词性相同;但不可否认,某些形容词和动词(尤其是心理活动的动词)、某些形容词和副词,它们意义相同或相近,用法上也有某些共同性,要定出一个截然的界限是相当困难的。考虑纷繁复杂的语言事实,本词典酌情收了为数不多的词性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同义词。 3.辨析同义词的差异主要以语义为单位,即着眼于同中找异,在共同语义的基础上,编者努力寻找出每组同义词在语义着重点、语义轻重、语义范围、个体与集体、适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句法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同时,兼顾以词为单位,对不在共同意义范围之内的差异之点做简要说明。在不太大的篇幅内容纳了较多的内容,力求做到简明实用。 4.每个词的用例,编者尽量做到既突出该词在所在同义词聚合体中的共性,也突出该词的个性,希望用例在帮助读者辨析和选用同义词时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关于反义词 词的反义关系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相当重要的语言现象。对现代汉语反义词的研究,学术界一直比较重视,但各家所讲的反义词范围广狭不一样。本词典收词的原则如下: 1.我们认为,互为反义的两个词,必须在某一个语义成分上相反,即互为反义的双方都是属于同一类概念的外延的,比如“长”和“短”是一组反义词,它们都指长度,在程度高低上相反。因此,互为反义的两个词必须词性相同。 2.反义词是就词与词的关系说的,有些词和某些短语或某些短语和某些短语虽有反义关系,但不构成反义词,比如:“努力”和“不努力”、“好得很”和“差得很”,第一组中的“不努力”和第二组的两项都是短语,它们都分别互为反义,但都不构成一组反义词。 3.以一定的上下文为基础,离开了上下文,反义关系就不存在的临时反义词不收。 4.多义词有几个意义,它的每个意义都可能有反义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词处于多个反义词聚合体中。为了方便读者查检,我们一律列出。 5.由于同义词的存在,同一个义项也可能有多个反义词,我们选取最主要、常用的,不一定遍举。 本词典以大中专学生、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广大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为读者对象。 本词典的编写人员是在高等院校从事多年“现代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或从事汉语研究的科研人员。另外,胡铭、黄敏、邹新、高康、杨一峰、王新成等参加了资料搜集、抄写等工作。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一些已出版的同类型工具书。在学习它们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有所发展,希望能遂我们的心愿。编者 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 |
☚ 同义词反义词词典︱凡例 同义词反义词词典︱索引(一) ☛ 000108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