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城历史文化名城。今属吉林市。先秦时期,为肃慎聚居地区。南北朝时,为粟末靺鞨属地,并一度为高句丽所领有; 唐代属渤海国涑州;辽代属东京道;金代属会宁府;元代,先属开元路,后属海西辽东道宣慰使司;明代,为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明清两代曾先后在此设厂造船,故又有“船厂”之称。清康熙十年(1671)调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移住此地,营建城池,两年后竣工。城分四面,东、西、北三面,筑土为墙,总长1451丈,基宽5尺,顶宽2. 5尺,高一丈,南面倚江无墙。设九门。康熙十五年 (1676),驻宁古塔将军衙门移驻城内,改设吉林将军衙门,易名吉林。自此遂成为清朝统治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流域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乾隆七年 (1742)重修。同治六年(1867)再次重修。改门为八。曰朝阳、东莱、迎恩、福绥、德胜、北极、致和、巴尔虎。光绪九年(1883),将军希元改修砖墙,加筑垛口。光绪二十七年 (1901),在东面又辟一“新开门”。古城在日伪统治时,拆毁无遗。 |