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童齿豁
童:光秃秃的。 豁:残缺。 头发脱光,牙齿缺落。形容衰老的样子。 唐·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渐至两鬓如雪,渐至头童齿豁。 ”梁启超《新民说》第十四节:“其潦倒者,则八股八韵,风檐矮屋,磨至头童齿豁之年。”也形容重病衰弱。 清·谢章铤《魏子安墓志铭》:“一年数病,头童齿豁,而忽遭母夫人之变,形神益复支离。” 也作❶ 【齿豁头童】。 宋·陈与义《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天翻地覆伤春色,齿豁头童祝圣时。” ❷ 【头白齿豁】。清·汪琬《答陈霭公论文书·一》:“年比四十,而精气衰耗,头白齿豁。” 又有【发白齿落】。 《世说新语·贤媛》:“王尚书惠尝看王右军夫人,问:‘眼耳未觉恶不?’答曰:‘发白齿落,属于形骸,至于眼耳,关于神明,那可便与人隔?’”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发白齿落,理不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